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政策,按照统一部署,12月2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经济开发区联合召开优化市场准入专场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

  登记注册处处长许泽楠

  介绍市场准入领域的相关改革情况

  许泽楠表示,市场准入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第一步,着力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当头炮和先手棋。让广大创业者和市场主体更加轻松便捷地获得主体和经营资格是建设更优营商环境的重要目标之一。进一步优化准入服务,降低准入环节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年,在北京市的营商环境4.0改革中,市场主体“准入又准营”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不断深化,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持续推进,试点“一业一证”“证照联办”,市场准入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幅减少办理证照之间的相互制约,显著降低了市场准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主体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整体协同效应明显。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登记注册业务168.16万件,占同期登记业务量的95.25%。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比例超过95%。今年1-11月份,全市新设企业累计达21.5万户,日均注册企业940余户,同比增长33.09%,创近5年同期新高。

  今年的5.0改革政策,该局对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并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对4.0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进行全面迭代升级,以“快入准营”为目标,更加注重从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制度创新和服务方式上做加法,在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上做减法。通过分类施策,为各类不同需求的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证照办理服务。

  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也就是营业执照办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模式,提升一网开办平台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持续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承诺制改革,以落实明年3月1日实施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全面提升登记注册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以规范化标准化推动服务手段数字化,服务举措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开办的便利度。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市场主体经营资格的取得方式,也就是各类许可证资质办理,通过“证照分离”四扇门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一证多址”等改革举措,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简化审批,降低准营门槛。第三,更加注重以用户导向和用户思维,提供证照协同办理服务。通过深化“证照联办”,推出更多一件事场景化办理,扩大电子证照在审批部门之间广泛应用等措施,为申请人提供更加简约、集成、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

  市场监管部门是服务企业创新创业的前端窗口,既负责营业执照的办理,同时也负责包括食品、质量检测等领域各类许可证的办理。市政务服务部门统筹全市的政务服务和管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审批制度改革。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体制机制,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具有很强的体制机制优势和创新试点政策和资源禀赋。今天参加新闻发布会的部门和区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时改革任务也很重。下一步从市区两个层面,将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实,会同各区各部门,明确任务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确保各项改革政策不打折扣、执行到位,营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让改革政策和服务措施实实在在地惠及企业和群众。

  登记注册处副处长秦世杰

  围绕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服务介绍情况

  秦世杰表示,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以深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为着力点,搭建“e窗通”服务平台,实现了企业开办环节全部事项在“e窗通”平台一站办理,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方式,实现网上一次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反馈、一天免费办结,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和全市统一部署,在优化市场准入方面,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中,市场监管部门以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题,继续围绕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降成本,聚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全生命周期登记便利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在京发展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一是持续提升服务体验,提高市场主体开办效率。

  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登记、税务、社保、公积金、银行开户这些开办事项在“e窗通”的一网全办、一网专办机制,使企业开办更加规范、更加便利。提升“e窗通”网上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在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的智能匹配,以及企业经营范围点选等办理环节提供场景式服务,提升企业开办填报和审批效率。优化银行开户服务、员工登记等企业开办具体事项的办理机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办理体验。完善企业登记“e窗通”APP、微信小程序等功能,为申请人提供更多办理方式选择,提高企业开办移动端办理便利化水平。

  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优化个体工商户一站式服务。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培育和壮大各类市场主体的号召,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要求,促进个人经营者就业创业,在前期企业开办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个体工商户开办服务工作的意见》,推出多项首创举措,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实现在北京注册各类市场主体一网专办、一网全办、零成本。目前,个体工商户开办服务事项纳入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个体工商户可在企业开办专区享受同等政策和服务,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印章、发票等办理结果“服务包”。在“e窗通”平台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申请营业执照和免费公章、领用发票、员工参保、银行开户预约等全流程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理。将个体工商户刻章费用纳入市区财政预算,个体工商户开办时可根据需求免费获得印章。通过改革优化,实现企业、个体工商户服务途径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服务效率统一,切实使改革成果惠及各类市场主体,促进改革红利再释放。

  三是持续推进电子化成果的广泛应用,充分释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便利优势。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的广泛应用。2019年4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积极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更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自2021年1月起,电子印章与电子营业执照同步免费发放,实现了开办企业领域执照、印章、发票“三大件”电子化模式零成本、全覆盖。

  目前,北京市已为222余万存量市场主体全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线上实现北京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电子税务局、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住房公积金单位网上交易平台等20余个场景广泛应用,累计调用电子营业执照验证使用量达6000万次。线下在办事大厅窗口、自助服务终端均可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业务办理和业务查询,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据统计,全市已经有超过132万户市场主体下载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占存量市场主体总户数的六成,电子化应用成果全国领先。

  在5.0版改革中,北京市将持续深入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的广泛应用,比如企业在经营场所公开展示电子营业执照,就等同于悬挂纸质营业执照,视为已履行亮照经营义务。同时,电子营业执照可以应用于各政府部门及商业银行、招投标、网络交易等领域,跨行业、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不断优化“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通过智聚企业办事,赋能政务服务,“无纸化”“零见面”的办事方式,会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

  市场监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协同各部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企业需求,扎实落实营商环境5.0优化市场准入各项改革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市场准入途径,以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着眼点,继续坚持以信用承诺为基础,兼顾效率和安全,深化市场监管领域告知承诺制改革和“证照联办”等便利化举措,让更多市场主体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准入又准营”。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

  改革协调处二级调研员刘海岩

  介绍了政务服务领域相关情况

  刘海岩说,市政务服务局通过出台系列利企便民改革举措,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市政务服务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区等相关部门,通过推进告知承诺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和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加快健全新型市场准入机制。

  一是构建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聚焦企业群众办事诉求,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改革,有效推动线下当场即办,线上0.5个工作日办结。截至目前,在企业登记、文化旅游、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农林畜牧、新闻传播、卫生医疗、跨境贸易、垃圾处理、人力资源、工业生产、检验检测等领域,累计推出345项告知承诺审批事项。

  二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证照分离”改革,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北京市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细化办理项,将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许可事项、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69项事项和本市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4项,逐项细化。为确保改革措施落地实施,开展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证照分离”改革核查工作,对事项执行、落地情况全面核实。

  三是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会同经开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以优化市场主体准入准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为目标,深化“审管执”链条式管理,试行“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监管方式。先期启动了医疗器械经销商、药店、超市/便利店等10个行业的改革。

  下一步,市政务服务局将推动围绕5.0版改革市场准入方面改革措施落地,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压减办理时限,推动政策落地,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服务体验。

  一是深化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告知承诺审批制度,细化告知承诺审批标准,不断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形成政府清楚告知、企业自主承诺、责任自行承担的审批服务模式,开展政策兑现核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对改革措施落地进行全面核实,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二是全面落实国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要求,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开展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证照分离”改革核查工作,对事项执行、落地情况全面核实。采取“查申请表格、查办事指南、查事项系统、查审批标准、查出台文件、查实办事例”的“六查”方式,进一步梳理“证照分离”改革落实情况,形成“证照分离”改革措施落地情况核实确认清单,组织各相关部门核实整改。

  三是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将出台本市“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意见,在更大范围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加大优化审批服务力度,探索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新型监管方式。实现审批更精简、监管更精准、服务更精细,大幅度降低企业准入准营成本。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审批局局长郑海涛

  介绍经开区在“优化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情况

  首先,实施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构建行政审批服务新体系。

  一是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组建工作专班,系统研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形成《经开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北京市首个行政审批局。印发实施《行政审批专用章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将原有66枚各部门审批用章替换为经开区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二是全面梳理行政审批职权基础。按照 “一集中、两分离、三提升”的原则,将行政许可及其关联事项分批逐步集中到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截至目前,全局承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740项,占比超过经开区事项数的50%,事项集中度全国领先。三是全面构建规范化审批体系。推动“最多签两次”改革,先后出台近40个文件和审批工作指引,实现 “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次数”。开展高频事项全要素标准化梳理,做到一事项一手册、一指引、一视频,确保审批服务“有标准、可遵循,有制度、能管控,有记录、可追溯”,推动实现“谁审都一样”。

  其次,强化技术支撑数据赋能,重构行政审批服务新模式。

  一是全程电子化持续深化。网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2%,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实现全程可在线咨询、全部可在线受理、过程可在线查询、费用可在线支付、全程可在线评价,网上办事能力持续提升。二是全程信息共享取得初步成效。与市级办事平台对接,推动办件数据汇聚,实现“三个免于提交”,即: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信息,企业可以免于提交;通过网络可以核验的信息,企业可以免于提交;审批部门及相关机构自己制作或保存、能够调查核实的信息,企业可以免于提交。目前,法人证书、身份证、驾驶证等176类证件实现电子化互联共享,申请人办事免于提交。持续推进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使用,让数据跑起来,实现不见面、零跑动也能办成事。三是全程可交互稳步推进。从咨询、预约到受理、评价、结果物寄递等全部办事环节交互更加友好。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持续扩容,271个事项实现“指尖办”,102个事项实现自助办。构建区、街、社区+园区+银行网点“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提升政务服务可及性。

  再者,推出“一揽子”极简改革举措,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新样本。

  一是率先开展告知承诺改革,实现“承诺就能办成事”。推出企业登记、人力资源服务等253个准入准营事项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创新应用“数字时间戳”技术,实现“承诺即办、即办即得、限时核查、查后打印”,为破解信用监管和违诺撤证等难题提供经验。二是率先落地备查制改革,实现“无感知审批”。印发经开区试行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备查改革工作指引,实现申请端企业无感知审批,管理端审管执同步履职。综合工时、人力资源、公共卫生等领域15个事项实现备查方式办理,落地事项全市领先。三是率先在全市落地“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制+政府配套服务”改革,实现“拿地即可开工”。探索供地标准化、审批便利化、管理规范化、行为契约化、信用常态化“五化”改革。16个项目参与改革试点,投资总额达1285亿元。北京亦盛、富创精密等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走出了一条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快速落地的新路径。四是率先落地“一业一证”改革,实现“场景化高效服务”。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创新“10+1+N”综合许可模式,系统性重构审批监管服务机制,提供办事事项菜单式选择、并联审批一次办结的审批服务体验。目前“书店”“便利店”“健身房”等5个行业已落地发证,其他行业具备办理条件。五是率先推动“跨省通办”机制进阶升级。与天津经开区协同研究,探索了以“通办事项”为基础的探索阶段。与十堰等经开区主动打破“事项”概念,实现清单内外均可办,推进以“协作机制”为中心的提升阶段。在京津冀、京津穗等层面建立产业协同共建共享、政务服务互通互办、放管服改革互学互鉴、人才干部互派交流四大工作机制,进入以“合作联盟”为载体的突破阶段。

  下一步,经开区将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5.0要求,探索构建“极优服务、极简审批、数据赋能、制度保障、整体治理”的新一代政务服务体系。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和支持经开区的改革、发展。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