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运用“互联网+”思维,打好组合拳,创新政务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加快升级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以新建17800平方米的市民服务中心为依托,继续巩固网上政务服务、智能化办事服务、综合电子监察三个大厅功能,升级和完善权力、责任、负面、收费四个清单动态管理、数据交换共享、电子政务服务应用支撑三个平台,开发了手机客户端、微信端等掌上平台,将全市37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210项行政审批事项、156项行政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十堰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并开通网上审批、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网上审批服务模式,2016年共为市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206170人次,共受理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事项41.98万件,比2015年增长350.9%。
 
  二、打破网络壁垒实现“一网通办”。针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部门专网众多、“壁垒”林立、资源分割的问题,组织网络运营商开展技术攻关,通过配置数据交换前置机、网闸等设备,在继续保留各部门专网的同时,将发改、国土、规划、环保、国地税、工商等17个部门专网与市政务服务中心智慧政务服务平台进行了技术整合对接,实现了网络数据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确保了企业和群众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一般只需提交一次资料,真正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今年,积极推进贯通市、县、乡、村四级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完成市域内的政务服务网络联通,打通“信息孤岛”,打破“割据”,实现“一网通办”。
 
  三、推进“网上+网下”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2016年,十堰列为第三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城市。目前,已经完成政务服务管理综合标准化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岗位工作标准体系四大标准体系673项标准制定,初步建立了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了线上线下办事有效衔接。探索建立了“网上+网下”一体化“受理-审查-办结”标准化审批机制,今年要首先选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系最密切的市场准入、投资建设两大领域的相关事项进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力争市场准入类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间压缩到2个工作日以内,投资建设类审批事项审批时间压缩到50-70个工作日,为十堰发展培植新优势、增添新动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四、构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上超市”。为规范中介管理,提高服务效率,解决项目落地的“堵点”,破除行业垄断和市场封闭,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搬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一是编制公布《十堰市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涉及22个部门、97项,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二是制定十堰市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措施,内容包括总则、市场准入、执业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协会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监管与服务、职责分工等8个部分。三是构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网络平台,目前已完成平台管理联系员业务培训和公告发布,邀请市内外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入驻。该平台试运行之后,可开展自动筛选中介机构、自动推送信息、网上报名、网上随机摇珠、网上竞价、网上评价等全流程服务。
 
  五、继续扩大网下政务服务功能。坚持把优化政务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招”,致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拓展服务领域。将不动产登记中心、房产交易中心、公安审批大厅、国地税办事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行政服务、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企业和群众可以“进一道门,办所有事”。二是推行免费帮办服务。立足便民利民惠民,建立帮办队伍,设立帮办台区与代办窗口,免费为重点投资项目提供审批手续代办服务,营造良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务服务环境。通过政府买单的方式,免除部分行政审批收费事项,为办事企业和群众免费提供停车、饮水、手机充电、证照复印、阅读、WiFi上网等服务,去年先后为30个项目提供了代办服务,对127个“先上车后补票”的项目补办相关手续,帮办窗口共接待市民咨询24625余人次,帮办企业注册等各类业务2125件,增强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