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共谋政务服务合作、助力深莞协同发展”深莞政务服务深化合作启动仪式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双方签署了“深莞通办”窗口收件委托协议,深莞政务服务深化合作的首个试点——松山湖“深莞通办试点单位”揭牌。今后,两地居民和企业既可以在广东政务服务网跨城通办专区线上办理两地政务服务事项,还可以在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东莞市民服务中心、松山湖政务服务中心和深圳市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线下办理两地政务服务事项。

  “深莞通办”是东莞多渠道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东莞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快速推动与企业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实现跨省政务服务“一网办”“一机办”“一窗办”,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从“不见面审批”到东莞事项全国“一网办”

  10月26日,重庆市万州区的陈先生登录莞家政务微信公众号的“不见面—跨省通办”栏目,在线申请办理“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和呼号指配审批(注销)事项”,随后根据系统的指引通过邮政EMS向东莞寄出了办事材料,享受到一次也不用跑的“不见面审批”服务。

  今年2月,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为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安全、便捷,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结合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中国邮政物料流转系统建成了“不见面审批”系统。运行8个多月以来,群众通过不见面审批系统办理业务3.2万宗。

  今年9月,国家和省印发关于“跨省通办”有关文件后,东莞迅速部署,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将“不见面审批”系统全面升级为“跨省通办”服务系统,系统下单地址从原先只限于广东省内扩展至全国任一城市。同时,在“莞家政务”微信公众号和广东政务服务网东莞窗口同步开设东莞跨省通办服务专区,首批上线619项高频服务事项,全国各地办事人均可通过上述两个渠道申请办理东莞市政务服务事项,享受遍及全国的一次也不用跑的“不见面审批”服务。10月14日,第一笔由江苏下单寄递到东莞的测试件成功实现跑通。

  从跨省事项“一机办”到设立跨省通办服务专窗

  不动产登记结果查询、个人公积金缴存信息打印、省外转移城乡养老参保凭证打印……以往,在东莞的外地户籍居民想要办理这些事项得回到户籍所在地,来回奔波耗费时间和财力。9月30日起,武汉、东莞两城实现高频便民自助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汉莞两地的“跨省通办”推进工作,按照成熟一批部署一批的原则。首批可在东莞“莞家政务”便民自助终端办理的武汉事项共七大类79个,可在武汉市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终端办理的东莞事项共有七大类41个,包括社保、公积金、住房、税务等一批高频事项,率先实现了通过自助终端“跨省通办”,后续两地还将逐步增加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东莞作为外来人口大市,目前有近2.7万名武汉籍市民在莞工作生活。两地虽遥隔千里,但通过跨省事项“一机办”,市民也能享受到“近在咫尺”的便捷政务服务。

  “放管服”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武汉、东莞两市近期还计划点对点建立“跨省通办”政务服务窗口。目前,东莞市已梳理了首批共620项可在武汉窗口“跨省通办”的事项清单。此外,东莞还不断拓展通办范围,计划近期内上线“赣州—东莞”“昭通—东莞”的“跨省通办”窗口。政务服务千里“牵手”,将大大方便赣州、昭通两地在莞的广大务工人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入,频繁的人员交流对大湾区政务服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东莞加快探索开展“异地收件、异地办理”模式,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和松山湖市民中心配置湾区通办专窗,梳理首批深莞通办事项清单,推进335项东莞事项、302项深圳事项实现跨城通收。同时,东莞还梳理出首批穗莞通办事项清单,推进59项广州事项、619项东莞事项跨城通收。

  9月7日,深圳市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正式在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和松山湖市民中心投放。截至10月30日,位于东莞的深圳政务服务自助终端查询次数累计超过2700人次,打印证明90余份。在松山湖试点的基础上,东莞将进一步扩大深莞通办范围,推进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等南部9镇纳入第二批试点,推动政务服务一体联动发展。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