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深度不断拓展,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掌上”办事的需求愈发强烈,为切实回应企业和群众对高效便捷线上服务的新期待,北海市以“接触点最少、申请材料最简、办理时间最短”为原则,系统构建以人工智能赋能、电子流程贯通为核心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从咨询到办结办事全流程泛在智能,全面提升全市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极大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相关经验获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复制推广,成功入选中国信息协会2025年度“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一、打造双侧智能核芯,升级“靠谱AI”服务模式
一是全域嵌入智能客服系统。率先在全区推广AI创新应用,将“珠小贝”AI客服部署于掌上服务专区、自助终端、咨询台及办事窗口等政务服务需求侧及供给侧终端,知识库规模达24.6万条,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二是构建精准问答引导机制。录入市场准入、社会民生等领域常见问答2824条,支持关键词联想提示,助力企业群众快速获取高频事项解答,累计响应咨询超13600次,问答响应提速90%,命中率达98.6%。三是创新智能交互与服务模式。针对部分办事主体对政策理解不全面、办理流程不熟悉、办事入口难找准、事项选择存在困惑等问题,率先实现AI语音双向交互,同步提供人工视频帮办和语音指导功能,通过口语化、精细化前置导办,将平均视频导办时长压缩至5分钟以内,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
二、拓展精准推送场景,定制“专属AI”服务方案
一是构建本地化服务知识图谱。整合政务大厅窗口预约信息,147项高频事项、922个智能导办情形,市、县、乡、村四级534个政务服务场所和自助终端信息,同步将“无人机低空经济产业”“海产品加工”“海鸭蛋行业”等3个重点产业196条增值服务资源纳入统一知识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匹配推荐+定向推送+一键申报”一站式服务。二是推行“千人千面”智能导办。将复杂办事内容转化为简明Q—A(问题—回答)情形,支持“点单式”服务选择;开设“一件事导办专区”,提供多事项联办攻略和一对一预约服务,打造“边聊边办”场景,实现智能导办精准直达。三是实现政策“直达快享”。汇聚各级惠企政策,拆解为标准化要素并打标建谱,支持一站式查询和精准匹配。建立政策解读库,降低理解门槛,提升政策适用性和兑现效率。截至目前,累计推送专属服务超650次,有效助力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三、深化智能辅助审批,擦亮“普惠AI”服务品牌
一是构建智能辅助审批机制。系统梳理交通市政、文教卫生、建设项目等领域高频事项,将智能审批功能嵌入AI客服,通过意图识别自动推送导办及审批服务,刷脸认证后自动共享数据,平均每事项减少18项表单字段手动填写,12个高频事项实现“零材料”办理,累计智能办件超5730件,构建从咨询到办结的全流程智能服务链。二是创新普惠服务场景。面向老年人提供“放大镜”“长者语速”等适老服务,助力跨越“数字鸿沟”;推出“外语输入”“跨语言互译”等功能,服务涉外市场主体,深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三是强化白话标签引导。针对群众口语化表达,预设白话标签并关联对应事项,建立高频事项白话标签库(如“办医保”对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通过自然语义识别技术自动关联办事入口,系统可智能解析方言表述,并生成可视化流程图,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准备材料→线上提交→等待审核”等通俗指引,使办事流程透明化、服务响应精准化,提升服务可及性和用户体验。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