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中国对外国媒体的开放不是“一阵风”的短期政策,而是长期趋势。他说:“中国对外媒开放的大门不会在奥运后关闭。” 

  中国把抗震救灾报道和奥运会报道视为对本国新闻运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检验”,会进一步总结其中的经验,深化改革,探索在奥运会后形成更加制度化的开放、透明的新闻传播体系。 

  《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将于10月份自行废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对外媒开放的政策,中国的新闻运行体制只会越来越开放、透明和公开,我们有这个自信和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探索提高新闻媒体的开放、透明和公开,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对境外媒体的开放,不仅是要履行奥运会承诺,从长远看,也是要探索以更加开放的胸怀,面对世界和公众。他指出,各种媒体在更加及时、更加透明、更加公开地报道中国发生的新闻,从抗震救灾到举办奥运都是这么做的,这个方向不会改变。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的社会更加开放,互联网传播已在世界领先,思想文化领域更加活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高透明度,成为新闻工作的主要方针之一。人们可以发现,中国媒体对于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大大提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新闻报道开放、透明、公开,及时准确传递了灾区的各种情况,不仅激发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精神,而且架起了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开放的、令人亲近的中国。 

  希望外国记者能够实事求是,依法行事,遵循真实客观的原则报道中国,“对于善意的、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我们历来欢迎。”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相信外国记者朋友来到中国后,会发现中国是认真履行承诺的,他们会看见一个文明开放、生气勃勃的中国,他们会在自由、开放的采访环境下工作。”   (根据柳斌杰接受新华社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