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湖南紧抓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机遇,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以湖南作为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的探索实践,全面分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新形势,着重总结了湖南的教育信息化方法:以汇聚动能、创新思路、变革模式为抓手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以网络联校、湘教云、湘教通为支撑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基座,以思政教育、“双减”改革、乡村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评价为突破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应用。

  一、全面把握湖南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形势

  (一)湖南教育数字化转型获得重大机遇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1]。湖南作为全国唯一的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获得了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湖南坚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引擎,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针对问题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致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二)湖南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良好基础

  湖南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长期坚持将教育信息化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动基础条件、资源体系、师生素养、融合应用各方面不断向前发展。首先,将教育信息化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要求各地各校每年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的10%,有力支撑和保障以“三通两平台”为重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备了推进教育新基建和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的基本条件。其次,整合完成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普惠化、便捷化、创新化水平明显提升。再次,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教育信息化机构和专业队伍信息素养水平明显提升,绝大部分教师能够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最后,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教师主人翁、课堂主阵地、教研主渠道”的新格局逐步成熟,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应用成为常态。

  (三)湖南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不小压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复杂多维的变革行为,不是单纯的信息化或IT转型,不仅需要教育教学设施、资源、平台、环境等物质要素的改变,更需要教育教学结构、流程的再造,达到物“变”、事“变”和人“变”相统一,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2]。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着思想理念、路径模式、保障能力等多方面的压力,部分地区和学校观念陈旧,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传统路径依赖比较重,存在表面上热闹,实际上迟滞的问题。例如,部分地区和学校信息化经费保障不充分,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的使用频率不高,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够科学,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等引导不够,容易被企业绑架,“脱离实际需求”“低小散旧”“高价低质”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教育信息化应用实效不够好,整体上存在明显的“重建设轻应用”倾向,“光有硬件,没有内容”“有内容却不受欢迎,无人使用”等应用问题比较突出。

  二、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一)汇聚教育数字化转型动能

  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教育信息化作为重大战略,纳入全省规划,写入工作报告,出台《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建立“互联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制度。首先,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临全省网络大课堂讲课,亲自提出“上联名校、下联村小”网络联校模式,带动各级党政领导真正重视教育信息化,形成鲜明的高位推动态势。其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湖南省“教育厅长突破项目”上报教育部,要求全省市县两级教育局长同步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局长突破项目”,形成“教育一把手”推动力。最后,充分整合省教科院、省电教馆、厅信息中心、教育电视台等直属单位力量,同时从高校和基层教育系统广纳良才,设立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中心、智能课堂与教育大数据研究发展中心等5个专门机构,组建8个专业团队,成为数字化转型突破的攻坚力量。

  (二)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思路

  湖南有各级各类学校2.8万余所、师生1500余万人,教育数字化转型体量大、任务重、要求高。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紧盯目标、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弯道超车。其瞄准教育的根本任务,找准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确立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三四五”新思路,即:明确“落实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均衡、探索教育未来”三项使命,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实效至上、持续发展”四项原则,实施“新校园、新网络、新资源、新平台、新应用”五项工程。湖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集中体现了初心使命,始终瞄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集中体现了勇气担当,将破解教育均衡难题和探索教育未来路径的重任扛在肩上;集中体现了求真务实,以需求、应用、实效、持续为导向,不玩概念、不做虚功;集中体现了科学实施,将现实基础与教育新基建等发展机遇有机融合,着力推进“五新”任务,致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落地落实。

  (三)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

  为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湖南进行了如下探索:首先,揭榜挂帅,培育数字教育新势力。每个攻坚团队各负责突破一个创新项目,担负培育数字化转型“新势力”的攻坚任务,全力交锋、限期突破,以成败论英雄、不见成效绝不收兵。其次,倒逼转型,推动传统教育新变革。深刻认知数字领域“新势力倒逼传统主体变革”的基本规律,将教育数字化转型分为先培育教育数字化新势力,再倒逼传统教育进行数字化转型“两步走”,推动全省教育系统迅速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抓好落实,着力破解思想观念跟不上数字化步伐、基础条件支撑不了数字化转型、建设模式与应用实效达不到数字化要求等突出问题。最后,内外循环,构建多元合作新生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生态成长”的思路,建立部门之间、政企之间、媒教之间新型关系,与宣传、团委、文化、科技、卫健、工信、通管等部门共建教育数字化项目50余个,与电信基础企业和媒体出版企业共同打造教育数字化品牌20余个,形成“内容双品牌”“生态双循环”的多元合作模式。

  三、攻坚打造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基座

  (一)推动数字校园新基座的构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教育生态不断受到冲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然开始。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了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的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追求的共同目标。推动数字校园新基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开放、共享、适切的教育体系,打造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需求迫切、意义深远[3]。湖南省通过“网络联校”打造数字校园新基座,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多媒体教室攻坚行动”“网络联校攻坚行动”,联通7000余个农村教学点,将网络条件较差的9000余所农村学校带宽全部提升到100M以上,实现2.8万余所学校全部通网;配备22万余间多媒体教室,实现99.9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建成101所现代化芙蓉学校,创建540所新型网络联校,部署智能化设施,打造数字校园新基座,有力地推进学校环境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二)推动数字资源新基座的构建

  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4]。湖南积极打造数字资源新基座,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拓展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开放资源汇聚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近年来,湖南整合19个资源服务平台、建成28个融合应用实验区、300余个名师网络工作室、400余个名校网络课堂、7000余个新型资源教学点,组织省内27所高校、12个区域和112所中小学校同步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试点,重点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融合应用实验区、“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智趣新课堂、“大国长技”网络大课堂、“湘教通”治理应用、新型教学资源等10余个创新型、突破型项目,培育新变量,形成“湘教云”数字资源新基座,推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网络化、智能化、泛在化、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三)推动数字治理新基座的构建

  充分利用云计算[5]、大数据[6]、人工智能[7]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是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一步。湖南按照“复杂事情简单化、花小钱办实事”的思路,打造适合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教育治理”湖南样板。针对多年来形成的“系统分散、信息孤岛”问题,开展“化繁为简”“有效迈出第一步”的系统整合,先“合起来用”再“于用中合”,实现“复杂事情简单化”。针对教育大平台建设投入大、周期长的难题,按照“利旧出新”“合力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湘教云”[8]原有基础,借助系统整合能力,辅以必要的改造升级,建成湖南“教育大平台”,实现“花小钱办实事”。全面整合教育政务网、湘微教育、19个子网站、43个管理系统、11个政务服务平台,提供56项在线服务和10个电子证照,在“湘教云”基础上建成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总线、教育服务一体化模块,升级建成湖南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形成“湘教通”数字治理新基座,有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融合开拓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应用

  (一)创新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

  湖南勇担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瞄准“网络时代如何有效育人”这一现实难题,探索利用网络有效开展思政教育的场景、模式和生态,开创“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在全国率先推行“大规模、常态化”“融媒体、数字化”“全社会、生态化”的网络思政教育[9],实现“全省一盘棋、共上一堂课”“每月一大课、每周一活动”,开辟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在思想和内容上坚持守正,在形式和渠道上大胆创新,融合影视、综艺等媒体制作方式,借力网络、平台等传播渠道,推动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思想红”与“流行红”统一,使思政课具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青少年由“追综艺”“追明星”变为“追大课”“追榜样”,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总学习人次超过12亿。

  (二)创新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

  湖南打造了全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生态化在线基础教育品牌“智趣新课堂”,通过动漫形象“芒果果、莓朵朵”的剧情演绎和趣味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客厅里学”,真正实现“有智有趣,爱看爱学”,有效破解学科资源普遍不受欢迎的难题。目前已上线1500余名智趣名师、9000余套智趣资源,在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居家学习中大受欢迎,线上互动学习并发高达66万人,成为服务“双减”需求、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智趣新课堂”在农村地区使用效果更为突出,农村学生非常喜爱,教学质量提升明显,为教育优质均衡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三)创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用

  职业教育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调整,各行各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得到重视,特别要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风气,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做到职业教育数字化的转型突破[10]。湖南着眼部省共建职业教育高地战略,打造“大国长技”职业教育品牌,推出网红明星教师和流量视频课程,打通学习评价认证和企业人力资源,探索“有力吸引学生、有效服务企业”的新型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树立人生自信、学到有用技能、担当复兴大任。目前已创立15个可以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方互动的“大国长技”职业教育新社区、8个虚拟仿真实训场、1200余套活页式数字教材,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

  (四)创新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应用

  教育评价改革[11]是当前的难点,湖南通过开展伴随式数据采集,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档案,创新评价工具,支持学生各学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同时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人人通”空间对学生发展和教育质量进行伴随式评价,每年采集分析数据8000余万条、访问运用超过6亿次,实现评价来源更智能、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结果更可信。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