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新时期CIO的使命与职责》主题演讲全文:

 
  各位专家、各位CIO、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交流,这个题目是“新时期CIO的使命与职责”,我看了特别像领导讲话的标语,退休以后继续以领导的方式来讲不太好,所以还是从CIO的角度来谈。我想了想,我本质上很长一段时间也是CIO,所以从CIO角度看,面对重大的变革我们怎么干?所以今天下午就是六个字:“明大势、走实路”,明大势是怎么看,走实路又是怎么干。
 
  在座的很多人都是承担着一定职责的CIO或者是其他的人员,我们说一件事情要成功必须要天时、地利和人和。地利和人和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你不是老板的话可以跳槽,地利就变了,而人和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但是天时是变不了的,只能顺其而走,我们说顺势而为主要指的就是天时。所以说第一个明大势就是说一些真正重大的、不可改变的趋势是什么。这个东西也太多,我大概就讲四块,从技术的角度看,我们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这个跟我们CIO,尤其是跟企业的CIO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你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回避的。技术的大势,我分六个词来讲。
 
  第一个词是融合
 
  尤其我们做CIO的人特别喜欢讲信息技术在整个发展中起了怎么大的作用,怎么重要。我一点都不反对,我深在其中肯定赞成。但是说技术出现新的创新或者高潮,使得社会轨道摆过来的是融合的技术,不仅是信息技术,而是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所以企业的,尤其是制造业的,我们想一想所有的进步,包括IT技术的进步都要和工业技术联接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新的时代的,或者是使社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的技术力量。所以这就是我一直讲的:从IT+IT走向IT×IT,这就是融合。我们CIO一定要高度关注,而且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会带来重大影响。
 
  第二个词是连接
 
  不管政府还是企业,连接对我们都有重大的影响。人与人之间连接,我想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天花板,我们再加新的东西会让人挺难受。最简单地说,比如说3D电视大家就挺难受。但是人和物的连接现在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物和物的连接还刚刚开始。所以连接的三大类:人与人的连接基本上可以看到天花板了,还可以想象一些新的空间,但不会有特别多;但是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还有很大的连接空间。你和你的家、车甚至连接其他的东西,这个连接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总得说来,泛连接的时代已经看得见了,这对所有CIO一定是带来极大影响的。
 
  信息
 
  信息是随着技术和应用的普及在发展。信息技术,第一是信息获取的技术获得很大发展。传感器到处用、天网到处布,所以信息获取手段发生很多发展。变化之后各种类型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数量特别巨大的处理技术这几年有了特别大的发展,我们把它冠名为大数据。同时我们对信息语义的处理在逐渐发展,对信息的语义处理,这话的后面是什么呢?我们过去几十年都不是对语义进行处理而是对信息形式做处理。语义的处理算开始起步了,但实质上离有一定的成熟度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像阿尔法狗这样的语义处理的,现在真不能说它不是,因为实际上它最起码对棋局、棋谱是理解的,你不能说它不理解。现在很多人否定它,说它是程序不理解,其实计算机是理解了棋局和棋谱了,所以语义处理已经开始。信息的技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我们当时开始做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平台
 
  在座的有几位有那么一、二十年,差不多有这么多年历史的IT历程。今天我们企业的CIO们,比如朱战备先生,今天你要用企业的眼光去看,很多东西几乎是不要成本的。微信上搭个群,在移动终端给个App建个网站,一个全球的应用就可以产出来。所以说平台技术是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平台+平台+平台,就是平台的叠加。从连接角度看,最底层是基础信息网络,上层是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之上才是那么多App、那么多的新的东西,比如说微信。所以我们说平台是两个东西,一个东西,平台实际上变的越来越复杂,你要把它整体连在一起看的话比原来还复杂,但从应用角度来看,则变得极其简单。
 
  CPS
 
  关于这件事情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因为工业社会过来以后,工业社会基础设施使得工业快速发展,所以到了改革开放时我们说要想富先修路,就是工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所以当新的信息技术,融合的技术产生以后,不管是产业还是政府的那些职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这些事情,都在新的基础设施条件下完成。其实我们叫CPS,是这种新型的基础设施的一个早期的名词。也就是说,我们做事情的环境变了、基础变了。
 
  智能化
 
  从产业到管理到生活、学习、医疗各个方面都全面走向智能化。这是不可避免的。技术的大势就是以上六点。
 
  第二,产业的大势,其实政府部门对产业也还是很重要的。产业的大势太多了,我只说三点:
 
  一是增长速度。增长速度从两位数跳下来以后,从政府官员到我们的企业都不适应,但是这个是常态。我始终说,在今天中国6%-7%的速度绝不是中低速而是中高速度,在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总量下能有6%-7%是高速度,比以前双位数时还要高。对于这个速度我们要有新的概念。在人类历史上,全球经济增长最好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70年,如果以五年为单位来算的话,全世界过去五年经济发展的速度是很好的。这70年是人类历史以来最好的增长期,在这70年里面如果以五年为单位,我们过去的这五年是这70年里面算中上等的水平,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不是增长速度慢了,中国不慢全球也不慢,在这点上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但是为什么我们感到那么难受?我们说对整个经济来说,实质上最关键的一个事情是总需求和总供给,但是那么多年来我们没在考虑总需求和总供给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也是大家在增长速度下降的第一个关键词之后的面临的第二个关键词:产能过剩
 
  为什么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究竟怎么回事儿?我们必须从总供给和总需求开始讲起。我们企业都以为总需求下降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总需求在持续增长,中国是这样,全球也是这样。因为很简单,总需求是人数和人均收入的函数。中国总人数在上升,绝对上升,人均收入在绝对上升,所以总需求在上升,全球也是这样,所以总需求在上升。为什么在总需求总体上升的情况下我们都感觉到产品卖不出去?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个重大的变革其实不是大家想的,是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和全球一种新的供给能力的获取变的极其的容易。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产品,绝大部分产品让它过剩太容易了。因为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资金、管理、人才都不缺。我是一直在举这个例子,1958年的时候毛泽东先生排除万难下定决心搞出了1080万,到了今天我说我们今天有个政府敢给企业家们说你只要搞出1000万吨钢来我能保证有你的销路。中国最起码有一万个企业家一分钱不要,1000万吨钢就出来了。这是怎么样的变化?很简单,就是所有的原来认为稀缺的要素一个都不稀缺,才导致现在这样,一个都不稀缺。原来中国在崛起之前,中国制造业提升之前全世界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尽管说起来1929年美国的大萧条是由于过剩,但这个过剩是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造成的。而我们现在不是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而是需求在持续上升的情况下造成的,所以产能是极其容易的变的过剩,不仅是中国,以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为代表,一系列落后的国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且原来要在美国制造一些产品成本会很高,但是由于新一轮技术的发展,它的成本一样可以和中国有竞争力。中国和美国成本只差4%。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产能的获得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历史。但是总需求的结构和总供给的方式,产品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总需求结构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由于收入的增长,所以需求梯次发生变化了。再一个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独生子女等等,这会带来极其大的变化;最后一个是由于供给造成的。因为给的产品和服务变了所以需求会跟着变。其实人类历史上,主要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供给决定着需求,手机坏了跟着换、电脑坏了跟着换,当然新一轮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再像原来那样仅仅是性能的提升,而是整个产品的形态和服务的形态在发生变化。所以这是供给和需求在发生变化。
 
  由于这种变化再加上我们面临着另外一个东西叫环境的刚性约束,使得你需求的总量和生产方式受到环境和资源刚性约束的制约,所以造成我们今天现实的总供给和总需求,造成了我们今天产能过剩将会长期存在的不可抑制的局面。因为不仅是中国可以大量产生,全球也可以大量产生。同时,环境的制约是必须面对的。也就是说,到2030年中国真要碳排放绝对下降的话,必须要想想材料、能源结构要变化,不变化肯定不行。
 
  在这样的过程里面,新供给、新需求同时发生了供需关系的变化。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变化是需求实现或者供给到用户之间这样一个过程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很多时候把这种变化叫做商业模式变化,这个变化是普遍发生的,几乎大部分的行业这样的模式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第三个大势就是变革中的各种重大的模式、商业模式的变化。其实我们都在看,当经济大势,在前面两个大势和新技术之下,商业模式我们首先追求两个东西,一个是市场占有率,另一个是,对于企业来讲是利润率,从链环来说是价值链的地位。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围绕这两点在走,而不是看着今天信息技术给带来了什么变化需求,新的商业模式,而是从市场占有率和价值链的位置。就是你如何多挣钱、多找市场,围绕这个讲商业模式,而不是围绕着概念和技术去讲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转变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
 
  创新模式,我们说一个企业,始终大家会把创新能力放在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位置,但是创新究竟能否实现,跟我们CIO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跟好几个企业讲,当我们企业的IT已经达到了今天传统意义上信息化极致的时候下一步怎么走?下一步很简单,就是你真正把企业的知识管理和企业的所有工作过程,把这样的知识、经验和相关的数据记录下来,成为你管理创新、工艺创新或者是改革革新的源泉。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大数据最重要的来自内部,不是外部,这是我要和很多人唱反调的。我们老以为外部互联网是重要的,对于绝大部分机构和企业,内部数据远比外部数据重要,而我们是成天的把内部数据扔掉。即使今天到了最先进的企业,依然把大量对你管理创新有重要意义的东西扔掉,所以我们企业的CIO,你走到极致的下一步就做这件事情。当然了,创新模式还有别的,我就不再多说了。
 
  竞争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始终是,我始终讲“两个三”,第一个“三”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用率和市场燃占有率,这是“三个率”;第二个“三”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个链”。所以你始终要关注“三个率”“三个链”,你在链中间处于什么位置,你在全球全国平均水平,高高低低,始终把握住这个,这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今天,我们在“两个三”中间最要关注的一个是市场占有率,一个是价值链的位置。你没有市场占有率,不能赚钱,这个企业怎么能够在产能全面过剩、持续过剩的状态下生存下去?我再说一遍,一定持续过剩,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因为产能的获得太容易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唯有把价值链、市场占有率要放在突出位置,才能生存。你做事情必须朝着最关键的东西做,才能有你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否则的话就没你的位置。
 
  我们从IT应用角度来看会有几个大的变化。第一,业务。从业务的结合或者流程拷贝,流程的拷贝实际上是和业务的结合,流程优化是融合,我们要进入深度融合,所谓深度融合就是整个流程再造流程,按照事情本质要求和今天环境重构业务,这是深度融合。因此CIO的角色、位置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二,从技术角度看一定会走向云架构,这点没有任何怀疑。云架构它有两个好处:节省、应用部署快,这两个好处哪个单位都需要,走向云架构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说我们的节奏、时机不同,如此而已;第三,信息的重要性。现在好多企业有首席数据科学家、首席数据官等,其实对于CIO来说,并不要关注技术是什么样的,你要关注的是在你所管辖的范畴里面真正需要什么信息,这些信息究竟用什么方式得到、用什么方式和使用连接起来才能发挥它最好的效果,这是你所关注的,而不是说要什么样的数据分析技术等等,这完全是后面的事情。CIO首先要知道要什么信息、这个信息怎么最后变成钱回到帐上,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最后是智能化,以智能制造为打头的智能化将全面推行。这里面有一件事情大家应该十分注意,就是工业4.0或者智能制造是在3.0之上的,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动化不是4.0、不是智能制造。要不然的话就不要4.0,咱们3.0就行了。其实从制造业的1.0、2.0、3.0、4.0完全可以推导到其他农业、服务业等等。我们一定要区分3.0、4.0;智能制造和智能化,否则就会糊涂了。这里面的差别很简单,不是生产线上有没有人,而是整个链环、整个环节它的效率的提升、质量的提升、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而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提升到了3.0之上的时候就要由智能技术来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本意放在极其清晰的地方,然后再看形势、技术、系统,一定不要本意之外先看了系统、技术再看本意,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大势就讲到这。
 
  接下来讲一下走实路。大势是务虚,但是我们CIO怎么办?是走实路。这里我讲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面对着什么样的挑战,一个是我们职业生涯怎么规划。
 
  对于第一件事情,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刚才说的几个大势,刚才说的四个方面的重要的大势对于我们CIO来说都是挑战。首先是知识、技能、视野要适应这种变化,其次是你如何对着你的领导、同行、同事发起的挑战你怎么应对,比如说在融合的前提之下你和CTO是什么关系。当然我们政府机构没有CTO这件事,但是很多企业都有CTO,你和CTO是什么关系,两个东西是融合起来的。所以你必须和你的领导说:尽管是融合的技术,但是在今天主要的推动力和在这个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IT技术。你们有很多理由来说明,也确实是这样。所以说在一定的时候,CIO和CTO一定是要合一的,因为技术本身是融合的,你要分开是不合理的;第二从你那分出去,刚才说过了首席数据官这样一些东西都是从CIO里面分出去的,但是有一些企业在设置,那你想怎么办?这个东西可能已经在一些企业发生了。同时,刚才说的几个大势,你一定是成为整个企业往后发展的处于核心的关键岗位上,所以你如何能够适应这种变革而不是被合并了、被别人吃掉,分出去被削弱或者别人可以替代你管理把这个位置给去掉,所以你比原来要更加强的知道企业该怎么做。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话说,是:你必须是站在CEO的角度来看,你不站在CEO的角度去看去想那很可能就要被边缘化。所以挑战确实是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CIO的职业生涯究竟怎么规划?我想无非是这样几种,因为谁都不愿意往下走。
 
  职业生涯三类:一类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第二类是朝着CEO角度走。因为你长时间站在CEO角度想问题、看问题,自然而然就具备CEO的能力;第三类就是跳槽,可以创业,当然转行也可以。这些是CIO职业生涯规划四个主要方向,其实哪种方向我认为都挺好。因为在一个企业里,企业领导不想把这个位置撤掉,那么你做好CIO还是不错的,如果说把CTO弄下来,整个做好也是很不错的事情。如果转向CEO那当然是更好的事情,创业和转行也都是可以的,但是我始终说,当我们考虑这样的事情时,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踏实。为什么要走实路?就是一定要踏实。
 
  我退休没多长时间,手下要辞职。我问他下一步是否踏实了?如果确定踏实了,我马上同意。如果你感觉还不够踏实,那我们再等一等。所以职业生涯的规划除了自身条件之外,重要的是一定要踏实。人生没有回头路,时间是单行道,所以不踏实就不要急着说去做什么事情。职业生涯踏实,但是能力也很重要,因为能力是基础。个人你对自心,你自问自己主要的价值是什么?这是本体,这是最关键的,然后机遇和人脉是两翼。所以这一二三四弄清楚了,你就可以在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演进中就有了主动权。在这里我还得说一遍,自心自问的价值要的是什么,这是最关键的事情,然后才是做基础、机遇、人脉,否则的话这件事情做完了还是自己跟自己矛盾,那就不行了。
 
  好,我说的就是六个字“明大势、走实路”。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