电子政务建设的成绩大都集中在政府业务处理自动化方面而非信息共享,只有理清信息共享的效益难题,数据整合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智慧城市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生态环境,人类只能设计应对确定性问题的系统,智慧城市只能建设一个又一个有限生命力的智能系统,无数智能系统不断被创造出来又不断被更新淘汰,而智慧城市就是智能系统繁荣所依赖的土壤。
粗放的政务服务已无法适应今天的社会,公众需要精细化的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为精细化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智慧政务应当利用这种条件使管理更精准,服务更贴心,全面增添公众在智慧政务中的获得感。
关于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的大数据,我们在这里因为大数据太热了。我觉得这里面有风险,希望我们在研究大数据的时候,我们不要被大数据热冲昏头脑。所以应该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哪些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不能解决的。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不仅表现为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更意味着大量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这导致公众接收、分析原始数据的需求与能力都大幅提升,公众需要政府开放更多的原始数据供其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数据开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升级版,这种...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因为我发觉我们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这里头有很多概念不清晰,这个不清晰的概念对我们影响很大。
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理念就是要去除其乌托邦成分,把智慧城市建设引导到科学、稳健的道路上来,做力所能及之事,建设有质量的智慧城市。
大数据是当今最热门的词汇,也是概念最混乱的词汇,基本词汇在不同场合出现时会有不同含义,澄清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其含义变化的规律对于深入探讨大数据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信息化水平统计方式适合于纵向历史数据比较,很难适应以横向比较为主的快速变化的信息化形势,因此,对于信息化的测评,需要另辟蹊径。
由于中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比发达国家落后很多,信息化的经验缺乏,在政务工作上,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差距也很大,这使得中国电子政务的成功率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原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常务副会长,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1973年开始在企业从事过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开发研制工作。1979年底调入国家计委计算中心,长期主持经济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及数据库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