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讲话时指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行动,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同年9月北京市出台了《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从投资环境、贸易环境、生产经营环境、人才环境、法治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政策措施,彰显“五个更加”,即投资环境更加开放,贸易环境更加便利,生产经营环境更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服务更加精细,法治环境更加公平。

  自2018年以来,北京营商环境改革经历了1.0到5.0的迭代升级,推出举措超过1000项,其中众多举措全国首创,改革经验也向全国推广,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综合排名连续多年成绩优异。据统计,截止2022年12月末,北京市场主体存量236.12万户,同比增长5.57%;2022年1-12月份,新设市场主体27.14万户,同比增长5.25%,其中,新设企业24.68万户,同比增长3.72%,新设个体工商户2.42万户,同比增长23.54%。今年推出的6.0版改革将以更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

QQ截图20230427084846.jpg

  根据《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过去五年,北京市营商环境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迭代推出五个版本千余项改革举措,累计减事项超60%、减时限71%、减材料74%、减证明248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多个领域率先实现一天办结,市政接入服务“零上门、零审批、零收费”,“双随机”检查覆盖率超过90%,市区两级98%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创新“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免减退缓税费5300亿元,其中2022年超2000亿元。

  过去五年,北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等特大城市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政府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为目标,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全市上下坚持不懈、攻坚克难,集中力量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堵点难点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1.0版和2.0版改革主要是聚焦重点环节,突出在“减”字上下功夫;3.0版和4.0版改革重点是在“拓展”“巩固”“提升”上下功夫;5.0版改革重点在“更快”“更好”“更优”上下功夫;6.0版改革目标是以更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大幅提升企业获得感,助力各类经营主体更好更快发展。

  2018年3月18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公布了首都优化营商环境的“9+N”(九项主要政策和N项配套措施)一揽子政策。这些政策聚焦办理施工许可、开办登记、纳税、获得电力、跨境贸易、获得信贷、登记财产等重点环节,以精简环节、精简时间、精简费用、增加透明度为重点,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努力为企业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旭辉表示,这批政策集中公开向社会发布,既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一次重大行动,又体现了全市上下加快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信,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把北京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成为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排头兵。”

  承诺5天内办完开业手续

  杨旭辉介绍,此次出台的“9+N”政策体系,就是要针对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按照“三精简一透明”原则,精准施策、重点突破,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不断增强企业和社会对北京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获得感。

  一是精简环节,能简则简,能合则合,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二是精简时间,去繁就简,能压则压,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行政审批时间;三是精简费用,在2017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400亿元的基础上,再次大力简政减税减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四是增加透明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明确政务办理规范标准,推动政务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以开办企业为例,工商等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效率,力争3月底将实现企业开办“5天全办好”。

  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况旭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市将采取5条举措,一是设立企业开办大厅。各区在政务中心设立企业开办窗口,一次性受理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材料,变“分头跑、挨个办”为开办企业“只进一门,只对一窗”。大幅精简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手续,实现开办企业涉及事项“一窗受理、后台流转;一次申报,全程办结”。

  二是推广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实现全程无纸化办理营业执照,线上申请设立登记最快当日可办结。截至目前,北京已有超过万户企业获颁电子营业执照,工商登记所需时限从8天压缩至1—3天。

  三是推出税务登记“快捷办理套餐”。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只需一次前往办税服务厅,一日内即可领取、发行税控设备,领取增值税发票。

  四是推进企业登记“全市通办”。进一步优化工商登记流程,将“全市通办”范围扩大到全市科技类内资有限公司。申请人只要通过北京工商网上登记服务平台申报并经审核后,可以选择到全市任一区级工商登记大厅提交纸质材料并领取营业执照。

  五是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公章刻制备案已纳入“多证合一”机制,企业无须到公安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通过网上数据交换实现公章刻制自动备案。

  小微企业接电享“三零”服务

  “以往,我们办理接电服务平均往返3到5次营业厅。今年2月,电力公司推出‘三零’服务后,不用跑营业厅,只需要提出需求准备资料就可以了,其它的事儿电力公司全给解决了。”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这项业务赞不绝口,“我用手机下载了一个北京电力的‘掌上电力’APP,没想到2月7日下单,当天电力人员就来实地勘察,11日上午正式通电!”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新闻发言人邱明泉介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推出“三零”专项服务行动:一是主动服务,零上门。二是精简手续,零审批。三是低压供电,零投资。“客户通过APP申请业务需求,会直接传递到后台,经后台人员核实信息后,业务流程正式开启。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用户还可以通过APP实时查询业务进度。”

  “我们的手机APP业务实行线上全天候受理、线下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模式,我们的客户经理将从坐商转变为行商,客户从跑腿儿转变为动嘴儿,比传统模式至少节省一半时间,提高了效率。”城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徐楠说,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大力推广,我们窗口服务将走向“小前端、大后台”,在精简业务受理流程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服务评价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质量。

  为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三零”服务的便利和实惠,国网北京电力第一时间建立组织机构,制订四个方面12项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案,重新优化报装服务体系和工作流程、明晰工作职责,推进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客户经理制,简单地说就是从业务咨询、受理到接电完成都是专人服务,限时办理。

  “这项举措施行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办电过程中不但不用跑腿儿上门,低压非居民办电环节减少到3个,按照2017年客户报装接电户数测算,低压接电到表服务举措可累计为客户节省外电源投资约12亿元,减少客户10千伏变压器和线路的维护资金约1.5亿元。我们也会对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确保这项服务举措落到实处。”邱明泉表示。

  项目实现审批流程再造

  过去,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由于审批环节多、时间长而备受诟病。“北京市将努力构建‘全流程覆盖、全周期服务、全要素公开、全方位监管’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新体系,实现从被动受理审批到主动协调服务的转变。”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王玮说。

  据悉,这次针对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是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最大的变化在于变政府单项审批为政府与建设单位双向共同办事,实现了审批流程再造。通过实施分类管理、精简审批前置要件、“多规合一”平台统筹、市政接入“一站式”窗口服务、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只进一扇门”、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多项组合拳,精简审批环节。

  王玮介绍说:一是建设单位到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手续更加精简,办理时限大为缩短。对照现行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大大压减,项目立项开始到施工证取得从109个工作日减少到29—44个工作日;二是建设单位办事成本大幅降低。首先取消了招投标和资金证明,直接减少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直接减除了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费用,原来设计招投标和工程招投标分别需要1—2个月,现在这个时间成本也随之消减了。其次,“多规合一”协同研究和“只进一扇门”的工作模式减少了企业往返奔波协调之苦;三是改变了以往政府重审批轻监管、重被动受理轻主动服务的局面,全程监管工程质量控制更有效。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9+N’政策只是起点、不是终点,需要坚持长短结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聘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并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三周年评估和中关村创新发展40周年为契机,研究制定北京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杨旭辉表示。

  北京营商环境2.0版

  2018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北京实际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北京市发改委、商务局、政务服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难点,继续深化改革,推出“9+N”政策2.0版,进一步展示出北京市持续加力改革,为企业创造更好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9+N”系列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2018年,北京市先后出台“9+N”(九项主要政策和N项配套措施)系列政策措施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政务环境方面,市区两级审批服务事项压缩一半以上,公布政府权力清单和企业、群众办事证明目录,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目录之外无证明。“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快落实,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均达到90%以上。开办企业时间从原来的24天压缩到5天,开办企业完全免费。

  投资贸易环境方面,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三年两轮226项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实施外资负面清单,97%以上的外资企业设立与变更事项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办理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出口单证等时间大幅压缩。

  创新创业环境方面,制定实施引进人才管理办法,细化人才落户和住房等配套措施,为2300余名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办理引进落户,首批6019人实现积分落户,累计提供人才公租房约8.2万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流程进一步优化、报备批次增加至4个。

  诚信法治环境方面,诚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加快推进信用条例立法,全市信用信息平台归集整理超过3.6亿条信用记录。开通了面向社会的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和查询服务。商事案件司法保障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得到强化。

  北京营商环境改革成效赢得多方认可

  一是世界银行高度评价北京市改革成效。2018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全球营商环境报告,认定中国在过去一年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位列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前三。北京市作为两个样本城市之一,为国家排名提升作出了应有贡献。比如在获得电力指标方面,北京率先推出小微企业接入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专项服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费用约12亿元。此项指标北京得分提高25.23分,推动我国排名由98位提升至14位,上升84位。

  二是国家试评价综合排名位列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世界银行10项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22个主要城市营商环境开展了试评价,北京市综合排名第一,其中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维度、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维度均排名第一,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维度居前列。

  三是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中,北京市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机制、涉税业务“全市通办”、“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小微企业获得电力“三零”专项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五个方面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2.0版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9+N”政策2.0版坚持问题导向,从“简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四个方面,进一步解决营商环境痛点难点问题,努力以实实在在的改善增强企业和群众更加贴身、更加贴心的获得感。

  简流程。对政务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优化梳理,注重审批流程再造。比如,开办企业,去年是5天办好,现在是3天办好。获得电力方面,将低压客户平均接电时长压减至平均18天以内。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间较去年再提速1天。纳税时间从142小时压缩至120小时左右。

  优服务。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继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一网”方面,优化升级“一网通办”,推动“网上可办”转向“全程通办”。“一门”方面,将去年推出的综合窗口改革推广至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今年年底实现80%的事项“一门”办理、70%的事项“一窗”分类受理。“一次”方面,推行“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全城办”,依托“北京通”APP,推出100项“掌上办”事项,制定119项“最多跑一次”纳税业务清单和办税指南,大力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将今年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

  降成本。去年全年北京给社会减负约400亿元。今年的力度将继续加大,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扎实推进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在此基础上,再推出一批降费硬招实招。比如获得电力方面,参照低压“三零”服务模式,国网北京电力推出高压客户临电快接“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打破之前由用电客户作为实施主体的工程模式,客户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压缩一次性投资成本,变压器等临时用电设备在多个客户之间最大程度共享,服务期满后及时拆除回收、检修试验,并再次利用。客户无需新购置设备,最大程度减少重复投资。

  强监管。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比如信用监管方面,实施信用数据融合工程,实现“全程可查、结果可核、过程可溯、安全可靠”,通过“信易+”和“个人诚信分”工程,推行“守法便利”原则,实施信用等级梯次分类管理,为高信用等级企业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同时加大信用记录运用,让失信者付出应有代价,进一步打响“北京诚信”品牌。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推动、久久为功,北京市今年的“9+N”2.0版是去年政策的巩固与升级,充分体现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思路、改革政策的连续和发展。

  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98项政策清单,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狠抓“9+N”2.0版政策落实,打好政策解读、业务培训、专项督查、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组合拳,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用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企、取信于民。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成为我国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排头兵。

  北京营商环境3.0版

  3.0版改革主要包括12个方面204项任务,数量超过前两版总和,内容更广、范围更宽、任务更重。

  市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戴颖介绍,北京营商改革3.0版对标国际前沿和国内最好水平,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建设、事中事后监管等7个方面取得突破。记者梳理发现,204项任务将让企业和市民在办事过程中体会到少跑腿、提效率、降成本的满满获得感。

  少跑腿

  百姓不动产登记能掌上办

  今年,本市推出线上不动产登记领域“一网通办(存量房屋买卖)”服务,老百姓在一个网站登录申请,后台各部门并联审核,现场综合窗口当日办结领证,办事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市规自委副主任师宏亚透露,目前本市正在对“一网通办”流程进行再次优化,同时将推行全业务一网通办,目前正在进行测试,预计年底前可以正式开通部分业务。

  让市民少跑腿的还有“全城通办”:年底前可实现抵押注销业务全城通办和网上查询全城通办,实现不动产登记跨区域办理,明年将开始推行全业务、全天候掌上登记中心服务。不动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也将实现“一次办”,在200家银行网点设立的不动产综合服务点,可以让市民在签订抵押贷款合同的同时一并完成抵押登记申请。

  企业注销纳入“e窗通”

  北京在企业开办上已经全面进入“1”时代:1个环节,1天办结,3.0版改革则纳入了更多事项。今后,企业注销业务也将能在“e窗通”平台办理,实现市场监管、税务、人力社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企业重复跑动和材料提交,解决企业注销难;同时还纳入了国家未要求的企业变更,推行企业变更“网上办、容缺办、承诺办”,在丰台区试点企业地址变更承诺受理,企业在“e窗通”平台承诺变更地址真实有效,无需提交房产证明即可办理变更登记,改革范围更广。

  “e窗通”平台还将实现随时办理营业执照、涉税事项、社保、公积金和银行开户等开办业务,海淀区将积极试点区块链技术,实现企业注册地址自动核验,进一步提高开办效率。

  600项高频服务最多跑一次

  北京营商改革3.0版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快信息互联共享,解决群众办事来回跑、环节多、材料繁、效率低的问题:各区各部门精简办事材料比例要达到60%,压缩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内55%以上,市区两级各推出6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将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目前的1.5次压缩到0.3次以下。

  老百姓办事渠道也将更多:将推广应用“北京通”、支付宝、微信、百度等移动端,完成600项应用服务“掌上办”、试点200项应用服务“自助机上办”,实现“7×24小时”不间断自助服务。

  24项证明事项将清理

  近期本市研究推出了本市第五轮清理规范证明事项清单,共计24项。其中,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设定的证明事项10项,公共服务企业的设定证明14项。“至此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水、电、气、热、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企业设定的证明全部取消。”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刘强说。

  在此之前,本市已经完成了第四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共计清理29项中介服务事项。数据显示,本市今年大幅削减企业办事申请材料,精简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材料21886份,精简比例达到60%。

  提效率

  建筑许可试点“先建后验”

  在建筑许可方面,将加快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试点区域内落地,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由企业按照政府公布的标准作出承诺,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

  本市还将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形成“一张蓝图”各部门共享共用,为投资主体提供查询渠道,缩短企业前期研究论证时间。

  60%民商事案件诉讼前端解决

  司法效率方面,实行民商事纠纷立案、材料提交、证据交换、庭审、文书送达全程网上办理,完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组建调解速裁团队,实现60%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得到解决。

  同时,本市还将提高市场监管规范化水平和透明度,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监管、联合奖惩,实现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全流程整合和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信息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

  本市还将探索开展差异化监管,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数;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为守信者提供便捷服务。

  居留许可证办理减至7个工作日

  为加大国际人才引进力度,本市将大幅压缩外籍人员居留许可证、工作许可证办理时间,分别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和11至13个工作日。

  同时,在“三城一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将布局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端教育机构和国际医疗机构。今年还将再支持150支左右的创业团队,免费提供2年市级创业园场地以及创业服务,将初创阶段、新就业形态、灵活形式用工等用人主体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破解企业初创期资金人才瓶颈。

  10个工作日完成小微企业续贷

  本市将专门搭建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汇聚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数据,建立小微企业金融信用信息档案,金融机构可在平台上直接查询企业信息,提高审贷效率。

  融资续贷环节,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将成立,实现银行机构集中办公,为小微企业现场提供续贷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业只要在原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材料,10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审批,续贷前无需过桥资金,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降成本

  用水用气“零投资”

  2018年,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低压电力接入项目“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办理环节由6个缩减为2个,平均用时由141天大幅缩减到15天,小微企业用户获得电力接入成本由19.2万元降为0元。截至目前,“三零服务”惠及小微企业3.02万户,为企业节约投资13亿元。

  “三零服务”的成功经验也将在其它市政设施接入上推广。“国家要求将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市今年已通过小微工程用气办理‘三零服务’,将办理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戴颖介绍,此次改革进一步提出将其他项目用气办理时间压减至8个工作日以内,比国家要求标准时间缩减一半。

  此外,还将建立电力报装与证照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压减申请材料;出台市政设施接入并联审批办法,推动规划、住建、交通、交管、园林绿化等部门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大幅压缩办理时间;逐步扩大用水用气“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对象和范围,让更多企业受益。

  免担保放行降通关成本

  优化通关服务方面,本市将积极推进“两步申报”改革试点实施,推行以概要申报、完整申报为主的进口货物申报模式,企业不需要一次性提交所有的申报信息及单证,仅凭提单概要即可申报提货,后续补充完整信息,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

  此外,将持续推进多元化税收担保方式改革,扩大关税保证保险试点范围,提升汇总征税率和自报自缴比例,巩固完善免担保放行模式,进一步压缩通关成本。

  北京营商环境4.0版

  《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这是北京营商环境的4.0版改革。相比前三版改革,4.0版力度更大、范围更宽、内容更丰富。”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戴颖昨天在发布会上介绍,4.0版改革目标是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改革,主要涉及七大环境及保障措施,共277项任务,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

  投资建设环境更高效

  市政接入办理时长再压减一半

  上个月,市发改委牵头首次制定出台《北京市投资领域审批事项清单(2020年本)》。“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将作为今后规范实施审批行为以及甄别是否为违规审批的依据,对清单外的事项和不按照清单规定的名称、适用范围、申请材料实施投资审批的,视为违规审批。”戴颖说,下一步本市将对各部门可优化、合并的事项进行整合,对可并联审批的事项推动联审联办,对可调整、取消、下放的事项进行精简。

  此前,本市已在经开区实行告知承诺制改革,北京亦盛、富创精密两个社会投资项目实现拿地3天就取得施工许可证,创造了经开区历史上最快的项目审批和开工速度。按计划,今年继续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模式,进一步明确告知承诺制事项范围、告知内容、办理流程,并复制推广至“三城一区”和自贸区。

  “4.0版改革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接入标准,简化市政接入审批流程。”市规自委法制处副处长杨波介绍。具体来看,将水、电、气“三零”服务、“非禁免批”等改革延伸至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设施接入领域;将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道施工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各类市政接入项目平均办理时长再压减一半以上。

  市场环境更便利

  网约车运输证“全程网办”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登记的市场主体83.3万户,审批效率提升约60%,企业设立最快可在10分钟内完成审核。

  在此基础上,4.0版以“证照分离”改革为重点,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难题。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方葆青介绍,将对全市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得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一般性经营。同时,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2021年底前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力争达到150项。

  同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支持医疗机构对接互联网平台,市场主体可以同步申请设立实体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实现“同审批、同发证”;在网约车领域,通过政府内部数据信息共享,实现网约车运输证“全程网办”。

  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今年将出台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指导意见,是政府在财政收支紧平衡的阶段拿出的真金白银用于帮助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王颖说。在任务落地方面,进一步明确了量化指标:年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5000家,新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额力争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占比不低于30%。

  外资外贸环境更开放

  出口通关压缩至1.1小时以下

  企业提前向海关报备,船一到港就直接把货物搬上车、运到厂区;鼓励企业提前报关、节约通关时间,还允许申报信息有误,享有容错的“红利”;进口商品“先放行后改单”“先放行后缴税”“先验放后检测”,让进出口边界合规时间共压减129小时,边界合规成本降低838美元。

  北京营商环境改革迈入“4.0时代”后,外资外贸环境将在此基础上更开放、更便捷。通关时间“再压减”——通过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京津两地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等优惠待遇跨关区共享,固化疫情期间海关“灵活查验”“无陪同查验”等措施,实现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

  就业环境更稳定

  京津冀职称评审结果互认

  疫情之下,企业复工复产和就业恢复稳定格外关键。本市部分行业就业条件即将降低和简化。根据方案,本市将取消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和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推动劳动者在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入职体检结果互认,减轻求职者负担。

  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方面,将加大促进人才跨地区自由流动力度,不断拓展京津冀职称资格互认范围和领域,实行三地职称评审结果互认,津冀两地的职称证书在本市职称晋升、岗位聘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服务保障等领域与本市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同时,积极推动城乡统一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农民工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政务环境更优质

  市民在京买房网上全程办理

  市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刘强披露,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已压减74%,办理时限压减71%,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减至0.16次。同时,本市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2%的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公积金、社保等1000余项事项掌上可办。

  这些改革不会停步。按照方案,4.0版改革将大力压减证明事项,简化企业群众办事手续,除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风险较大的事项外,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提升到90%以上,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达到8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140项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服务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值得一提的是,在纳税领域,采取合并申报方式,企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预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中一个或多个税种时,可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税、一张凭证”;在不动产登记领域,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买房网上全程办理,无需前往登记大厅。

  监管执法环境更规范

  推进《北京社会信用条例》立法

  “信用”将成为北京未来监管的关键词之一。“北京累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8万人次,含自然人27万人次,限制其乘坐飞机267万人次、乘坐火车14万人次,限制参加小客车摇号8万余人次。”市经信局副局长崔旭龙介绍,今年本市还将进一步聚焦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事后信用奖惩机制建设,同时推进《北京社会信用条例》立法工作。

  根据4.0版改革方案,本市将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在事前监管环节,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对履诺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对失信违诺的加大追责和惩戒力度;在事中监管环节,对信用好、风险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列入重点信用监管范围;在事后监管环节,完善联合惩戒失信管理办法,明确认定依据、标准、程序、异议申诉和退出机制,让涉及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失信者承受跨行业、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的成本。

  法治环境更公平公正

  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主体黑名单

  “去年北京法院推行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审理纠纷31.1万件,平均用时比法定审限缩短一半以上。”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靳学军披露,目前北京法院办理买卖合同等五类商事案件的平均审理用时为70天,平均执行用时93天。

  在营商改革的诸多指标中,民商事案件的司法保障格外关键,法治也被认为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记者获悉,4.0版改革将围绕调解、取证、鉴定、审判、执行等关键环节,提升司法效率,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力争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到80%。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本市将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对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的企业进行公示,对严重失信主体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进行限制等措施。

  北京营商环境5.0版

  在营商环境4.0版的277项改革完成后,北京紧跟推出包含12方面、362项举措的“创新+活力”5.0版改革。市发改委副主任戴颖昨天在发布会上介绍,5.0版改革共包括保护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审批、投资建设、政务服务、监管执法、外资外贸等12个方面。

  办事更加快捷

  全国首推“购房资格绿码”

  只需要进一扇门、在同一窗口、交一套材料、用一个环节就可以走完不动产登记全过程。今年,北京各大不动产登记大厅里又新增了50个这样的综合窗口,同时还将在东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通州等区新建不动产登记大厅,缓解百姓买房过户难、时间长等问题。

  不动产登记领域一直是北京营商改革的发力点,在5.0版改革中也布局了多项举措,涵盖网签、过户、办证、缴纳税费等诸多环节。市规自委副主任陈少琼介绍,目前北京已上线个人自行成交存量房在线办理网签功能,下一步将在全国首推个人“购房资格绿码”服务,实现购房资格审核结果实时可查。

  在登记环节,北京已经实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交易登记、个人间存量房交易登记、抵押权首次和注销登记、预售商品房预告登记、查封登记、个人间自行成交、夫妻间房屋转移登记等“全程网办”,未来还将囊括个人与企业间存量房屋买卖、依据已生效法律文书办理转移登记等各类业务。

  到了办房产证环节,5.0版改革将推动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和预告登记同步办理,探索实现“交房即交证”。“通过开发‘新建商品住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功能,缩短交房与领证的时间间隔,有效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避免产生群众购房入住多年拿不到产权证的问题。”陈少琼说。

  对于不动产登记税费,也将实现合并缴纳,缴款人只需进行一次网银支付操作,即可同时完成税款和登记费的缴纳。

  既要“全市通办”也要“跨省通办”

  未来到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业务的市民会发现,各区的大厅都会设立网办帮办区域,提供全市任一区的不动产登记帮办服务,也就真正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全市通办”。

  这正是北京政务服务体系改革的方向之一。戴颖透露,5.0版改革将打破办事区域限制和信息孤岛,在商事登记、办税缴费、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推进“全市通办”,逐步实现全部事项在全市任一政务服务站点均可办理。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也将标配“跨省通办”窗口,增加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个“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

  “全程网办”事项占比将达

  “5.0版本更加强调集成服务,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强化‘整体政府’理念。”戴颖说,百姓和企业办事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北京将深度整合系统和服务资源,加强业务协同,优化再造办事流程。

  更形象地说,政府围绕企业从准入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2个“全生命周期”,推出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义务教育入学等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集成服务,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

  在科技赋能下,5.0版改革将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监管、智慧口岸、智慧税务、智慧法院,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全程网办”“一次办成”。比如,推行网上一口申报、智能分派、自动流转、一次办结,实现市、区两级“全程网办”事项比例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持续推广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拓展税收、补贴、服务等“免申即享”政策范围,实现主动甄别、精准推送、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大力推行“一照通办”“一证通办”,企业百姓持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证等即可办理经营许可、纳税、社保、医疗、民政、养老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e窗通”平台功能,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审批改革提速

  “拿地即开工”全市推行

  一座年产量超千万台手机的世界级智能工厂,用84天的时间跑完了过去要等240天的前期手续,真正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今年7月,位于昌平的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开工,创始人雷军惊叹“不可思议的速度!”

  这不可思议的“北京速度”将在更多产业项目上落地。目前,北京已有20个项目“拿地即开工”,最快不到2天即可取得项目立项批复、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拿地即开工”的背后,是“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综合服务”的全套改革模式。

  “过去这一模式在‘三城一区’和自贸区试点,未来则将向全市推行,让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戴颖说。与此同时,企业开工建项目所接触到的市政接入领域,也将迎来“非禁免批”改革,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持续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堵点:缩小禁止区域范围,35千伏以下接电项目免占掘路审批;企业办理水影响评价前,无需再到自来水集团、排水集团和区水务局分别办理供水和污水接纳证明、初审意见等事项,除复杂项目外16个工作日即可办结;过去企业在规划验收阶段才能办理门楼牌,且需属地派出所、区公安局、市局层层审核,5.0版改革优化门楼牌审批流程,企业在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时即可同步办理门楼牌手续。

  20多个行业将“一业一证”

  “如果是以前,至少得跑四次大厅,每次准备一大堆材料!”几个月前,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颁出了北京第一张综合许可证,把过去行业经营的多个许可集中在一张许可证上。

  这项改革被简称为“一业一证”。目前,本市已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药店、门诊部等10个行业开展改革试点,并在书店、超市便利店、餐饮等5个行业实现落地发证,办理时间和申请材料大幅压减了70%。下一步,北京将在全市推行“一业一证”,并逐步拓宽至宾馆、电影院、美容美发店等20多个行业。同时,本市将率先探索综合许可定制化服务、“一业一证+证照联办”“一证多址”等创新改革举措,大幅提升准入准营便利度。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让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戴颖说,5.0版改革将在更大范围推动简化涉企审批,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告知承诺审批制度,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可以用书面承诺代替证明;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重点在自贸区推动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资格资质认定等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制。

  变监管为服务

  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这种被称为“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倒逼着政府监管更加高效、避免任性执法扰民。几年来,北京已经有1200余个事项纳入“双随机”抽查并对社会公示,30个部门、42个领域实行联合抽查。

  在新一轮改革中,北京将有更多涉及一体化综合监管的好法子、新法子:建立全市统一的监管清单、监管规则和标准,实现“一张清单”管监管;在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重点领域实行全过程、全覆盖重点监管,让百姓生活更放心更安心;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在消防应急、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更多领域建立包容免罚清单。

  同时,北京将根据监管对象风险、信用等级和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于风险低、信用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检查比例和频次,对于风险高、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提升街乡规范执法水平,防止随意检查,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企业更关心的公平竞争审查将实现全覆盖。北京计划将市、区两级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策措施全部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做到应审尽审,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根据改革内容,本市也将重点围绕医药、公用事业、建材、生活消费品、教育培训等领域,加大反垄断监督执法力度。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平台经济合规手册,进一步强化合规经营指导,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市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重点领域,持续落实全覆盖的重点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邓慧敏介绍,在食品药品等领域依法依规实行严格监管,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涉天然气特种设备、电梯等开展专项整治;适时联合开展打击侵犯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行为专项执法行动。

  进出口通关减至1小时内

  口岸通关综合费用再压缩20%以上;出口退税实现“全程网办”,平均办理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前四轮的营商环境改革,助力北京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外资加码提速落地。

  记者获悉,北京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而5.0版改革全面落实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决策部署,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环境,为外资外贸企业在京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国际贸易便利化方面,5.0改革鼓励企业采取“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报关方式,配套实施便利化措施、享受优惠政策,将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小时以下;推进京津冀跨境货物贸易一体化监管,率先探索京津冀陆海“一港通”快速通关模式;深化“单一窗口”建设,重点拓展海外仓数据共享等跨境电商服务功能。

  云法庭推在线阅卷等服务

  在案件审理环节,继续深化繁简分流改革,扩大简易程序和独任制适用范围,大幅压减审理时限;在鉴定环节,加强鉴定机构规范管理,鉴定机构一次性告知委托人需要提交的材料,对不履行鉴定规范要求的鉴定机构可采取约谈整改等措施;在执行环节,制定财产保全执行工作指引,严格控制案款认领、提存、发放等重点环节规定时间,符合条件的案款20日内发放,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及时实现。

  “北京不断健全全流程在线诉讼,在线庭审率达67%,持续居全国首位。”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双玉说,下一步将深化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不断探索创新在线诉讼新模式。

  北京营商环境6.0版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这是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第6版改革方案。

  去年8月份以来,北京市启动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研究工作。通过市人大、市政协、市工商联等渠道召开400余场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梳理汇总了12345企业热线等反映的千余条问题,整理形成300多条意见建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和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生态,实现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始终保持营商环境首善之区的地位。

  40个场景推广“一业一证”改革

  两年前,北京率先在经开区探索“一业一证”改革,企业开店,填写一张申请表、提交一套材料、跑一次腿,即可获得一批许可。

  按照6.0版改革方案,本市将重点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制定全市推广“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完成药店、餐饮店、便利店等40个场景改革,实现行业综合许可凭证在全市范围互认通用;建设“一业一证”网上申办系统,将“一业一证”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准营”。

  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备受期待。为此,北京将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同时,在工程建设、市场准入等领域再推出30个以上告知承诺审批事项。

  企业经营,有进有出。本市也将降低企业存续和退出成本,探索允许未产生经营收入的歇业市场主体按次申报增值税及附加税费;推动市场主体歇业“一次办”,实行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公积金等5个部门办理事项“一窗受理、一网申报、并联审批”。

  超600个服务事项将“掌上办”

  过去,新生儿出生需要办理多项公共服务事项;如今,相关部门围绕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推动一网通办,让“一堆事”变成了“一件事”。

  6.0版改革方案中,“一件事一次办”将覆盖更多领域、更多事项。“本市将出台‘一件事’集成服务推广实施方案,制定‘一件事’目录清单,推动举办会展、大型演出和商贸促销活动、幼儿入园、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股权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20个以上事项实现集成服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办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一件事”事项将全部纳入市、区、街道(乡镇)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推行“全程网办”,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一口发证”,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市民也将在网上、手机上办成更多事。方案提出,除涉密事项等特殊事项外,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社保、医疗、住房、就业等领域600个以上服务事项“掌上办”。同时,以“一网通办”用户易用性、感受度为重点,全面梳理查找系统“多次跳转”“中断下网”和部分线下办、稳定性等问题,切实提升“一网通办”质量。

  全面推行纳税缴费“网上办”

  全方位优化惠企便民服务方面,本市将加快建设一体化政策支撑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测算、推送、兑现和结果评估,逐步实现行政给付、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全覆盖。

  同时,也将全面推行纳税缴费“网上办”,实现95%以上税费服务事项“全程网办”、个人高频税费事项100%“掌上办”;推行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为纳税人提供24小时在线开具、交付、查验等服务,实现发票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电子化;持续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实行政策精准匹配、自动提醒、主动推送,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六税两费”等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规划许可等事项承诺制、容缺办

  工程建设早一日开工,就能早一日完工、早一日投产。为此,本市将不断提高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探索建立部门集中联合办公、手续并联办理机制,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实现早开工、早建设、早落地、早见效。

  记者梳理获悉,本市将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提高以承诺制方式落地开工项目比例;简化项目前期办理手续,继续推行环评、水评、规划许可等事项承诺制、容缺办;优化项目建设管理,推行“分段施工”制,对施工现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先期开展土方、护坡、降水等作业,平均压减建设工期60日以上。

  市政公用设施审批效率也将提升。本市将对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掘路和占道施工许可等事项,分类实行非禁免批、并联审批;实施报装、勘查、施工、接入等事项联合服务,实行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全部服务事项“一口受理、一次踏勘、一站办理”。

  政策性住房不动产登记将全程网办

  备受关注的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方面,本市将继续推动不动产登记“网上办”“合并办”;拓展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范围,转移登记已购公房、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住房可全程网上申请办理。

  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协助购房人在线申请办理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及转移登记业务;简化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流程,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与不动产登记业务税费、登记费合并同缴;上线“房产交易税费计算器”,为纳税人提供自主计算一手房、二手房交易相关税费的公共服务。

  社保缴费、公积金补缴将跨省通办

  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营商环境也将一体化发展。

  在加强区域商事制度协同改革方面,将统一规范企业登记服务,建立健全认证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推动实现京津冀企业注册登记、营业执照遗失补领换发等业务“跨省通办”,推动商事登记领域电子营业执照互认互通;符合条件的企业“一键迁移”涉税信息,无需办理税务注销再开业;推动制定京津冀地区企业税收优惠资质异地共认清单,保障跨区域迁移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衔接。

  协同监管方面,将在交通、旅游、医疗等重点领域推进京津冀三地守信联合激励和信用监管联动;统筹开展税务监管执法,京津冀全面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首违不罚”事项快速办理。

  政务服务合作方面,将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新增临时居民身份证办理、子女投靠父母户口迁移、社保缴费、公积金补缴等19项“跨省通办”事项,在移动端服务专区新增30项高频办理事项,推进自助终端事项集成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异地办事。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