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互联网上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政府机关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发布权威信息、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开展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能发生重大调整,但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建设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顶层设计,致使各级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普遍存在着发展方向不明确、服务功能建设滞后、栏目设置与职能业务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本文从分析政府网站在生态环境工作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承担政务信息公开、宣传引导、决策参与和依法履责等方面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当前各级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发展现状与不足,进而探讨了未来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的趋势。

  1 当前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现状

  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是当前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互联网上信息发布的主要平台,承担了生态环境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环境质量数据公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行政许可事项在线办理、民意征集与互动交流等政府服务任务。政府网站与其他媒体相比具有权威高效、直面公众、历史数据充足并具备在线办事服务功能等优势,是落实国家简政放权,优化办事流程,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提供政务服务的堡垒。近年来,随着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任务细化明确,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政府网站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生态环境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任务

  自从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每年都会制定本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任务,明确政务信息工作任务。在《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中明确要求环境保护部门要牵头落实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环评等业务信息公开,做好环境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和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公开工作。加大环境执法检查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力度。公开群众举报投诉重点环境问题的处理情况,违法违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名单和处理、整改情况。加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应对情况及调查结果。推进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重点公开核电厂核与辐射安全审批信息和辐射环境质量信息。从2015年之后,每年都要将生态环境信息公开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评当中。

  1.2 生态环境宣传引导方面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其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指出,坚实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使公众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和行动准则。广泛动员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在互联网上有一个长期存在的官方引导宣传的窗口。各级生态环境政府网站需要不断增强业务服务和技术保障能力,紧扣生态环境业务工作,增强政府网站的宣传展示能力,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及时对网上热点、法规政策、重点工作、舆论舆情等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积极的宣传引导。

  1.3 扩大公众参与方面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指出,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行动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进国家及各地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及时主动公开。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乎群众身体健康的工作,一方面需要数据与技术进行支撑,另一方面也要由群众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因此增强公众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参与程度,广开言路,及时了解群众真正关注的生态环境焦点问题,需要在互联网上开辟一个便于群众参与的交流平台,用于征集群众意见,评估政策影响,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决策提供政策支持。

  1.4 依法履职方面的要求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印发的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日常管理和常态化监管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将每半年对全国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运行情况进行抽查,每年度对有关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抽查和考核结果将予以公开通报。在政务信息公开考评办法中明确要求对政府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考评,并纳入到部门年终绩效考评成果当中,通过在网站上公开本机关做出的行政行为和履职情况,接收社会监督,所以说加强政府网站是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方面的一项重要要求。

  2 当前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生态环境部政府网站设有9个一级栏目和65个二级菜单。各省级生态环境厅政府网站一般设置的一级栏目不超过8个,二级菜单不超过50个;只有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政府网站比较特殊,只设立了4个一级栏目和27个二级菜单,是所有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政府网站中设置栏目最少的。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设计,地市级生态环境网站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地市生态局的网站长期打不开,在功能设计和提供服务方面也是各式各样,栏目设置无序随意,信息内容粗略零散,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目录梳理更新不及时

  信息公开目录是各类生态环境政务信息有序发布组织的基础框架,其作用相当于各类公开信息的索引。笔者通过比对发现,当前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建设存在重视页面美工设计,轻视内容梳理展现的发展倾向。比如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项涉及水、气、土、自然生态等多个部门的综合性污染防治工作,但有多个省份的生态环境政府网站上并没有设立相应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题栏目,涉及攻坚战的各项相关工作只能在本处室的工作动态下发布,既不利于同类信息的归档管理,也无法全面展示实际工作成绩。

  2.2 生态环境部门网上办事服务能力较弱

  部分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尚未建成,多数省市区的行政办事流程有待梳理简化,线上办事流程没有完全打通,事项办理进度、查询功能也不完善,办事服务不规范、不透明、不阳光的情况依然存在。达不到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施工作的相关要求,距离政务服务要求的“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2.3 生态环境部门互动交流渠道不畅通

  生态环境工作存在有限监管能力与不可预算的环境破坏行为之间的矛盾,所以加强公众参与,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项有效举措。当前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承担着征集民意、互动交流的重要职能,能够直观提供宣传、倡导知识,但部分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网站,这一职能长期以来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单纯地将互动交流看做是“12369投诉举报”功能的补充,没有将其视为了解民情、引导舆情、树立生态环境部门良好形象的切入点。

  3 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发展建议

  3.1 积极参与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国家战略

  近年实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国家战略是以互联网服务为切入点推动社会管理方式改革的新尝试,是以技术手段撬动传统政府体制机制转变的关键一步,其战略意义不容小觑。积极参与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既是生态环境部门政府管理方式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还是调整产业机构,推动产业升级,引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抓手。可以预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互联网+政务服务”必将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各类考核考评的重要指标,所以做好此项工作不但关系到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履职尽责,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关系到社会管理体系与架构的改革,必须与生态环境政府网站的长远发展切合,要主动参与积极落实。

  3.2 加强政府网站与新媒体平台信息联动,发挥舆论引导的龙头带动作用

  生态环境工作是一项建立在客观科学研究与人体主观感受上的一门工作,如果不提高公众鉴别自然现象与环境污染的能力,单靠提升环境质量指标并不能给公众带来更好的主观感受,所以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进行正面的宣传引导,是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当前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因其具“网红效应”在互联网上影响力很大,受到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微信、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并不适于对生态环境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报道,更加适合于突发紧急事件的情况通报和重大工作成果的展现。政府网站的信息功能则更加全面,能够用多种形式展示大量的工作动态信息,还能及时发布生态环境数据,并且在数据检索和互动交流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优势。所以做好政府网站与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联动,发挥舆论引导的龙头带动作用也是未来政府网站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3.3 提升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

  尽管政务服务不仅限于政府门户网站,但其中大多数都涉及政府网站的服务,或是通过政府网站这个综合门户来提供各项政务服务。政府门户网站是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政府实现政务公开、服务群众、拓展公众参与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各级政府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途径。

  3.4 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化解网络入侵风险

  要加强生态环境政府门户网站网络安全隐患排查。数字时代,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网络犯罪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通过各种网络攻击入侵手段,威胁着政府网站的信息安全,如对网站的党群信息篡改、网站木马种植、钓鱼攻击、伪造网站等违法行为。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站安全的防御管理,净化行业网络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事业互联网方向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近年来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责权调整较大,其政府网站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一步统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网站建设,明确生态环境政府网站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紧抓核心业务,积极探索采用新管理模式、新技术手段,不断增强网上服务能力,积极发挥作用,提高服务效率,为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方便群众办事、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政府形象、构建阳光政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