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强调,广州等4个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广州市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新方向,确立了新坐标。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商业氛围和做事规则初步与国际接轨。自2010年起,广州6次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2014年起,连续4年被普华永道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评为中国“机遇之城”之首。2017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广州位居全国首位。市委党代会及每年的市委全会都对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部署。自2016年起,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被列入市委常委会重点工作计划。今年,“加快营商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更是被列为全市重中之重改革项目之首。

  将行政审批改革进行到底

  通过“权限一站集中、审批一次过关、筹建一路到底、承诺一门兑现”的创新举措,广州营商环境的吸引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被企业点赞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企业得实惠的同时,政府思维模式也深刻转变,审批由围绕事项转改为围绕企业转,由重“能不能做”的技术判断变为重“该不该做”的价值判断。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发生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不想改、不愿改”的思想藩篱被打破,改革浓郁氛围正在形成。

  深入实施放权强区改革。自2011年以来,广州市共分9次下放257项市级事权,近日又出台《关于将一批市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区实施的决定》,新增264项市级事权下放至区,下放事权数量比历次下放数总和还多7项,下放行政职权类别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备案、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

  积极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采访中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实施的《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实施,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限。

  紧抓列入“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城市的契机,2018年,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4.0版,通过大幅度降低报建门槛,实现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相分离,实行区域评估、联合审图、信任审批,探索企业“供地即开工”模式等若干举措,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将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环节的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将社会投资项目从用地许可到竣工验收环节的审批时间控制在41个工作日,压减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办理时限,核准办理期限压减至5个工作日以内,备案办理期限压减至2个工作日内。

  着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制定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实施方案、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若干措施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取消或停征9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2017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元,2018年一季度再减轻企业负担约246亿元。通过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推出免费专项服务、降低政策兑现成本等措施,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把服务的含金量转化为企业降成本的红利。

  多措并举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

  依靠加硬件、加政策、加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继续开展“五个一”政务服务模式建设和应用,设立广州市政务中心琶洲分中心,为腾讯、阿里等12家互联网产业巨头提供市区审批事项“一站式”的贴心服务,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佳客户中心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互联网+”为理念,在全国首创“智检口岸”工作新模式,并率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试点。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全面整合产品信息、企业信息和监管信息,覆盖所有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业务类型,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跨部门、跨区域信息互通共享,与企业生产系统数据直传,实现“六零服务”和智能化监管。企业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均可在互联网免费、无纸化申报,可实时享受业务办理“场景式服务”以及质量溯源服务。

  深化商事登记服务改革。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实施的《优化市场准入环境若干措施》,实行商事登记“审核合一、一次办结”“容缺登记”,推行公章刻制网上申办、网上缴费、网上自动备案,推出新开办企业纳税人“套餐式”服务,设立开办企业“快速通道”,实现窗口办理“只跑一次”、网络办理“零跑动”,开办企业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另外,全国首创“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无人审批”商事登记服务,推动商事登记迈向智能化无人审批、“秒级”审批新时代,实现了“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高效率”商事登记服务即时办理。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已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五类信用主体共计近10亿条数据的信用档案库,实现了全市常住人口和全部法人主体全覆盖。“信用广州”网上试运行,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一站式”服务。2016年11月正式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指数体系(以下简称“信用指数”),大力推进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管理机制倒逼各方市场主体诚信守法,增强自律意识,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信用指数”上线以来,指数平台平稳运行。截至2018年4月,累计超过2200个招标项目应用信用指数进行了评审,信用指数直接影响中标结果,赋予信用状况好的企业更大的竞争优势,起到鼓励企业诚信经营、引导企业诚信竞争的效果。

  持续推进“大通关”改革。贸易便利化改革形成示范,率先建立进出口商品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广州“线上海关”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全程无纸化自助办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实现与国家质检总局全国检验检疫无纸化系统无缝对接,口岸通关时效评估系统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船舶通关时间缩短1/2,人工成本降低2/3。广州关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约为12.82小时,出口平均通关时间约为0.68小时,分别较2016年全国海关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压缩49.01%、62.08%,2018年广州海关将继续压缩通关时间1/2。完善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体系,涵盖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等全贸易方式和全商品品类,被APMEN(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纳入APEC成员国第二批复制推广项目,为推进我国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提供了前沿范本。记者了解到,目前出台的《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进行联合激励的20项措施》,成为全国首个落实国家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实施联合激励合作备忘录的地方实施意见。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高端要素聚集

  围绕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定位,践行创新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集聚科技、金融、人才等高端要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广州产业结构高端化,提高广州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提升广州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比如,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29项改革事项和80项重点工作实施,出台实施科技创新“1+9”政策,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行动,完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立天使、风险和产业投资基金体系。2017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0多家,IAB、NEM产值分别达到5200亿元和3600亿元。又比如,亚信大数据全球总部、微软人工智能孵化平台、冷泉港(广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世界级创新型龙头企业与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先后集聚,推动了市场需求与技术供给在广州实现深度对接融合。

  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落户广州;中证报价系统南方运营中心、国际金融论坛在广州设立;科技金融授信贷款金额与备案企业库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南沙自贸区成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金融设备制造业领先全国;设立全国规模最大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首期投入4亿元,鼓励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打造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成立全国地方政府中第一家专业化的金融风险监测防控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安全有保障的金融环境。

  探索覆盖知识产权“全链式”新路径。广州开发区成为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法院之一、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众创空间、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带一路”版权产业服务中心纷纷落户,一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诸多环节的“全链式”知识产权综改试验路径正在广州开发区形成,推动广州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引力地带”,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汇桔网、高航网等一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影响力不断加强,2017年完成知识产权交易额122.6亿元,2018年1月~4月已达57.7亿元。贯标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加快建设人才高地。率先构筑产业与人才双驱动政策体系,围绕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构建良好的人才生态系统,制定实施集聚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广州开发区推出“黄金10条”“美玉10条”等政策礼包,构筑起产业与人才双驱动的“金镶玉”政策体系。广州地区现已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7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28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95人,人才规模和层次都有重大提升。“海交会”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海外人才项目交流平台,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累计吸引3.3万余名海外人才,推动6000多个高端项目在广州及全国各地落户。

  记者了解到,广州在企业开办时间有效压减、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形成“羊城经验”、海关通关时间大幅降低、为企业减负、启动最大规模放权强区改革等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城市商业氛围和做事规则逐步与国际接轨。

责任编辑:李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