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第55号令,也就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自去年9月1日施行以来,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需求分析工作,已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已经不同程度的按照需求分析报告编制要求的规范,开展本部门建设项目的需求分析工作。其中,中央办公厅已初步完成了中办机关办公资源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国家药监局对国家药品监管信息系统项目做了相当深入的需求分析,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等部门,已开始组织力量对有关建设项目按需求分析报告编制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一些咨询服务机构已逐步形成需求分析的专业服务能力。正是在需求分析工作不断推进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这次由电子政务项目建设部门和需求分析咨询服务机构参加的专题培训,为大家提供一次分享和交流需求分析经验的机会,使各部门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好需求分析工作,推进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

  关于需求分析工作,我想强调三点。

  第一,突出的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需求分析。在去年实施的全国电子政务检查中,发改委和财政部对22个电子政务重点项目进行了检查。检查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重建设、轻应用。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是相当薄弱的。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真正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一些网络资源建设投入很大,但当前利用率很低。这些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对实际需求的量化分析和科学计算,合理确定电子政务工程的资源能力和投资规模,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第二,紧迫的现实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需求分析。党的十七大强调的“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赋予电子政务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使命。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政务部门职能活动的电子化,更是政务部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公共问题的重要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其核心是政务业务更加适应公众需求,更加有效地解决公共事务中的难题。在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立项前,做好面向政务职能、针对社会问题、业务与技术充分结合的需求分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政务工程面向职能业务、面向公众需求的问题,使电子政务能够在解决公共事务难题、进而在政府职能转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真正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效能和效益。

  第三,做好需求分析,需要建设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化的专业服务。电子政务工程的需求分析,既需要把握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的现状、需求和相关的政策法律问题,又需要把握特定部门的职能、业务和具体操作,还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逻辑分析与科学计算方法,把握业务应用的工程技术实现。这项综合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由谁来做?实际上,要由两类主体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一是需求分析的责任主体。也就是有关建设部门要分析清楚特定部门的职能、需要解决的公共事务难题,以及相关的政务业务,只能是由建设部门组织,特别是建设部门有关业务工作的领导的直接参与和大力推动,才能做好需求分析工作。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业务部门的全面参与和深度配合,仅靠咨询机构和技术支持部门是不可能真正做好电子政务需求分析的。

  二是需求分析的服务主体,也就是专业咨询服务队伍。电子政务工程的需求分析涉及公共管理制度、需求知识获取和信息系统工程等三个不同的知识领域,需要依托知识复合型的专业队伍,为建设部门提供专业的需求分析服务,才能确保需求分析真正成功。我们将积极培育提供需求分析的专业化队伍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手段,发展社会化的专业咨询服务,为国家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建设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立项前的需求分析,既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也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需要在传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做更为细致严谨的工作,为工程的立项、可研、初步设计、资金测算、建设实施和绩效评价提供真实、客观和符合逻辑的依据。我相信,通过本次培训,建设部门和需求分析专业机构,都将对电子政务需求分析有更清晰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今天是我们组织的第一次培训,以后我们还将组织有关专业咨询机构,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不断完善需求分析的培训教材,积累更丰富的案例,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另外,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大对需求分析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需求分析的科学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支撑手段,更好地为有关部门服好务。

  我相信,随着电子政务需求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需求分析工作的不断深入,此项工作必将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深化应用和不断开创新局面的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顾大伟副司长在首期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培训班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