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以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为目标,聚力公开领域、公开覆盖面、数字化提升,全面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公开信息零散化、碎片化问题。
一、聚力公开领域,规范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目录
(一)聚焦群众需求,推动“一件事”集成公开。在全面完成县乡两级26个领域标准化目录编制和上线发布的基础上,以江北区为试点,指导推动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标准化公开。从方便群众查询咨询和阅读习惯出发,研究制定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载体的企业、个人“一件事”标准,创新编制各类集成服务“一本通”。截至目前,共梳理完成个人和企业生命周期“一件事”标准73件,涉及394个事项、307条法律法规,有25项纳入国家标准,4项作为国内行业标准,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企业和个人“一件事”标准指引。
(二)聚焦群众关切,推动“两化”目录全领域公开。在试点领域规范公开基础上,重点关注涉及群众利益的集体土地征用、集体经济项目、补贴保障等领域,丰富原有政务公开模块内容。同时,结合实际新增统计、交通运输、旅游等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录。如海曙区在门户网站集中展示30个领域标准化规范化目录,发布区级部门主动公开目录清单770项、乡镇(街道)主动公开目录清单299项,实现“应公开、尽公开”。
(三)聚焦群众利益,推动“三端平台”精准公开。围绕群众切身利益,重点公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惠农政策、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内容,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围绕群众关心事项,开设线下终端、移动端,优化“阳光教育”“阳光拆迁”“阳光厨房”等一批应用场景,持续提升信息公开效率,有效解决重点项目地块征收、老旧小区改造、教育资源优化、食品安全监管等老大难问题。
二、聚力公开覆盖面,规范政务公开专区建设
(一)统一标准引领,推动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全覆盖”。下发“四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功能、统一标识、统一配置)要求,全面加强和规范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政务公开专区建设。截至目前,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共建成各类专区2157个,其中乡镇(街道)建成专区150个,建成率达到100%,村(居)建成专区2097个,建成率达到85%以上。
(二)高频事项二维码公开,推动政务公开专区建设“高质量”。配置政务服务一体机终端、可视化大屏、查询电脑等设备,放置依申请公开表单、公告宣传栏等便民设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开设“政务直播间”,打造集基础功能区、特色专题、政策解读、政民互动于一体的个性化专区。在村(居)一级专区,围绕群众关心的高频事项,编制“我们的钱包”“我们的家底”“我们是监理”“补贴去哪了”“失地有保障”“建房一件事”“最多反映一次”“云端监察联络站”等8个基础公开事项和N个自选事项二维码,将120余项村级可办事项二维码公示。
(三)主动送服务上门,推动政务公开专区“优服务”。专区与公共服务专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实现信息共享共用。立足村(居)民需求,推动社区(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村)志愿者、社会资源五方力量汇聚,设立流动政务公开服务点,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
三、聚力数字化提升,规范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
(一)深化多端公开,公开平台类型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线下公开宣传栏、宣传电子屏、便民热线、意见箱为主,转向以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辅以浙里办、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自研APP应用等数字化平台,形式更加新颖,效果更加明显,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二)加强统筹整合,公开平台监测更加“实时化”。按照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维监管的要求,科学整合兼容已有的数字化应用成果,统筹建设“甬村(居)务公开掌上平台”,有效解决基层公开信息零散化、群众获取不便、申请需求不断增加等问题。
(三)注重互动体验,公开平台运用更加“常态化”。一方面通过政策精准推送、政策直播间等方式增进政府与基层群众的沟通,另一方面通过申请受理、留言回复、积分兑换等形式加大基层群众对平台的粘合度,进一步发挥平台的功能作用。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