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入驻贵州花溪大学城双创园的贵州小微之家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区,从事代理公司注册业务4年经验的工作人员马杰,正在通过网络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所需的相关资料。

  “现在办营业制造时间成数十倍压缩。”马杰说,以前办理一个工商营业执照,手续很复杂,需要提前准备很多材料,到处跑窗口办理,前前后后也要大半个月。现在不同了,直接在网络上提交就可以,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当天提交,当天办理。

  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贵阳市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上线试运行以来,通过“一网通办”新设立的企业数占新设立企业总数的比例,由试运行时的65%提升到95%;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2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一直以来,“一网通办”不断迭代升级。“2016年,那时候的‘一网通办’虽然是网络操作,只是一个简单的U盾平台,部门之前的信息与信息还不能完全联合互通,只是简单的电子化。”马杰说。

  2018年,“一网通办”实现公安、工商、税务、人社等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 “三证合一”,实行“一照一码”,通过“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工商部门合法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2020年,贵阳市“一网通办”通过最大限度压缩企业开办的时间和环节,激发企业开办服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马杰说,通过“网上、同步、并联、进中心”,达到“一个环节”,申请人通过“一网通办”在办理营业执照的同时,实现办理税票、刻章、银行预开户等选项,办理流程也大幅压缩,时间大幅减少。

  企业营业执照的办理,是贵阳市大数据运用的一个生动缩影。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政务的深度融合,政务服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以前的“群众跑断腿”转变为现在的“信息多跑路”,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作为中国数谷的贵阳,乘着大数据的东风,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为抓手,不断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政务服务互联网化、数据化,变得更快捷、更便利。

  针对企业开办效率低、环节多、时间长等问题,贵阳市制定了《贵阳市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实施方案》,着力让企业开办申请人通过“贵阳市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系统”完成网上登记手续, “一次都不跑”或者“只跑一次”完成“三领一获”(领取营业执照、领取印章、领取发票、获得银行预开户账号)。

  如今,贵阳市大数据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为重点,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抓手,按照“一网、一门、一次”目标要求,着力打造了“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号、一扇门、一支笔、一次成”的贵阳政务服务新模式。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持续优化升级‘一网通办’,全方位融入‘智慧’审批功能,为企业开办进一步简化程序、压缩环节,如食品生产企业所需的食品卫生许可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的所有证照一次性办理,真正实现一次提交、一次办理获多个证照。”市市场监管局注册登记许可处处长黄筱茜说。


       附1: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2: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