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工作,是电子政务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体系的支撑,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北京市海淀区“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打造信息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海淀区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子政务绩效管理与评估制度、海淀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深入开展海淀区信息化和信息经济重大课题的研究,形成完善的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规范。

  落实标准规范,促进电子政务产业聚集

  近几年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在不同场合、许多重要讲话中对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重要论述,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09年工信部部长李毅中签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重视和加快在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发展开放标准情况的报告》。上述报告中提到我国软件产业领域发展开放标准的建设致力于支持中小企业软件创新,形成核心价值,提高竞争力带动产业联盟、促进产业聚集。这点与海淀区的开放标准思路和构建国家自主创新区的规划不谋而合。

  海淀区人民政府一向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承担了多项国家电子政务试点工程。随着“数字园区”、“数字政府”、“数字海淀”的推进,海淀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人才和管理体制集中的优势凸现,已建成电子政务系统百余个,并形成了一些亮点和特色。在市经信委的指导下,海淀区围绕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任务,以信息化促进政府科学决策、体制创新,在详细调研海淀区电子政务标准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海淀区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针对海淀区电子政务标准特别是数据元标准和接口规范的现状、特点及标准化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实现方案。

  建立层次分明的标准规范,分步实施落地

  1、建设标准规范的基础支撑体系

  作为“数字海淀”的建设核心,海淀区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立了面向全区信息资源服务的基础支撑体系,以一个集中的物理机房环境为载体,搭建了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系统、安全系统、备份系统以及软件支撑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政务资源目录和接口)在内的、全区统一的信息系统基础支撑环境,改变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局面,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为实现全区电子政务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标准化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2、建立健全海淀区信息化标准实施体系

  基于资源服务平台,海淀区推出了集采购、租赁及运维服务于一体化的整体标准化建设模式。以SLA(服务级别协议)为标准,改变了过去项目交付评审的验收机制,有效地降低了政府投资风险,控制了服务水平。海淀区于2008年底对全区129个应用系统进行调研,梳理,对系统公共数据元、应用接口进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海淀区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海淀区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元标准与代码集》、《海淀区电子政务系统接口规范》等标准,海淀区协同办公系统、海淀区部门间数据共享系统、海淀区政府法人库系统、海淀区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海淀区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全程办事代理平台、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督察业务信息系统、群众事务呼叫中心、海淀区互联网门户网站、海淀区政务门户系统以及相关的委办局业务系统纳入标准实施范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