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治理创新也是社会平安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在福建省委政法委大力统筹推动下,福建坚持问题导向,对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六个治安和民生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同时福建积极探索以整合大数据为背景的“互联网+社会治理”。从省市县到基层乡村,福建探索实践社会治理创新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寿宁:山区派出所里的“大数据迷”
 
  坑底乡,福建闽东山区闽浙交界处海拔最高的一个偏僻小乡,两万多人口,分布在高高低低的山峦之间,一些村落至今缺乏公共交通,当地村民到乡里办事有时得花一天时间。2012年底,33岁的陈智辉被调到坑底乡担任派出所所长。
 
  这里民风淳朴,治安警情很少。但偷懒混日子不是陈智辉的风格,他决定把警务工作平台前移至村里,将各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从此他和同事经常背着“警用装备包”进村入户,包里装着用于办理二代身份证所需的笔记本电脑、指纹采集仪、摄影器材、白色背景布以及警务预约登记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登记簿和16种安全防范宣传单等,差不多有20公斤左右。
 
  当所长近4年,辖区20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都留下了陈智辉的足迹。他以“一本笔记记住社情民意,一个背包背起群众重托,一套台账做实基础工作”的背包警务“三个一”工作法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并因此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
 
  陈智辉说:“我虽然身处偏僻山区,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不能落伍。自从上级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后,我就将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当作治安大数据采集的必备工作。”为了运用好这些数据,陈智辉从一个过去只是把电脑当打字机用的“菜鸟”,变成了会软件开发、数据集成的“大数据迷”,也成了新媒体运用的网络达人。
 
  为了对接公安治安基础信息,陈智辉自己还开发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走访记录、外籍新娘管理、寄宿生信息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村庄信息管理、车辆信息管理、房屋出租管理等16个模块。
 
  不久前,宁德市公安局在坑底派出所召开了现场会,开始在宁德市推广陈智辉工作法。福建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王惠敏称赞陈智辉首创的“三个一”工作法是“传统+科技”“脚板+平板”的充分体现。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到坑底派出所调研时,他用“参透人生最大事,莫如矢志为人民”勉励陈智辉和全体民警不忘初心、扎根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
 
  平潭:大数据整合运用便民利民
 
  几天前,家住平潭平原镇的高先生刚刚为儿子操办了婚事,为了给外地儿媳妇落户,他带着儿子儿媳去了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在填完表采集完相关数据后,工作人员告诉他,儿媳妇的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政策,回家等通知就行。几天后,村里的网格员就通知他,户口已经办好了。
 
  高先生直言,事情办得这么顺利,这在过去简直难以想像。
 
  高先生享受到的便利,得益于去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的省市二级架构、省市县乡村“五级穿透”使用的网格化信息平台设计思路,实现了社会动态数据自下而上,部门专业数据汇聚共享的大数据应用格局。目前,福建省已经针对11个部门的核心数据进行了整合,社保、医保,包括卫计委数据基本上整合完毕。
 
  开发省级平台的福建星云大数据公司工程师王辉说,从省级平台市级平台,原则上的划分就是省级支撑数据、市级支撑业务,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平潭按照“全岛一张网、全岛一平台、全岛一中心”的思路,打造了 独具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平台在福建落地进行了成功试点。
 
  “一张网”,即全岛共用一张基础网格,将全区划分为201个社区网格、500个单位网格,“所有事项进网,所有人员入格”。“一平台”,即全岛共享一个公共基础平台,目前已共享省公安、民政、海洋与渔业部门下沉的532万条数据,实现659项业务在乡镇或社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中心”,即全岛只建一个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公众所有诉求统一受理流转、指挥调度、考核评估。作为“全岛一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平潭规划建设15个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高先生家门口的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就成为面对基层群众的“一站式”服务窗口。
 
  在与平潭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的平潭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大厅里,中心主任卓华彬说:“‘部门一张嘴,群众跑断腿’曾是社会治理的‘痛点’。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我们‘变群众跑为政府跑’,还将向‘群众不跑政府也不跑,改为数据跑’升级,让‘痛点’变‘亮点’。”
 
  目前,平潭网格化信息平台累计汇聚数据1772万条,政务服务下沉乡镇659项,下沉社区168项,手机APP部署38项,为“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厦门:大数据运用颠覆传统群防群治模式
 
  “110吗,我3岁的儿子走丢了,家里人已经找了好几个小时了,请一定帮忙找到啊!”今年7月,厦门市湖里区公安分局金山派出所接到了群众报警。
 
  值班民警立即编辑生成任务包,几分钟后,一个“紧急寻找走失男童”的任务包在“厦门百姓”手机客户端(APP)平台发布,将孩子的特征精准推送给走失地点周围的注册群防队员。一个小时后,一位接单的群防队员根据APP发布的小男孩特征,发现了路上迷路的小男孩。报告民警后,群防队员获得了奖励积分。而孩子的家长感激之余,也通过手机注册“厦门百姓”APP,加入了群防群治团队。
 
  一个政府开发的群防群治APP,上线仅5个月已经有20多万厦门市民下载,其中活跃用户10万多人。
 
  “厦门百姓”APP的后台建有实名注册的基础数据库,整合了110随手拍、社区网格员、出租屋房东、快递员等24类专职、兼职和志愿者队伍,解决了传统群防信息采集部门化、碎片化的问题。它把群防工作用任务包的形式发布在平台上,让网络达人,普通群众从“抢单”领任务、完成任务找到互联网时代参与平安建设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逐步改变了“你治我安、与己无关”的思维定势,变“警力有限”为“民力无穷”。
 
  APP设计参与者之一,厦门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副处长陈源说:“在厦门你可能见不到带着红袖标的大爷大妈,但每一个在你身边健步疾走的姑娘小伙,都可能是‘便衣警探’。”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中,85%为45周岁以下群防队员。
 
  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在10月26日召开的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推进会上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坚决破除“数据割据、拥数自重”的思维障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1+1>2”的整体效能。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互联网+的生命力所在,推行“互联网+”,必须最广泛动员社会、企业、市场的力量,形成多样化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社会共治。
 
  陈智辉说:“我虽然身处偏僻山区,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不能落伍。自从上级给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后,我就将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当作治安大数据采集的必备工作。”为了运用好这些数据,陈智辉从一个过去只是把电脑当打字机用的“菜鸟”,变成了会软件开发、数据集成的“大数据迷”,也成了新媒体运用的网络达人。
 
  为了对接公安治安基础信息,陈智辉自己还开发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走访记录、外籍新娘管理、寄宿生信息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村庄信息管理、车辆信息管理、房屋出租管理等16个模块。
 
  不久前,宁德市公安局在坑底派出所召开了现场会,开始在宁德市推广陈智辉工作法。福建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王惠敏称赞陈智辉首创的“三个一”工作法是“传统+科技”“脚板+平板”的充分体现。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到坑底派出所调研时,他用“参透人生最大事,莫如矢志为人民”勉励陈智辉和全体民警不忘初心、扎根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
 
  平潭:大数据整合运用便民利民
 
  几天前,家住平潭平原镇的高先生刚刚为儿子操办了婚事,为了给外地儿媳妇落户,他带着儿子儿媳去了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在填完表采集完相关数据后,工作人员告诉他,儿媳妇的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政策,回家等通知就行。几天后,村里的网格员就通知他,户口已经办好了。
 
  高先生直言,事情办得这么顺利,这在过去简直难以想象。
 
  高先生享受到的便利,得益于去年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的省市二级架构、省市县乡村“五级穿透”使用的网格化信息平台设计思路,实现了社会动态数据自下而上,部门专业数据汇聚共享的大数据应用格局。目前,福建省已经针对11个部门的核心数据进行了整合,社保、医保,包括卫计委数据基本上整合完毕。
 
  开发省级平台的福建星云大数据公司工程师王辉告诉记者,从省级平台到市级平台,原则上的划分就是省级支撑数据、市级支撑业务,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平潭按照“全岛一张网、全岛一平台、全岛一中心”的思路,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为平台在福建落地进行了成功试点。
 
  “一张网”,即全岛共用一张基础网格,将全区划分为201个社区网格、500个单位网格,“所有事项进网,所有人员入格”。“一平台”,即全岛共享一个公共基础平台,目前已共享省公安、民政、海洋与渔业部门下沉的532万条数据,实现659项业务在乡镇或社区“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中心”,即全岛只建一个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公众所有诉求统一受理流转、指挥调度、考核评估。作为“全岛一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平潭规划建设15个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高先生家门口的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就成为面对基层群众的“一站式”服务窗口。
 
  在与平潭110指挥中心合署办公的平潭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大厅里,中心主任卓华彬说:“‘部门一张嘴,群众跑断腿’曾是社会治理的‘痛点’。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我们‘变群众跑为政府跑’,还将向‘群众不跑政府也不跑,改为数据跑’升级,让‘痛点’变‘亮点’。”
 
  目前,平潭网格化信息平台累计汇聚数据1772万条,政务服务下沉乡镇659项,下沉社区168项,手机APP部署38项,为“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厦门:大数据运用颠覆传统群防群治模式
 
  “110吗,我3岁的儿子走丢了,家里人已经找了好几个小时了,请一定帮忙找到啊!”今年7月,厦门市湖里区公安分局金山派出所接到了群众报警。
 
  值班民警立即编辑生成任务包,几分钟后,一个“紧急寻找走失男童”的任务包在“厦门百姓”手机客户端(APP)平台发布,将孩子的特征精准推送给走失地点周围的注册群防队员。一个小时后,一位接单的群防队员根据APP发布的小男孩特征,发现了路上迷路的小男孩。报告民警后,群防队员获得了奖励积分。而孩子的家长感激之余,也通过手机注册“厦门百姓”APP,加入了群防群治团队。
 
  一个政府开发的群防群治APP,上线仅5个月已经有20多万厦门市民下载,其中活跃用户10万多人。
 
  “厦门百姓”APP的后台建有实名注册的基础数据库,整合了110随手拍、社区网格员、出租屋房东、快递员等24类专职、兼职和志愿者队伍,解决了传统群防信息采集部门化、碎片化的问题。它把群防工作用任务包的形式发布在平台上,让网络达人,普通群众从“抢单”领任务、完成任务找到互联网时代参与平安建设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逐步改变了“你治我安、与己无关”的思维定势,变“警力有限”为“民力无穷”。
 
  APP设计参与者之一,厦门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副处长陈源说:“在厦门你可能见不到带着红袖标的大爷大妈,但每一个在你身边健步疾走的姑娘小伙,都可能是‘便衣警探’。”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中,85%为45周岁以下群防队员。
 
  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冬在10月26日召开的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推进会上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坚决破除“数据割据、拥数自重”的思维障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1+1>2”的整体效能。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互联网+”的生命力所在,推行“互联网+”,必须最广泛动员社会、企业、市场的力量,形成多样化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社会共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