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杰认为,发展大数据不要一味追求“数据规模大”,不要“技术驱动”,要“应用为先”,不能抛弃“小数据”方法,同时要高度关注构建大数据平台的成本。
在中国科学界,大数据的研究和思考也在往纵深推进。大数据科学作为横跨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网络科学、系统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与此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深入的探讨。
政府公开共享大数据,不是单纯登记政府现有数据,而应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国家治理为目的。
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5-1986年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CSL实验室工作,198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9年被聘为该所研究员。1990年被国家科委选聘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9年12月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2004年5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李国杰博士在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组合优化等领域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合著四本英文专著。近20年来领导中科院计算所和曙光公司为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研制龙芯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始任曙光公司董事长,2000年至2011年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