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这池活水,是企业生长的命脉,更是区域竞争的底气,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变革,更是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检验。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主动扛起政治责任,为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靶向纠治作风顽疾,破除阻碍发展的“无形之墙”。营商环境的核心痛点是权力运行失范。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紧盯行政审批、执法监管、资源分配等关键领域,以精准监督破除“中梗阻”。重点整治漠视企业诉求、滥用自由裁量权、在服务中增设隐形门槛等行为,坚决查处选择性执法、变相设卡等乱作为。同时,警惕“口号式落实”“包装式创新”等新型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推动职能部门将服务意识融入工作全链条。唯有以监督利剑斩断作风荆棘,方能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真切感受“事好办、门好进”的营商暖流。

  厘清政商交往边界,筑牢亲清统一的“关系基石”。健康的政商关系是营商生态的晴雨表。纪检监察机关须当好“规则守护者”,既反对“谈商色变”的懒政思维,支持干部光明磊落为企业解难题;更严防利益输送,严查权力寻租、违规接受宴请礼品等行为。通过推动建立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明确“亲”的范畴与“清”的底线,让干部交往有底气、企业办事有预期。要以制度刚性划清公私界限,对“清而不为”者督促担当,对“亲而无度”者坚决查处,在“清”的土壤中培育“亲”的活力,实现“君子之交淡如水,政商互动两相宜”的良性生态。

  强化制度刚性执行,夯实法治环境的“信任根基”。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压舱石。纪检监察机关要双轨发力,一方面做制度执行的“监督哨”,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纠治执法司法不公等行为,捍卫权利平等、规则公平的市场准则;另一方面做制度完善的“助推器”,针对监督发现的普遍性漏洞,发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压缩权力任性空间。尤为重要的是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担当者卸包袱,对服务企业中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依规容错免责,释放“为负责者负责”的鲜明信号。通过监督保障制度“长牙”、纪律“带电”,让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金字招牌”。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身处经济发展一线,当以“清障”促通畅、以“划界”护活力、以“固本”强信心,以监督执纪“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而持久的清廉动能。(大理州洱源县纪委监委 杨严璋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