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青海省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初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思路。2002年,我省以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突破口,依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编制了《青海省电子政务建设规划(2004-2010年)》。这是省委、省政府首次以中期规划形式将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予以明确。

  二是逐步形成了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工作机制。2002年成立了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了对全省信息化工作的领导。2006年省信息化领导小组进一步调整充实,一些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三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步伐加快。省电子政务内网已实现与92个省直部门和单位、8个州(地、市)以及42个县(市、区)的联通,并完成了对下线路的带宽升级。党政机关计算机局域网络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技术层次不断提高,省级党政部门已有80%建设了办公局域网,已有4个州政府相继建成内外网物理隔离的两套局域网络。

  四是政府网站建设初具规模。1999年,我省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省级政府门户网站1个,厅局政府网站72个,州(地、市)政府网站8个,县政府网站39个。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功能逐步增强,一些网站开始由信息发布向网上办事、在线处理发展。政府内网网站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看到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差距。总体上,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家的要求和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区和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电子政务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推动电子政务的力度不够,甚至出现逐级递减的现象。二是在电子政务建设上,自成体系、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条块分割比较突出。三是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不高,重建设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四是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政出多门,力量分散。五是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还没有形成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把握原则,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 

  推行电子政务,是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紧迫任务,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完成“消除贫困、富民强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青海省电子政务建设规划(2004-2010年)》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我省电子政务的体系框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政务部门得到普及,使各级党政部门的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达到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要求。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24个字: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主导,重在应用;整合资源,保障安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