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向东,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主任

  首先对行管学会2020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刚才听了几位领导的演讲,很受启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为我们做好政务公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能够行稳致远,就是要挂上“互联网+”这个风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按照中央要求和领导重要指示精神,过去一段时间,国办公开办围绕数字政府建设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进一步把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打造成更加高效便民的政务公开第一平台。

  这里,结合工作体会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第一,数字政府建设为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近年来,国办公开办乘着数字政府建设的东风,始终把在线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仅去年就发布重要政府信息2亿余条,其中各类规章1226件、规范性文件13.2万件。根据我们对部分地方的调研,96%的热点政务舆情得到及时回应,网民咨询留言平均办理时长由10个工作日缩减至2个工作日。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新闻办全媒体直播170多场新闻发布会,全国1.4万家政府网站和近13万个政务新媒体联动发稿700多万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数字政府建设助推政务公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发挥了更大作用。简政放权和政务公开都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务公开的第一平台,逐渐成为政府网上履职和在线服务的主要载体。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创新探索了“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提高了行政效能,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北京,建设一栋2000平米以内的单体建筑,企业只需登录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就可以一次性把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全部办好,办理时限由100多天压缩至17天。在浙江,新生儿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社保、医保,只需动动指尖,在政务新媒体上提交1份材料,几分钟就能办结。在上海,在线开办企业只需半天即可完成,个人还能在政府网站开办主页,建立自己的“用户空间”。

  第三,数字政府建设为深化政务公开打造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更多抓手。数字时代“权在用,云在看”,我国网民已达9.4亿,只有让权力运行留痕,把权力运行放到网上去,放到群众视野中,才能更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015年以来,国办公开办坚持问题导向,强监管、筑根基,开展普查,建立常态化抽查监管机制,督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息不更新、回应不及时、办事不便捷、服务不实用”等“四不”问题。与此同时,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政府网站集约化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为建设廉洁透明的网上服务型政府提供了四梁八柱的政策支撑。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全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成为汇聚政府网上数据、提供政府线上服务、辅助政府科学决策、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平台。湖南省通过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智能分析各市(州)及部门发布政策传播轨迹,实时反馈企业群众意见建议,为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北京市智能识别汇聚各单位发布的新冠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每周两次报送市主要领导,为疫情防控决策服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的1.57万亿元已下达市县,为保障这些资金的安全使用,有关地方和部门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上公开有关政策落地和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让企业有信心、群众更放心。

  第四,在数字政府建设中推进政务公开纵深发展还任重道远。在与地方部门的调研交流中,不少同志反映,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政务公开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一是公开的“含金量”不高。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与公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内容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管理不尽规范。二是网上政策解读引导能力还需提升。有的单位对网上政策发布解读的时机、尺度拿捏不好,有的对发布的信息没吃透,引导效果不佳。三是网络舆情和群众的需求回应不及时。个别单位在回应网络热点舆情时,仍存在打太极、回应慢等现象。四是信息不互通不共享。有些地方政务服务平台与部门办事系统互联互通不够,上下不通、左右不通,数据不共享,一些事项网上办理依然难以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互促共进,为助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全过程推进政务公开。2016年中办国办8号文《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围绕行政全过程,深入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当前全球疫情和经济形势复杂,我国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就显得更为重要。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为企业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政策措施,我们要切实加大政策发布解读力度,今年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将继续增数量、提质量,释放更多积极信号。要更好发挥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在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方面的作用,切实做到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第二,全方位回应社会关切。互联网上敏感问题多、舆论热点多,这就需要落实各级政府网络舆情回应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四早”(早发现、早预判、早准备、早应对)。在年初疫情防控最吃劲阶段,卫生健康委邀请专家及时在网上回应“复阳”、“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等热点问题,纾缓紧张情绪,为群众提供了“定心丸”。

  第三,全流程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推进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集约化建设和一体化融合,打通线上线下数据,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政府网站集约化发展过程中,坚持惠企利民导向,打通发布、互动、服务三大功能,实现政府信息“一网通查”、互动交流“一网通答”、办事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政府数据“一网通管”。

  第四,全链条加强政务信息管理。建立完善政务信息数据制作、获取、保存、处理等方面的制度,对政务信息进行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后管理,特别是重要政务信息的管理。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政务信息管理领域的运用,运用新技术手段不断降低政务信息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以政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现代化。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20年会上的主旨发言,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