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

  “这意味着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有了总规划、总方略、路线图,迎来发展黄金期。”近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成效不断显现,为迈入数字政府建设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访谈中,王益民介绍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实践,分析了当前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永远在路上。”王益民说。

  从“推进”到“加强”

  记者: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刚刚落幕。在数字中国的大框架里,如何理解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

  王益民: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发挥着带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健康持续发展的火车头作用,以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激活数据潜能,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而作出的整体部署,也是指导意见一个很显著的亮点。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记者: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数字政府”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早的萌芽和发展是什么时期?

  王益民:数字政府建设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走过40多年的历程,从 “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到“两网四库十二金”再到“最多跑一次”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数字政府的建设发展之路,是我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之路,更是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发展,电子政务由业务办公的支撑工具,成为促进重大改革措施贯彻落实实施、支撑重大问题决策研判、提高服务人民群众水平的有效抓手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创新手段。

  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从四中全会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到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短期内两次党的全会强调数字政府建设,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由“推进”到“加强”,充分体现了高层对数据赋能国家治理的精准把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任务,单独设立了“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章节;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可以看到,数字政府建设已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记者: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我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有何特征?

  王益民: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是我国现阶段数字政府建设的典型特征。

  2019年5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随着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并发挥作用,我国网上政务服务发展由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单向服务阶段,迈向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整体服务阶段。通过构建普惠均等、便民高效、智能精准的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政务服务平台的认知度、体验度持续提升,有力推动了政务服务向基层、向乡村、向特殊群体延伸。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办事渠道更加便捷,服务流程更加优化。

  这也有力带动了我国相关国际排名的快速提升——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评估显示,我国电子政务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其中,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大幅提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

  记者: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性工程,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展开谈谈平台的发展现状和成效?

  王益民:展开来谈,主要有三点。

  一是企业和群众认知度高。

  举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超过8亿。其中,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6亿,总使用量338.9亿人次。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接入近百个高频“跨省通办”事项和近200项可跨省办理的便民服务,累计浏览量超83亿人次。

  二是数字化公共支撑能力强。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形成了“云、网、数、用”基础支撑体系,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电子政务体系。

  在平台支撑方面,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发建设、不断迭代更新,形成了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和政府信息发布等一批相对成型、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的数字化综合平台。

  在推进数据共享方面,2016年至2021年,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分三批出台《国务院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积极推动了全国政务数据共享共用。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已发布53个国务院部门的1.3万余项数据资源,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共享调用服务超3500亿次,为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地方创新多,出现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

  北京针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开展数字普惠行动,全面推行电子居住证、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制发,已通过线上分别核发600余万张和7万余张。广东创新打造“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已上线2170 项高频民生服务及90 种个人电子证照,为近1.5 亿用户提供便捷办事的服务体验。贵州打造“贵人服务”品牌,材料“免提交”、表单“免填写”、办事“免核验”,目前已实现371类、8700万本证照信息入库共享,减免办事材料2755万份。

  值得一提的还有,各地区纷纷探索为老年人“定制”服务场景,建设“老年人服务专区”,支持“语音找服务”“亲情服务”代办代查。老人们说,更大的字号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了。

  群众来评判

  记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连续多年开展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调查评估工作。请问这项调查评估如何开展?

  王益民:从2015年开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就在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评估(EGDI)框架下,连续开展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

  我们评估的思路方法和指标体系相对稳定——以用户为中心,以办事对象获得感为第一评价标准,重点围绕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在线办理成熟度、在线服务成效度五个方面开展评估。

  在评估方法上注重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无感评估。评估工作不需要地方填报数据、提供材料,不进行实地评估,主要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数据和第三方采集数据,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二是坚持目标导向。以评促建、以评促优,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到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三是坚持综合分析。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科学和客观反映各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发展水平。

  在评估思路上突出四个强化:一是强化用户感知,关注企业和群众在获取政务服务过程中的便捷度和满意度;二是强化数据应用,用数据说话,运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反映地方发展水平、质量和速度;三是强化过程公开,过程全记录、数据全留痕,实现全部评估数据的可查询、可比较、可追溯;四是强化结果运用,编制各地区专项分析报告并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促进各地区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改革永远在路上

  记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实现以上目标还需要哪些努力?

  王益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数字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对标,我们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比如,受区位环境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情况仍然存在,现状与政务服务均等化、普惠化的目标仍有距离。

  又如,帮助特殊群体越过“数字鸿沟”,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现实课题。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2%。同时全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变“数字鸿沟”为“数字便利”,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和残障等特殊群体使用习惯和办事需求,在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同时,兼顾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只有积极服务、主动服务、代办服务、优先服务,才能让数字技术最大程度惠及社会大众。

  此外,由于系统与数据标准不统一,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和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问题仍然突出,相关规则尚需建立;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受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因素影响,遇到“天花板”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可以说,改革永远在路上,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也永远在路上。

  《指导意见》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确保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正确方向。全面开启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必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以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围绕整体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强化泛在可及的一体化建设思路。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推动依托国家平台整合对接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系统,在提升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独唱”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标准统一、服务同质的“合唱”能力,变群众“来回跑”为政府“一网办”。

  围绕精准服务能力提升,持续推动智慧便捷的服务模式创新。聚焦网上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围绕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有特色的服务模式创新,以民生服务高频事项为重点,搭建群众“点菜”、平台“配菜”、部门“炒菜”的“中央厨房”式政务服务样板,全面推进政务流程优化再造,推动服务模式从“事项服务”向“场景服务”转变。

  围绕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持续推进公平普惠的基础性服务。既要持续深化面向“少数人”服务的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更要丰富惠及“大多数人”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推动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最大程度地惠及社会大众。

  抓好“关键少数”

  记者:《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领导干部数字治理能力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教学培训内容”。请问,如何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

  王益民: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具备强有力的数字素养,是提升数字政府领导力、数字治理能力的核心关键。

  一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和信息化能力培训。持续提高领导干部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和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

  二要加强领导干部数字素养培训。培育领导干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帮助领导干部更敏锐地捕捉群众对于数字化公共服务与产品的迫切需求,洞察市场、社会、国家以及国际发展的最新趋势,找到并有效化解数字化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三要创新数字政府人才引进与培养任用机制。建设一支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一支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专业队伍,需要长期的培训、锻炼与实践,要增加人才培训和交流机会,持续提升人才队伍的数字化能力。

  总之,建设数字政府,推进政府管理技术创新,对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适应数字服务和数据治理新变革,实现数字政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对领导干部以及全民数字素养与数字能力同样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在数字化浪潮中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书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