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专题论坛”通过线上直播方式隆重召开,以“逆境中持续发展新动能”为主题,聚焦优化营商环境2.0跃迁至3.0等内容,共有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在内的近8万人参与。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作主办方致辞,国脉互联总裁郑爱军作会议总结。

  本文系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级调研员汪晓宁先生在本次会议上的演讲,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各位专家、同仁、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参加研讨会。我将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一是学习贯彻《条例》;二是《落实南京“新100条”》;三是具体工作举措。

  一、学习贯彻条例

  今年以来,南京市把积极贯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推动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两个100条落实的引领。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结合江苏省50条、南京“宁惠十条”等企业政策,在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工作和政策方面取得成效。总体来看,今年是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化工作年。

  1.《条例》起草的背景和考虑。一是强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的现实需要;二是巩固改革成果,完善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四是应对风险挑战,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法治保障。

  2.《条例》的主要特点。《条例》共7大章,72条,有三方面特点,一是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二是既有原则规定,又有具体要求;三是既约束政府行为,又明确市场主体义务。

  3.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南京市学习贯彻《条例》把握的重点问题,主要是6个明确和6个更好:明确“一揽子制度性解决方案”,为了更好“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企业、造福人民”;明确“严格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为了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确“规范和创新监督执法”,为了更好“实现公平竞争”;明确“政务公开透明、便利高效、规范优质”,为了更好“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了更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明确“改革容错机制”,为了更好“持续激发改革创新动力”。

  4.《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主要体现在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改革。二是加快“立改废”,构建“1+N”法规政策体系,主要体现在法规政策清理、做好制度衔接、健全制度体系。三是广泛宣传普及,营造人人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主要体现在加强学法培训、加强普法宣传、加强督促引导。

  二、落实南京“新100条”

  (一)“新100条”出台的背景

  1、作为参加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代表城市,北京和上海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1)营商环境政策1.0版,打基础。上海市于2017年12月出台了《上海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北京市于2018年3月制定“9+N”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版),于2018年7月推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营商环境政策2.0版,补短板。上海市于2019年2月制定《上海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计划》(2.0版)。北京市于2019年2月,在原“9+N”政策基础上,推出营商环境政策2.0版,该政策是对原“9+N”政策的深化和完善。

  (3)营商环境政策3.0版,做规范。北京市于2019年11月出台《新一轮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上海市于2020年1月出台《上海市全面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3.0版)。

  2、南京市原“100条”,坚持问题导向,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有明显提升;突出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特色品牌;强化政策赋能,推进营商环境实现争先进位。

  (二)“新100条”的特点

  1、贯彻改革部署,对标先进标准,提高政策制定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1)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新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系统梳理各级最新改革政策文件,认真做好与上级政策法规的衔接。

  (2)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部署要求,以“创建一流环境成就一流企业”为目标,在创新赋能、简政放权、对外开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3)将国家发改委对标世行形成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18个大类指标逐一纳入对照落实,并与省营商环境试评价方案评价指标衔接一致,保证主要目标、关键指标和重点内容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确保政策成效可量化、可评价。

  (4)对标先进地区的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吸收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城市的特色做法,认真做好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在我市的复制推广借鉴工作,提升我市政策的先进性。

  2、坚持用户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全面回应企业诉求。主要是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方面的短板,如项目落地后政策执行兑现和持续跟踪服务还不到位,企业注销、跨区迁移还不够顺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等方面问题加大改革力度。

  (2)落实市委专项巡察问题整改。针对问题清单,重点围绕政策创新力度不够、政策未落实到位、政策落实缺乏统筹、市场主体感受度不高4类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3)针对涉企政策不落实案例完善政策。经分类梳理归纳,对行政审批许可、政策落地兑现、中介服务规范、机制流程优化等突出问题,提出优化提升举措。

  (4)坚持务实管用原则,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努力站在企业视角,延续营商环境100条的表述风格,努力在提升获得感方面下功夫,让企业“愿意看、看得懂、用得好”。

  3、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1)组织召开多场部门、企业座谈会。不断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听取各部门、企业家对政策制定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吸收进营商环境政策2.0版,做到政策举措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精准性高、可操作性强。

  (2)重点关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认真研究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和市政协《关于立足制度化法治化建设,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市的建议案》,逐条对照纳入相关意见建议。

  (3)总结提炼,探索实践。系统总结我市“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实践,研究提炼出一批成熟经验上升为政策层面加以推广。

  (三)“新100条”的内容

  1、服务精细化,提升政务效能。在开办企业、政务服务、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登记财产、办理建筑许可、纳税等7个事项上,推动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加强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

  2、标准国际化,改善商务环境。在跨境贸易、人力资源市场、获得信贷、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等5个事项上,重点政策强化与国际接轨,突出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要素保障。

  3、监管规范化,市场运行有序。在市场监管方面,进一步提升政府监管与服务水平,推进有效监管、公正公平监管,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4、思维法治化,强化司法保障。在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企业注销和办理破产、知识产权保护等4个事项上,坚持营商环境建设法治化方向,推动司法保障更加公平公正,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

  5、保障系统化,完善社会服务。在包容普惠创新方面,打造包容普惠、激励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体现城市投资兴业的吸引力。

  6、机制常态化,抓好推进落实。在政企互动、考核评估、政策宣传等7个方面,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新100条”的继承与创新

  1、在政策继承上深化,给企业更加明确的预期和导向。在服务事项和政策力度上做“加法”,优化了5个企业开办事项,增加了5个政务服务事项,形成全市50个“一城通办”事项目录。在办事环节和报送材料上做“减法”,回应企业用时少、跑路少、材料少的诉求,推行审批结果电子化信息共享,简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程序,严格控制重点检查事项的数量和一般检查事项的抽查比例等。在政务效能上做“乘法”,强调“互联网+服务”,如提供不动产登记关联业务移动端服务,推行存量房交易合同网签备案“不见面服务”等。在简政放权上做“除法”,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简化跨区域迁移流程,简化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手续等。

  2、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对标找差提升政策标准。首创7条特色政策,涉及财产登记指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知识产权保护和包容普惠创新指标等。推出47条国内领先政策,如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政策、“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服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侵权惩罚性赔偿和制度环境纠纷案件责任承担方式等。

  3、在系统集成上强化,更好地服务南京高质量发展。一是服务保障创新名城建设。加强企业家创新创业激励,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率,加快推进国际社区建设;二是利用好江北新区和自贸区政策拓展改革探索空间。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探索建立海外人才工作和创业绿色通道,着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倡导奖惩并重、注重激发正能量工作导向,提出豁免清单制度设计,引导政策资源和商业资源投向优质诚信市场主体。

  三、具体工作举措

  (一)抓好推进落实,形成齐抓共管促改革的新格局

  1、高位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改革推进体系。市政府充分发挥市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作用,不断完善市优化营商环境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将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出台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制定政策落实推进计划等,细化落实责任。

  2、统筹协调,持续优化改革推进机制。完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维权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设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保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接待窗口,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查处回应制度,确保改革形成合力。

  3、一抓到底,全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通过12345政务热线、现场暗访、企业座谈等多种方式,按季度开展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核查工作,深入“访查挖”营商环境政策不落实典型案例。今年继续在全市抓好企政策不落实典型案例,形成“专项督查--发现问题--任务清单--整改落实--继续督查”的工作闭环。

  4、注重考核,努力提升政策实施成效。不断完善市级部门和各区优化营商环境绩效考评细则,注重导向性,鼓励创先争优、争先进位,根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绩效适当拉开评分档次,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企业的效能水平

  1、深化简政放权,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全面实施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自主申报。进一步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巩固纳税便利化及降成本的成果成效。进一步加大精简合并审批事项力度,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简化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外线工程行政审批手续。

  2、推进放管结合,不断创新监管模式。继续抓好“双随机、一公开”。持续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全面保障市场法治化运行。继续抓好信用监管。进一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部门实现相关信息数据共享,着力减少对诚信守法企业抽检频次,不断加强对失信者的精准监管力度。目前,全市共有22.62万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28万家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3、全面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级。审批服务、政策兑现、用工保障、金融服务和窗口服务等在工作作风、审批流程和工作时间方面都有改进和提升。

  4、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固化为服务企业提升营商环境的举措。及时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的便民惠企经验,将之固化成永久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各部门均围绕涉企服务纷纷出台惠企政策举措。这些都可以通过总结、完善,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做法。

  (三)凝聚社会共识,营造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1、注重在政策供给上凝聚共识。坚持用户思维、坚持主动服务,对标上海、北京等国内先进城市,研究“新100条”推进落实计划,聚焦当前和今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及时跟踪《江苏省营商环境优化办法》的制定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相关条例办法的出台,认真做好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制定和出台。

  2、注重在政企沟通上凝聚共识。充分听取不同行业、商会、企业家代表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聘请企业家代表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结合我市企业家服务日工作同步展开。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完善企业家诉求反映的受理、处置、反馈渠道,提高企业政策参与度和获得感。

  3、注重在宣传引导上凝聚共识。“新100条”新闻发布,新华社、人民网,央视新闻等中央、省市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转载,有效提升了“新100条”的传播面和知晓度。在江苏政务网南京旗舰店“一栏通”设立营商环境专栏,实现相关政策信息“一网推送、一网查询”。进一步总结发布各区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加大全市营商环境改革成果和正面案例的宣传力度。

  (四)对标先进补短板,推进产权保护营商环境法治化

  1、以地方立法为抓手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再升级。全面贯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跟踪《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情况,深入开展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立法调研,研究论证将我市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通过立法予以固化和复制推广,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2、以创新名城建设为引领实现营商环境更优化。坚持将构建一流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作为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方向,以创新驱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本、技术、项目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3、以自贸区改革为契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利用好自贸区改革探索的政策空间,结合实际推出一批具有南京特点的自主改革事项,并纳入自贸区制度创新范畴进行先行先试,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