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涪陵区政务服务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区政务服务中心”),涪陵区某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李敏仅用十来分钟就在综合窗口办妥了医疗机构校验、医疗机构证书换发等事项两项业务。“原来办事程序繁琐,现在只需要填一张表,在一个窗口十来分钟就把业务办完了,非常方便。”李敏的体验,正是涪陵区深化“只进一门”改革的缩影。今年以来,涪陵区通过窗口整合、人员统管、基层赋能“三管齐下”,推动政务服务从“物理集中”向“化学融合”跃升。
融通“双线”壁垒一窗通办五百事
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在政务大厅悄然推进。交通、人社、税务等11个部门57名前台人员划归中心统一管理,90名工作人员经过行政办事员专题培训持证上岗。这些“全科医生”将24个部门504个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企业、群众办事告别“找部门、跑专窗”,实现“取一个号、办所有事”。
改革效应更向基层延伸。27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标准化建设,办事窗口缩减55%,人员精简56%,116项高频事项下沉办理。“真的太方便了,不用专门请假回来跑一趟,通过微信联系就办好了,而且办事效率也很高?。”马武镇蒲江村四组村民蔺洁在电话中开心地说,她通过电话联系办事员就办妥了社保费代扣业务。数据显示,基层群众办事时间压减70%,跑动次数下降50%。
拓展线上维度 指尖触碰“零距离”
当“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一场静悄悄的效能革命正在发生。“渝快办”平台已汇聚全区1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其中1056项实现“全程网办”(零跑动办理),297项通过系统对接实现“一网通办”。电子证照、无纸化审批等技术应用,将平均跑动次数压减至0.26次。某食品企业会计通过手机调取电子营业执照办理食品经营许可:“以前需要带着章办事,现在电子营业执照随时都能调取,方便多了!”
“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新标杆。79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集成上线,各项“一件事”通过证照共享的模式,实现减时间60.9%、减环节71.43%、减材料51.71%、减跑动90.79%,开年至今已完成2.04万件事项的集成办理。涪陵市民小聪感触尤深:“我家大娃出生时办落户、参保前后跑了5个部门,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现在手机上点一次,十分钟就能够申请上‘出生一件事’套餐,出生证、户口页、医保卡三天后全部邮寄到家。”?
重构服务体验 品牌温度暖企心
企业服务专区如同一座“全生命周期加油站”。区政务服务中心围绕设立、运行、退出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4个全生命周期打造企业服务专区,科学合理设置咨询导办、自助帮办、前台受理及增值化服务等窗口,拟推动 26个单位900余项涉企事项“一站式”办理,打破按单位、按领域设置窗口、划分事项的惯例,企业办事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涪务员”品牌建设更注入人文温度。通过“十办同行、五心服务”体系,延时服务、周末预约、紧急全时办等举措,开年至今已响应企业需求6780次。正在测试的AI助手“I涪务员”,已梳理198个高频事项智能指引,未来用户语音输入需求即可生成全流程办事指南。?
涪陵区政务服务管理事务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将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各项举措,着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一是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闭环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三减三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提办件量、提覆盖面、提满意度);二是拓展政务服务供给模式,通过服务前移、帮办代办等措施,让高频事项就近可办;三是深化‘涪务员’品牌建设,持续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效,优化‘零距离’服务体验。”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