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上午10时,这注定是一个历史性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人头攒动,胡锦涛总书记兴致勃勃地同网友们在线交流。互联网不再是草根网民的蜗居地,“主席上网”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网络景观在互联网迅速地辐射开来,网民们欣然发觉:原来国家主席也是一个普通的网民。

  国家主席通过网络与公众交流,标志着网络政治时代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开放自由的网络平台,了解舆论动向,察识民间疾苦,这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执政方式。互联网为中国高层领导与人民群众消解了距离感和沟通障碍,民间底层至真至诚的呼声冲破红墙的阻隔,与国家最高决策者直接见面,大家搭乘同一根光纤,在同一个话语平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是一种广为关注、深受欢迎的官民沟通方式,显示了亲民、互动、参与等新时代中国的民主政治特征。国家高层领导积极上网与网民交流,网民的呼声也表明对“透明政府”和“亲民领导”的支持和拥戴。

  国家最高领导人上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在网络确立了“新媒体”的身份之后,网民正式确立了“新公民”的身份,他们被纳入到政府视野,成为中国网络政治或“虚拟政治”的网络代表,他们的意见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和国家发展,这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中国电子政务迅猛发展的当下,政府网站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它是政府发布信息的重要窗口和官民交流的重要平台,四川汶川地震时的阿坝政府网站则充分说明了政府网站建设的重要性。所以,零距离与网民互动也应成为政府网站的重要功能标志,这将是未来政府官员了解民生民情的重要途径,政府网站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交流,这也应成为“服务型”政府网站的一个衡量标准。

  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1亿人,成为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的国家。网民群体无疑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自2007年初开始,“高层上网”就层出不穷,湖南省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红网实名发帖向网友拜年、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接受腾讯赠送的QQ号并约见网民聊天、上海市市长韩正与网民在线交流等。此外,温家宝总理连续三年在“两会”期间通过网络倾听民意早已成为互联网的佳话,直至今天,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又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这不仅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高层领导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领导风范,同时也彰显出一种执政的自信和开放的勇气。

  胡锦涛总书记曾将互联网形容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表明网络力量已彻底进入官方视野,网民意见已经成为中国高层政治决策的重要参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更多的官员会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交流,也期望在未来一些重要的、特别是关系到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决策中,应该积极采用这种先进的方式来实现,同时也是对那些忽视甚至排斥网络的政府官员的警示,那些不愿意或不擅长用网络方式与公众沟通的领导干部,将面临与时代脱节的压力和来自网民的信息化挑战。高层领导与普通网民在线沟通将是网络时代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执政策略,同时也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前提。

  主席这次与网民的在线互动,虽然时间短、话题也不是很广,但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政治秀,它透射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不仅是对患有“网络恐惧症”的官员的一次预警,同时对全国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政府网站也是一针强心剂。网民与官员在线交流必将成为信息化时代公民的主要参政模式。如果某一天,各级官员通过网站与民互动成为一种政府决策的必修课,也许就不会引起公众如此高的“点击率”了。因为,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站与公众交流,原本就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