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李克强总理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要由“抓项目”转向“抓环境”,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重庆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6个试点地区之一,紧紧围绕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高位推动、对标一流、强力统筹、严格考核,大刀阔斧地精简事项、优化流程、畅通审批服务渠道,为优化重庆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为企业“松绑” 为群众“减负”

  为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积极会同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所涉及的行政许可、中介服务等各类事项进行全口径梳理,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同时,借鉴厦门、上海、浙江等地区先进经验,优化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经反复研究论证,发布了《重庆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切实为企业“松绑”、为群众“减负”,构建了更加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

  分类优化流程。根据投资主体,将工程建设项目分为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两大类,再根据项目类型、投资类别、规模大小,将社会投资类项目划分为4类(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小型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分类优化配置审批服务事项,规范工程审批全流程的事项和程序。将加装电梯、装饰装修等只需进行部分审批流程的工程建设项目单列一类管理。此举为企业办事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引。

  压减审批时限。将社会投资类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压减至50个工作日、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压减至35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压减至20个工作日内、工业项目从取得土地到开工15个工作日内。

  深化并联审批。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阶段,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减少企业“多头跑”。每个审批阶段均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共享申报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

  精减审批事项。取消社会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及防空地下室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消防方案设计技术审查、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事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从改革前203项压减至100项,办理事项和申报材料精简50%以上。

  实施区域评价。在开发区、产业园区和其他特定区域,对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13个事项,由政府统一组织按区域统一编审,企业不再单独办理;由政府有关部门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告知建设单位相关建设要求。

  推行告知承诺。对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开发区和产业园区部分项目的建设手续办理实行告知承诺。已经实施区域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时,对工伤保险、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等申请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建设单位应按承诺相关规定办理,并自行承担违反承诺造成的法律责任和所有经济损失。

  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针对企业反映的水电气等市政公用服务办理时限较长的问题,将水电气办理时间压减至20个工作日、通信办理时间压减至10个工作日,压缩率超过50%以上。将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在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只进“一家门” 办理“多家事”

  2018年8月,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正式启动运行,整合19个市级部门和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服务窗口,将100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及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大厅“一站式”办理,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企业和群众不再“多头跑”,真正实现只进“一家门”、办理“多家事”。大厅运行以来,共接件31875件、办结29559件、接受咨询5万余人次。

  实现全市范围内工程建设全覆盖。改革覆盖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过程,囊括了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除外)全项目,将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所有审批及办理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真正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工程建设全流程、全项目、全事项的全覆盖改革。

  工作人员正在为企业人员办理业务

  智能化审批服务大厅快捷方便。审批服务大厅内设立综合接出件窗口、办公区、自助服务区等区域,配套办公设备,向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民化办事服务。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到审批服务大厅后,首先扫取二维码获取相关办事指南,然后根据办事指南前往智能化取号机取号。由于大厅采取无声化指引方式,因此要通过手机短信指引办事群众到阶段平行节点窗口进行报件。大厅内还设立了自助填单区和自助服务区,自助填单区装配了智能化填单样表机,方便申请人正确填单;自助服务区则设有复印件、打印机、高拍仪等设备,帮助申请人完善各项报审材料。同时,一旁的大数据展示屏还不断滚动显示重庆市网申平台获取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时数据。

  配套服务让群众审批更灵活。一是建立一个系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依托“渝快办”搭建工程建设线上审批平台,横向联通各部门,纵向连接国家、市、区县三级,实现审批数据实时共享、企业上线 “一网通办”。通过跟踪审批事项办理进度和项目状态,即时预警纠错,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全项目、全流程、全事项”效能监管。二是建设网上“中介超市”。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已初步上线,进驻中介机构200余家,既可让建设单位通过数据建模工具快速比选中介机构,又能对中介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督评价。三是建立支付系统。已与财政非税系统对接,实现在线支付功能。同时,借鉴先进省市经验,采取对接第三方聚合支付平台的方式,积极搭建统一的在线支付平台。四是开展邮递送达。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EMS)开展合作,市级和区县工程建设审批服务大厅全面实行邮寄送达服务。五是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覆盖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依托“信用重庆”公共平台,归集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红黑名单”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全网通查和“一处失信、全渝受限”。

  “点”上突破 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度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从“面”上理顺了各类工程全流程审批的流程和时序。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并不满足于既有成绩,而是刀刃向内,深挖潜力,自2019 年年底起,针对中小企业投资建设的小型低风险建设工业项目,出台1+12系列措施,再次强力推出一批改革新政,将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推向纵深。

  积极为企业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在减环节方面,一是豁免水保、环评、消防、人防手续,取消施工图审查备案和施工许可现场踏勘,取消工程档案、水、电的验收和备案,取消建筑能效测评以及建设管理部门的竣工验收备案;二是将投资项目备案与用地规划许可合并办理,将联合验收改为简易验收,仅保留竣工规划核实,且可与不动产登记合并办理;三是优化供排水环节,明确将供排水压缩成两个环节,即供排水现场踏勘审核和接受供水、污水检测并获得连接服务。在减时间方面,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由8日压缩至5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由5日压缩至2日。通过取消手续办理,大幅压减审批时限,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和获得感。在减费用方面,一是免缴人防易地建设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二是供排水实行“三零”服务,即零上门、零审批、零费用,外线建设由供排水单位负责建设,费用由政府补贴;三是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四是深化监理改革,质量安全技术检查可由企业内部工程师承担。

  大力提升质量管控水平。一是完善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措施。实行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根据质量安全风险等级情况,监督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开展差别化监管。二是提升施工图审查、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以及总监理工程师的学历要求。全市施工图审查人员、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及总监理工程师除了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从业年限要求和从业资格以外,同时应满足建筑学、工程学或建设管理本科及以上的学历要求。三是推行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鼓励施工企业投保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取代建设单位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做法。

  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依托“渝快办”,在重庆市网审平台搭建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专用入口,全市一网通办。涉及改革范围的建设项目所有审批事项,实现一口受理、内部流转、数据共享。同时,在市、区(县)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大厅开设“小型建设项目”专门窗口,为小型建设项目提供“一窗通办”服务,并落实窗口人员“首问责任制”,积极为小型建设项目办理提供“店小二”式服务,要求各区县大力物色符合条件的项目,主动对接服务,全程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协助办理。

  “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没有任何费用,就拿到证了!”重庆英派克公司负责人宋玉学拿到公司改建工业厂房施工许可证后欣喜万分。据了解,该公司机电厂房改建一期项目,于2017年12月办理了项目投资备案,前期报件已耗时两年,2019年12月才办理完成施工图审查备案。按照改革后流程,该项目于2020年1月21日在“小型建设项目”专门窗口提交了施工许可申请材料,1月22日便取得了施工许可证。公司高层对后期生产线扩建非常有信心,决定立即投资扩建二期厂房。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和落地,中小企业投资建设的小型低风险建设工业项目办理全流程只需4个审批环节,即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含不动产登记),审批总用时不到16天,总费用仅需550元。目前,全市已有67个项目按照改革后流程实施,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重庆正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期,将迎来阔步向前、争先创优、赶超发展的最好时机。重庆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坚决破除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充分发挥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持续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重庆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支撑、增添动力。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image.png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