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中国网四川开展2023年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正式出炉。40个极具代表性、创新性的案例从145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3年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本期连载第二期市级7个案例。

  案例一:成都市精心打造12345“亲清在线”亲商助企营商环境品牌

  报送单位:市网络理政办

  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更优的营商环境。2023年新春首会,成都正式启动12345“亲清在线”,以12345热线企业问题为导向,集成让企业少跑路的“蓉易办”、让企业多受益的政策“蓉易享”、让企业少烦恼的“12345助企热线”和企业多沟通的“蓉易见”四位一体服务方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公平的服务,让企业每一个声音都能够听到,每一个诉求都能得到回应,每一条建议都能得到关注,打造政企互动的“总客服”、便企利企的“总平台”,努力营造尊商重企、亲商助企的浓厚氛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

  “蓉易办”让企业少跑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天府蓉易办”提供从企业开办、资质申请、工程审批、社保纳税、企业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上一张网,办所有事,最多跑一次,一次能办成”。“天府蓉易办”向上与省一体化平台融合,承接其18项基础支撑能力,并通过省平台与国垂、省垂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横向通过“天府蓉易办”一窗受理平台,与市级业务办理系统实现对接,推进全市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以“天府蓉易办”为统一入口;向下与区(市)县一窗系统深度对接,有力支撑全市一窗受理、数据统计、业务预警、在线监督等功能应用。同时,结合12345企业热点问题,完成“智能客服”近9万余条政策知识的知识库建设,实现企业智能搜索、连续追问、智能问答等功能。目前,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90%以上“可全程网办”和“一窗受理”,平台实际网上办件比例达79%。

  “蓉易享”让企业多受益,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建设“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蓉易享”平台以“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服务功能”为总体原则,以实现惠企政策“集中汇聚、精准查询、主动推送、在线申报、结果公示”为工作目标,促进惠企政策公平、透明、易享、直达。面向企业开通政策查询、政策推送、在线申报、结果公示等功能,可通过“天府蓉易办”PC端、移动端登录访问。目前,平台共汇聚387万余家企业基本数据,形成企业标签221项。现存有效政策文件1694件,累计上线可申报事项1037条,其中市本级274条,涉及15个部门;区(市)县763条,覆盖22个区(市)县。累计访问量41万余次,超过1。1万家企业通过平台进行申报。

  “12345助企热线”让企业少烦恼,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设立12345企业服务专线,对企业诉求开展全量提速提级处置、全流程跟踪回访、全要素比对核实。在全国首创12345热线“提速处置专班”机制,由市委市政府领导联系调度,2名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任组长,20余名市级部门优秀干部为成员,夯实群众和企业诉求提速提级处置全流程、闭环式工作机制;设立企业服务接听专席20余个,对话务人员开展现场实训,切实提升响应速度和当场解答率;将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平台企业消费者诉求优先直派企业调解,设置服务企业专员,建立“一对一”VIP绿色通道,企业诉求有求必应。目前,12345助企热线共受理企业诉求8。4万余件,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倍,诉求解决率、企业满意率均在95%以上。专班共提速提级处置企业诉求1万余件,企业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过97%。

  “蓉易见”和企业多沟通,线下“面对面”服务

  持续推进线上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线下也建立了分级、分层、分类的政企沟通机制,通过政企咖啡时、政企早餐会、政企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蓉易见”政企交流会,开展“面对面”服务,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针对企业回访不满意诉求,建立专门台账,返回承办单位,责成再核实、再沟通、再办理,确因政策和客观因素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市、区(市)县两级产业部门定期开展企业点题、领导主导、部门答题、服务高效的“蓉易见”活动,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目前,全市共组织8811家企业开展“蓉易见”活动1497场,收集反映的问题建议1522条,解决问题1408个。

  案例二:“蓉易信”智能纳税信用管家 赋能诚信纳税营商环境

  报送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

  当前,纳税信用评价应用场景日趋多元,纳税人对提升纳税信用的需求日益增强。按照现行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纳税信用评价往往滞后,纳税人不了解政策、对信用信息掌握具有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一方面制约纳税人个体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另一方面也影响区域全面优化纳税信用结构、营造诚信营商环境。因此,在纳税人信用等级的维护上,急需加强对纳税人维护等级的预见性、知晓度和确定性,进行专业化多维度信用培育。针对此情况,成都税务创新打造全省首个智能型纳税信用服务产品和服务品牌,以信用服务优化纳税信用结构,助力纳税人“用好”“用足”信用政策,不断提升信用信息增值效应,进一步为企业发展“输血供氧”,为建设诚信公平的营商环境助力赋能。

  成都税务“蓉易信”智能纳税信用管家,以优化纳税信用为导向,以智能预警提醒为核心,依托“两平台一榜单”,面向纳税人开展全环节、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信用服务。

  厘清服务清单

  全环节智能预警提醒。在年度评价开始前,综合分析2022年度B级以下纳税人失分情况,结合信用修复范围,选取纳税人失分频次较高且适用系统自动修复政策的为按规定期限申报等指标,运用智税平台进行数据提取和筛选后,通过征纳互动平台推送提示消息,提醒纳税人在年度评价前纠正,享受年度评价自动修复的政策;在年度评价后,按月对上月已经产生逾期未申报、逾期未报送财务报表记录和即时评价判D等企业的办税人员、财务负责人分类别分内容开展精准推送,提示纳税人尽早纠正,享受更优的修复政策。

  配强管家力量

  全流程专业团队支撑。组建“蓉易信”管家服务团队,在全省率先设立动态管理专岗集中办理;全面提升办理速度和审核质效,提供“网上办”、“容缺办”和“加速办”,原定15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限压缩至5日内。同时,向纳税人发放“信用明白卡”,建立“事前引导、事中提醒、快速修复”信用管理机制,将信用服务模式从“申请—办理”升级到“预先提醒—专班辅导—提速办理”。

  创新结果应用

  全生命周期信用培育。针对企业涉税生命周期,开展自身纳税信用辅导和涉税代理行业信用激励;积极开展守信激励,深化税银合作,以企业纳税信用的相关信息作为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重要参考,辅导纳税人在四川省电子税务局上选择30余家银行授信申请“线上银税互动”产品,推动纳税信用转换为融资信用。

  今年以来,成都税务通过“纳税信用管家”服务,在年度评价前后面向因逾期未申报等造成扣分和即时评价判D的纳税人多批次进行精准点对点推送各类信用提示提醒信息,共覆盖纳税人49。9万户次。通过积极引导纳税人及时纠正、尽早享受信用修复,今年全市自动修复纳税人较上年度增加6。88万户次,AB级纳税人较上年度增加4。74万户,人工修复实现信用升级114户次。今年上半年,银税互动共授信2。93万笔,小微企业凭借优质的纳税信用获得授信金额达273。28亿元。

  案例三:成都市探索建立经营主体除名管理制度

  报送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2022〕35号),提出“探索建立市场主体除名制度”,构建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经营主体退出机制,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2年且未纳税的经营主体予以除名。《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明确在成都探索建立除名管理制度。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聚焦实践导向、目标导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成都实际,共同制定了《成都市经营主体除名管理办法》,对符合除名情形的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施除名公示,优化管理举措,以更加包容审慎的方式引导长期停业未经营主体通过恢复经营或注销重整等方式激活市场资源。

  1.出台《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关于印发〈成都市经营主体除名管理办法〉的通知》,优化管理方式,进一步摸清市场底数,帮助长期停业未经营主体通过除名修复或注销重整等方式恢复生产经营。

  2.拟制发《成都市经营主体除名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优化完善除名管理业务规则和操作流程,推动除名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拟在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融合平台建立除名管理功能板块,实现经营主体除名管理业务全流程信息化。

  通过该制度,提升企业监管数据质量。对“僵尸企业”实施除名管理,清理和净化经营主体数据库,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实现精准监管、靶向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推动监管方式更加包容审慎。对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采取柔性监管方式,由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改为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除名,减少不良信用记录对经营主体的影响。有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引导被除名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调整经营方向、重整市场资源,促进优胜劣汰,结构优化,去除无效供给,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案例四:打造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深化地方金融监管和服务

  报送单位:市金融监管局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加快推进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管系统——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建设,推动构建人力和科技深度融合的监管新模式,提升跨地域、跨行业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穿透性、有效性,有效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生态环境。

  一、内容亮点

  天府金融大脑采用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由“一个云平台、四大应用群、一个中心”构成,涵盖地方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防控、金融科技服务三大功能。

  (一)一个云平台。即地方金融云平台,依托成都市政务云搭建统一技术底盘和应用支撑,实现地方金融数据融合共享,为所有应用及服务提供支撑。

  (二)四大应用群。一是地方金融组织综合监管应用群,对全市近300家地方金融组织实现数据化、智能化监管。二是地方金融监测预警应用群,对全市200万家工商企业进行金融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三是金融科技服务应用群,向市场主体提供金融科技服务、为地方金融创新试点提供可控的安全空间。四是综合监管协同应用群,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为多部门联动的综合监管提供高效手段。

  (三)一个中心。即实体化金融风险监测中心,主要用于我市防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分析、监测和数据中转等。

  二、创新举措

  (一)架构统一、数据多样。天府金融大脑借在系统开发架构上实行一体化开发,一体化成型,在数据融合层面,系统归集了全市20多个单位的公共数据、全市200万家工商企业基础数据、全市近300家地方金融组织业务数据以及全网公开信息、网络舆情数据、蚂蚁集团内部数据。实现了地方金融组织“7+4”类行业的监管全覆盖,实现了对全市300家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数字化、数据化、证据化。

  (二)数据分析全面、挖掘精度高。天府金融大脑通过对全国工商数据、司法文书、蚂蚁数据和成都市本地政务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数据挖掘,在企业关联关系及风险基因快速提取及深度画像上具有较强优势。

  (三)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为全面推动成德眉资金融基础设施同城化工作落地,成都市与德眉资三地进行了十余次需求调研和落地方式探讨,启动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一期改造工作,分阶段带动四地融入成德眉资一体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完善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体系,并将按照德眉资地区使用情况,融合本地数据与特色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各区域金融服务工作演进与发展。

  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一期于2020年底建设完成,经过近三年的推广使用和优化升级,系统在推进地方金融监管、金融风险监测、金融科技服务方面取得较好成果。系统运行以来,已覆盖全市地方金融组织300家,全市各类企业200多万家,累计使用、查询次数超过12万次。系统在市级和区(市)县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招商引资风险排查、全市黑心融资中介专项整治、非法p2p借贷平台清退、打击非法虚拟货币等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按照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办公会第六次会议相关工作要求,成都市积极推进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德眉资推广工作,开发德眉资专版并完成账号分离工作,2023年5月19日,成德眉资四地金融监管局就系统账号就行了正式交接,目前德眉资三市已经正常使用。

  案例五:标准化赋能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再优化

  报送单位:市公资交易中心

  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紧扣“建设全国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这一目标,围绕制约公共资源交易发展过程的难点、堵点,针对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与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求还存有差距、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以获批的国家综合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对标对表先进城市标准化建设成功经验做法,坚持守正创新,探索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建设新路径,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全市交易平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心持续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2022年8月,国家标准委批复成都公共资源交易为国家综合标准化试点,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试点”,标志着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迈新的台阶。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

  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成立国家标准化试点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印发《国家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总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明确细化工作举措,压紧压实责任。召开全市试点工作启动会,进行全系统动员部署和统筹安排,形成全市交易平台协同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合力。畅通沟通协调机制,制定《国家标准化试点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对接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和市网络理政办,争取标准化行业主管部门和公共资源交易牵头部门的专业指导和支持,高标准推进标准化工作落地落实。

  搭建“一核两翼”标准体系

  在对成都公共资源交易特色亮点深度挖掘和总结的基础上,锚定全要素交易服务平台定位,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的机制、规则、方法等上升为标准规范,基于公共资源交易全生命周期逻辑,形成以全要素全节点全链条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为“一核”,以数据标准和区域融合规范为“两翼”协同驱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发展的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为成都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服务提供统一标准和操作指南,引领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打破区域间交易壁垒,实现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赋能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为探索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则机制积累经验。

  深化公共资源智慧化交易

  以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便捷化,将“招、投、开、评、定”等交易环节所有服务事项中产生的数据标准进行规范,将全流程交易电子化服务的建设成果与标准融为一体,建立具备开放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规范透明的运行机制,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发布统一、项目受理统一、用户登录统一、规则流程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全网通办统一”的“六统一”,全方位、推广式地将公共资源交易全电子化成果进行展示,打造公平公正公开、高质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平台,进一步规范资源交易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的标准化和智慧化。

  通过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交易平台标准规范赋能扩容增量。制定公共资源跨区域、跨层级、跨平台“三跨”交易工作标准规范,在大力推进中心4大类“应进必进”项目基础上,积极争取鼓励目录外公共资源项目和适宜以市场化配置的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能进则进”,10年来,全市完成交易项目17。2万个,交易金额3。44万亿元,交易体量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三。智慧交易提档升级促进降本增效。2017年在全国率先上线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总门户,实现“一网促交易”。上线“不见面”开标大厅,打造支持直购、竞价、反拍、团购多功能的电子卖场,支持各类项目竞价在线办、掌上办,首创“电子保函智联平台”,推进数据融合和应用创新,探索出“1+2+N”数据治理模式,建成功能齐全、运行规范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云平台。仅标书成本费用每年为市场主体节约1000万元,电子保函减少市场主体资金占用220亿元,大幅提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区域融合加速发展打破交易壁垒。坚持全市“一盘棋”发展总体思路,全市交易平台发展同质同效。深化成都“都市圈”交流合作,形成《成德眉资公共资源交易流程规范》,联动开展成德眉资异地远程评标85场,德阳市首宗跨区域交易入选省同城化办全国首创类经典案例宣传推广。加强成渝双核交易平台发展,签订《成渝双核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搭建“成渝·成德眉资专区”共享交易信息39297条。

  案例六:建设“幼有善育”幸福城市的实践探索

  报送单位:市卫健委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作为营建全龄友好包容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民生实事,聚焦婴幼儿家长“不便托、不愿托、不敢托”问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积极破解家庭育儿“急难愁盼”难题,从政策支持、多措并举、创新赋能、综合监管等方面入手,抓发展、促规范、求创新,着力打造“幼有善育”幸福城市,让家长“方便托、便宜托、放心托”,“小托育”蕴育“大民生”。今年,成都市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命名。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家庭邻里式、小区嵌入式、托幼一体式、单位及园区职工福利式、标准规范式等托育机构建设,大力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接送更方便、选择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构建普惠优先、性质多样、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

  推进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引导国有投资企业积极参与,依托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区域性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金牛区、青白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金堂县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陆续建成投用。

  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社区服务范围,利用社区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低效闲置国有资产发展社区普惠托育服务,开展“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建设,评选市级优秀“蓉易托”社区智慧托育中心12家。实施普惠托育民生实事项目104个,新增普惠托位7848个。统筹托幼资源,对学位较充足的农村地区原则上实行托幼一体化。

  截至目前,全市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1740家,总托位数9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24个,入托率9%,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健全家庭照护支持指导体系,建立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将婴幼儿科学规范照护方法、技巧、知识融入儿保门诊儿童保健之中,编印家庭婴幼儿照护指南,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依托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托育机构等,为家庭提供婴幼儿保健、安全防护、照护技能与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等服务,增强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推行“医育结合”服务新模式

  建立托育机构健康管理员制度,构建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家庭照护+机构照护+基层医疗机构健康服务”的医育结合服务新模式,下沉卫生健康服务管理,全面加强托育机构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全市备案托育机构健康管理员配备率达100%。

  推行“1+N”服务新模式

  开展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建成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47家,由示范性托育机构领办社区/家庭托育点或托育点与其建立质量控制关系,形成“1+N”服务新模式,下沉优质托育资源到社区。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实行管理标准、服务流程、服务内容、人员培训、家庭养育指导、亲子活动组织“六统一”同质化服务,“1”对“N”实行质量控制。严格落实责任,托育点履行对婴幼儿安全和健康的主体责任,示范性机构承担相应责任。强化监督管理,示范性机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托育点实行报告制管理并纳入社区治理,由街道、社区加强对托育点的日常监管。

  推行“互联网+”服务新模式

  开发托育机构电子地图、托育服务统计信息系统、科学育儿公益课程等,依托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市托育服务行业协会、示范性托育机构开展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同时,联动相关资源,着力打通托育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举办国际孕婴童产业博览会,推动奶粉奶业、母婴生活用品等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完整托育服务产业链。

  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加大服务供给,强化规范管理,创新融合发展,成都初步构建起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政策支持、质量保障、规范管理以及家庭照护支持指导“五大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实现增量提质,“不便托、不愿托、不敢托”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让育幼家庭享受到更加普惠、便捷、优质、安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初步实现了“方便托”。通过加快建设托育服务体系步伐,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较2020年,全市新增备案托育机构342家,总托位数增加2。5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增加1。89个,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托位缺口正按计划有序补齐,服务更加便捷可及。

  案例七:架起“连心桥” 成都公积金中心“助企服务快线”见实效

  报送单位:成都公积金中心

  为贯彻落实“12345”亲清在线部署要求,助力成都市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成都公积金中心创新服务举措,赋能服务热线,切实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公积金专席(12329热线)服务质效。针对企业开户咨询日益增多的情况,主动靠前一步,建立公积金“助企服务快线”,以“小切口”写好助企惠企“大文章”。

  赋能热线,助企“连心”

  一是实行“工单制”管理。服务热线接到企业关于“开设住房公积金账户”的电话咨询后,详细登记信息,制发工单派发至相应公积金服务大厅,由服务大厅跟进开展对接服务工作并反馈结果,形成服务完整闭环。二是落实各环节限时响应。为压缩服务时间,提升运行效率,助企服务快线各工作环节实行“限时响应”,服务热线接到企业咨询后须在4个工时内进行集中反馈,并在4个工时内根据企业注册地和实际需求完成工单“分装”派发,服务大厅“接单”后须在24小时内联系、对接企业,进一步核实需求、提供服务。

  服务转型,精准响应

  公积金服务大厅对服务热线反馈的企业开户信息,细化分类、建立台账,根据企业实际,采取多样化方式,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开展“一对一”贴心服务。接收工单后,立即安排专人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情况,详细讲解政策,“一对一”指导企业顺利办理缴存登记。持续跟进“温情”服务。对部分完成咨询后仍有犹豫,或确有困难的企业,建立持续回访机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缴存意向,宣讲公积金政策,有效利用“差异化缴存”“缓缴降比”等助企纾困政策工具,制定贴合企业实际的“个性化定制”方案,真诚提供指导和帮助。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对人员规模较大的辖区重点企业,安排专人负责,上门开展政策宣讲,“手把手”为单位经办人开展网厅培训,通过企业微信及时提供业务咨询解答,让单位实现“零跑路”办好缴存业务。

  问题导向,持续提升

  在主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企业意见诉求的收集和反馈,找准难点堵点,聚焦关心关切,以问题导向推动服务提升。全员值守,充分倾听民意诉求。建立“全员值守服务热线”工作机制,自2022年1月起,全体班子成员、部门干部员工统筹排班、轮流值守,接听来电、倾听诉求,通过与企业群众的直接沟通交流,更加准确地了解企业群众切实所需,推动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政策、改进服务。组建专班,落实问题快研快处。实行反馈问题清单台账管理,组建工作专班,定期收集梳理服务热线等渠道企业反馈的热点、难点、堵点,建立问题清单,专题会研究处理。对企业反映的个性化问题、疑难复杂问题,及时给予准确答复或及时落实解决;对出于政策规定等客观原因,暂无法立即解决的问题和建议,纳入政策调优、服务改进考量,适时纳入工作计划,排期解决。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成都公积金中心“助企服务快线”运行一年多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已服务6800余家企业快捷办理公积金登记开户,新增缴存人数57000余人。

  (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运营国脉电子政务网、国脉数字智库、营商环境智库等系列行业专业平台,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优化办等政府客户和中央企业。


责任编辑:ouru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