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西安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通报《西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有关情况,明确未来三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是结合国家、省上和我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国家和省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先进城市典型经验做法、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我市工作实际,提出10个方面45项重点任务,将采取一百多项具体措施,推动西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根据《三年行动方案》,未来三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总体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工作目标,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和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不断优化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努力让广大企业和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为西安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总的工作目标是第一年夯基础、补短板;第二年强机制、促提升;第三年固成效、树品牌。核心的量化目标有2项:一是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方面,到2022年,要实现市、区两级非涉密政务服务事项100% “一网通办”;二是在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到2022年,要将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75个和35个工作日内。

  在打通制约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方面,将以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大幅精简压缩项目审批流程和时间,促进招标投标市场公平竞争,提高项目竣工验收效率,有效解决项目建设审批中存在的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

  在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方面,将以全面提升包括土地、水、电、气、资金、劳动力等在内的项目要素供给效率为重点,大幅改善企业和项目建设获得相关资源的便利度,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要素保障。

  在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将以加快推动企业开办智能化、企业注销便利化、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为抓手,实现开办企业1天办结、“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覆盖,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将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着力点,规范执法监管行为、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探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综合监管、智慧监管的新型监管机制,做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在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方面,将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为重点,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不断织密国际客货运线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更加国际化的投资环境。

  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方面,将以落实国家和我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重点,大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有效压减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努力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发展。

  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方面,将以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一网、一门、一次”建设、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优化纳税服务水平,有效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在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方面,将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着力点,加大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严厉打击破坏营商环境犯罪行为,不断夯实西安营商环境法治基石。

  在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将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出发点,强化教育、医疗、人才、生态、交通、创业创新等方面的保障,做优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

  在完善营商环境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将以加强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建设为重点,健全完善营商环境领域工作推进、合作共建、政策制定、绩效评价、投诉处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形成系统化、长效性的制度体系。

  据悉,《三年行动方案》配套制定了《目标任务计划表》。下一步,西安市将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在西安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和便利,助推西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

  今年计划在全市推出100个以上

  “一件事一次办”套餐

  今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务大厅全面开设重大项目建设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将围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目标,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以来,市政务大厅已累计为83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办结审批事项287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区县、开发区累计划转审批事项2222项,相关市级部门取消和下放事权80项。在各级政务大厅推行无差别全科受理,市政务大厅72%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目前我市已完成31个镇街、34个社区“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试点,让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身边事身边办;建成全省首家网上中介服务平台,进驻机构347家。今年春节以来,市、区两级政务大厅累计办件136.4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要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务大厅“绿色通道”作用,为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提供服务保障。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水平,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要达到90%以上。

  今年计划在全市推出100个以上“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实现更多审批事项从“能办”向“好办”转变,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让群众办事更满意,让更多公共服务事项早日实现“跨区可办、同城通办”。加快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在全市再打造30个示范镇街和40个示范社区,让更多事项“就近可办”。尽快建设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获得感。

  2022年社会投资类项目

  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内

  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以来,市住建局取消了14个事项环节,合并了16个办理事项,转变了4种办理方式,调整了13个事项时序,通过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各项改革举措陆续落地见效,先后4次得到住建部通报肯定,省工改办也将我市列为全省工改第一梯队。

  按照《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2020年要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的目标。未来两年,要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着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四最”西安品牌。2022年,力争实现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75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内的目标。

  在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方面,下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竣工验收备案、取水许可、环卫设施设计方案审批、建设设施占用或者征收等一批事项或事权。推行并联审批模式,实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联合踏勘,推行区域评估和告知承诺制,缩短审批周期,减轻企业负担。

  在升级审批管理系统上,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建设项目信息,实行全过程电子化审批,推动从“线下跑”向“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

  在健全审批管理体系上,要加快整合和打通各类规划“内循环”,不断增加“一张蓝图”的“厚度”,为审批提供依据和支撑。通过完善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健全“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未来在西安开办企业只需1天即可办结

  按照《三年行动方案》工作部署,市市场监管局以企业满意为最大追求,着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做到“1天办结”。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努力让企业开办便捷高效、退出市场简单易行、市场竞争公平公正。按照《三年行动方案》工作部署,市市场监管局将升级改造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联合市公安局、市税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建设“企业开办服务专区”,以服务环境、业务环节、申请材料、流程结果 “四个标准化”建设,实现一窗进出、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日办结的“四个一”目标,让企业开办由目前的2天压缩到1天。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实现“照后减证”全覆盖。及时总结自贸区533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梳理事项清单、统一行政审批标准,加快推行“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惠及更多企业。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市场监管精准化、智能化。市市场监管局注重在“强监管”与“减干扰”之间营造企业生存“最宜居温度”。今年将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拓展跨部门监管覆盖面。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和风险状况,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开展包容审慎监管,主动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化信用监管,让诚信守法企业畅通无阻、违法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最新成就

  269个市级重点在建

  项目完成投资561.8亿元

  今年以来,全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多项举措,为项目建设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截至3月底,269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561.8亿元,达到年计划的21.2%,高于预期目标9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围绕“六稳”落地、援企稳岗、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复工复产、推动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网上“不见面”交易系统组织交易活动,确保重点项目、应急项目招标投标依法有序开展。2019年完成交易项目2394个,金额1873亿元,是2018年的两倍。2020年一季度完成交易项目304个,金额240亿元。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多举措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做好服务保障。健全重点项目省、市、区三级管理机制和周报制度,积极策划包装项目,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展会、活动、赛事等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各项业务“网上办”“预约办”。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推进清单内公共资源平台交易全覆盖。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全面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智能化监督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化交易流程全覆盖。在办电环节要实施“五压减五提升”。简化电力外线工程报批手续,全面打通政务服务平台和电网企业管理服务系统,积极探索建设“获得电力示范区”,打造西安样板。

  一季度我市新开工 项目开工率历年最好

  今年一季度,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不错,新开工项目开工率历年最好。截至3月底,6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72%,超出年初计划目标22个百分点。

  据悉,今年市级重点新开工项目86个,截至3月底,6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续建项目扎实推进,183个续建项目3月9日前全部复工建设。竣工项目进展迅速,年内计划竣工的26个重点项目普遍加快了建设步伐,目前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西安奥体中心等项目已完成年计划投资的40%以上。

  产业项目加速推进。43个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4.5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9.6%。三星二期一阶段项目首批半导体产品已正式下线上市,二阶段全面开工建设;奕斯伟硅产业基地项目首批样品已产出。13个文化旅游和73个服务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9.4亿元和102.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21.44%和22.67%。

  全市已推广106项自贸区

  涉企“证照分离”改革

  “在自贸试验区进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然后向全市推广。”市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孙益国介绍说,这是我们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市市场监管局已经向全市推广了第一批106项自贸试验区涉企“证照分离”改革;去年底,市市场监管局又在自贸试验区进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最新的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将联合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改革举措的具体落实方式、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加强沟通,注重总结,强化新闻宣传,及时推广经验做法,为在下半年实现全市范围内“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做好准备工作。


  附1:全国重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数据分析报告

  本报告合集共计15份,报告中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各地各级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官方统计渠道,从政府管控、社会治理、数字化服务、信息公开等维度开展数据采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涉及的重点城市包含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

image.png


  附2:国脉“一网通办”核心支撑系统(GDBOS),助力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政府2.0操作系统、政务数据体系2.0基础标配、政务服务一体化升级方案。又名“政府数据业务操作系统”(GDBOS), 是基于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各地实践经验、数据体系理论、微服务技术架构,围绕“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融合一体思路,为各地数字政府升级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业平台。运用数据体系、标准治理、业务再造、组织进化等工具和方式,可从结构、标准、模块架构上对当前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和升级。有效适配部委、省、市、县(区)不同层次需求,支撑数据整合共享、政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升级,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基础,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依托"产品+数据+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支撑、数据体系、业务再造、数据治理、管理赋能"五大体系,无缝衔接既有业务系统,有效驱动政务服务整体运作:①落脚在“办成”,把政务数据归集到一个功能性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不同领域事项;②综合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数据整合与治理能力,并最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慧组织进化。

image.png


  附3:国脉政策通(又名“国脉一体化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是对标中央关于“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易于知晓、一站办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帮手级产品。以“惠企政策精准送、补贴申报一次办”为核心,提供政策“发布、汇聚、查看、送达、办理、督查、评价”全套解决方案。基于市场主体、民生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从最小颗粒化、数源标准化、数据共享化、组织协同化、业务融合化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实现群众与企业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托政策红利更好发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于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东新区、南山区等地应用,获企业群众普遍好评。

责任编辑: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