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大网站的定位与作用
1、人大网站的定位研究
定义:人大网站是人大机构在网络空间建立起来的,展示人大工作,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反映民声,监督“一府二院”法治办事和提供对外服务的平台;是人大传统工作方式的网络化表现。具有宣传、监督、互动、服务的四大功能,它是发挥民主职能的重要载体,是增强人大在政治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使命感的重要窗口。
意义:人大网站建设是改进人大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改进监督方式,加强代表工作的有力手段,是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扩大基层民主的现实需要。
人大网站是人大传统工作方式的网络化表现。人大网站不可能像政府网站针对公众提供具体服务事项,它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网上体现与创新,是“网上人大”;同时人大网站应是宣传介绍人大工作的重要平台,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渠道,是发扬民主的重要体现;因此确立人大网站在网络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对人大网站定位的研究迫在眉睫。
笔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人大网站不但要体现线下功能,而且还要彰显人大网站的民主职能,通过人大网站,来增强人大在政治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使命感,因此,我们认为人大网站的定位应该是“宣传平台、监督中心、沟通渠道、服务窗口”的“监督型人大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宣传平台:宣传法律法规和重大文件,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群众意愿有机统一起来,确保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满足广大人民参政议政的要求,切实增强人大网站宣传工作实效。
(2)监督中心:监督权是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始终,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通过建立网站,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有效的监督司法机关和各级政府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冲突中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沟通渠道:通过跟网民的沟通互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反映民声;通过建立网上调查渠道,关注民生、关心民众、保护民利、维护民权;充分发挥人大网站的互动作用。
(4)服务窗口:没有服务就等于没有网站,网站为人大提供了一个发展、改善和提升为民服务的机会;强化有效服务,提高网上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网站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准。
2、人大网站的作用探讨
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与普及环境下,我国民众的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网意在很大程度代表民意。通过网站正确宣传介绍人大工作,及时了解用户对各级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推进民主进程的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是人大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人大信息公开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首先,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次,人大政务信息对公众开放、接受民众监督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迫切需要。因此借助人大网站推进人大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公开人大立法、监督、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的监督工作情况,及时宣传人大工作,极大提高人大工作公开性和透明度,进而有效提升了人大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其次,它是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在当前我国民主意识日渐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人大网站平台,开展人大与代表、人大与公众、代表与公众充分的互动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网与网友展开在线交流,指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这正是对人大网站建设的重要指导,人大网站应建立起收集民意、掌握民情的网络平台和机制;作为人大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风向标与晴雨表。各地人大及人大代表在加强网络对话和互动沟通上,开始了不少的探索。代表博客的开设、法律法规征求网民意见、网络征求监督议题等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次,它是创新人大服务的重要窗口。人大网站是人大传统工作方式的网络化表现。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围绕人大工作,人大网站可以开展创新性服务。效率就是形象,借助人大网站服务,切实加强各地人大与常委、与人大代表间协调、沟通和服务,保持人大各项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借助人大网站提供资料研究学习、法律法规查询和代表建议议案提交等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了人大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