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淮安市质监部门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主题,会同市政务办等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通过实施标准化促进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再升级。

 
  一、实施标准化行政管理,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措施
 
  行政服务标准化,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2002年我市成立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的标准未统一、审批和服务事项界定不清、行政服务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实施标准化管理,无疑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选项。
 
  行政服务标准化,是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抓手。2014年3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建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信息标准化四个层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
 
  行政服务标准化,是行政提速增效的重要措施。淮安质监局和市政务办公室联合成立了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小组,明确目标,制定方案,逐步建立起包括服务规范、事项流程、综合管理、政务公开、电子政务、督查与绩效考评等内容的淮安市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内部流转、统一发证”,最大限度发挥了政务服务中心“助推器”、“加速器”的作用。
 
  二、实施标准化政务管理,着力破解行政服务关键环节
 
  淮安质监局与携手市政务办抓好“三个结合”:
 
  科学搭建服务体系与打造服务品牌相结合。编制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及各项标准,涵盖服务规范、事项办理流程、综合管理服务、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督查考评等政务内容,构建起我市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框架。
 
  规范服务内容与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相结合。服务规范体系将一次告知、一窗受理、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上升为强制标准。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体系将所涉及的42项行政许可事项、64项初审上报事项、14项资源交易事项,从项目办理的主体、设立依据、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承诺时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
 
  内部管理标准与政务公开规范相结合。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完善公文处理、财务管理、会务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等23项标准,使内部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规范。依托中心8大智能化系统,建立了79项电子政务标准,构建起“网上申请、限时办结、电子反馈、在线监督”的网络化审批服务模式。
 
  三、实施标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淮安行政服务水平
 
  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通过“并联审批、四证联办、联合踏勘、联合图审、一表制”等标准的制定,减少和合并了60%的雷同环节。标准运行以来,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办结率由7月初的94%上升到9月底的97%。
 
  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绩效管理、双重管理、定期考评等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服务过程、服务质量。
 
  实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通过推进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标准,全市38个具有行政许可和服务职能的市级部门中,已有28个成立行政许可处,并将事项集中办理。市本级所有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公开运行。
 
  塑造了良好政务形象。通过标准化的实施,许可服务项目及办理数量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