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第五届“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召开。佛山市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应邀参会,并作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禅城探索与思考”的主题发言。约半小时发言,干货满满,清晰梳理出作为大数据政务应用先行区的禅城,在县域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探索经验与深度思考。南方+记者现场整理了刘东豪的发言,为各位读者原汁原味奉上。

  以下为刘东豪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难得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基层工作创新四年当中做的一些探索,以及我们的一些思考。接到这个邀请,我非常感动。过去两届大会,我们获得“粤治”创新奖之后,两个奖励都得到国家的奖励,非常感谢“粤治”的平台给我们在基层创新带来无限的鼓舞。刚才俞可平老师讲到创新的要素,我深有体会。

image.png

  这里有两张照片,第一张是第一次获得“粤治”奖励的证书,第二张是在2015年做的创新“云平台”的奖励,这两项也都分别获得国家的奖励。“云平台”去年获得中央综治委2013-2016年的奖励,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给我们颁奖,我们也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李希书记和马省长的接见和表彰,我们感到非常光荣。这些获奖,是对我们团队的鼓励,我们结合实际去应用,用新的技术和理念解决基层群众和社会矛盾的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今天会议给我一个命题:数字政府的禅城的探索实践的体会和思考。

  前几天,国家在福建召开了首届数字中国峰会。今天我们说大家讲的党建统领,禅城现在做的三个案例的探索,我主要是讲治理是永恒的课题:当下怎么用技术和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治理当中。信息化是当下最重要的特点和工具,数字政府如何实现“数字化”?我在大学里面读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说:“任何概念、理念和工作,只要把概念认识清楚,实际上整个问题的一半就解决了。”今天禅城作为一个基层案例,实际上是实现了“数字化”,“数字化”的重要性我不需要叙述,我重点讲如何来实现数字化。

  2014年禅城启动了一门式改革,“一个门”审批所有的事项。部门要审批,也要服务好我,这是群众的心声。我们从群众期盼当中倒推整个流程,所以我们“把简单送给群众,把复杂留给政府”。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非常难。第一难就是放权,不是说一个科长处长放权。如果只是一个科长处长放权是不可能做到的,要审批干部一起放权,才能把权利梳理成标准化的信息体系,这是最难的。现在禅城“一门式”已经实行了4年,现在各地也都在做这个探索。其实就是到任何一个窗口,都是数字化的,没有国土局、法制办、教育局这种“专业窗”,只有“数字窗”。如果群众到窗口去办事,工作人员还是先问你办什么,再指引你到哪个具体窗口,这就还不是真正的“一门式”。

  禅城已经审批了730万件群众和企业的事项。我们分两类审批,一种是服务类,一种是公权审批盖章。进一个门就可以办好所有事项,这种局面当然很好,但实际操作非常难。但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汗水,很苦,但得到的是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海量的数据。以禅城为例,我们是123万人口的数据全部都有,同时40几万家市场主体的经营数据我们在审批当中全部都有。

  第二个难是基层做改革。我对此很有体会,如果再给一次选择做不做这个事情,这个决定会很难下,因为真的实在是太难了。任何系统要审批,首先要考虑做数据共享,要做到信息流动前提,也必须是数据共享。这是困扰各级政府的大难题。我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以前每一个部门都做了信息化,但之间缺少连通和共享,这叫信息孤岛。要打破这种信息孤岛比登天都难。我们创新采用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就是用“跳转技术”来解决。大家可以看看这张照片,我们行政服务窗口工作人员面前不是一台电脑,而是两台。一台电脑是原本工作人员的电脑,另外一台电脑是我们行政服务的电脑,搭载了我们开发的“主系统”。

  这是因为我们在审批当中发现一些规律和办法。比如,审批中要确认一个人是不是劳动力,主系统会推送一个问题给子系统,只要子系统确认这个人是不是18岁以上,而不需要知道具体年龄,这样就可以处理。用这种“跳转技术”的办法,就能有效解决以前卡在审批环节中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不断的“问问题”,就可以不断地缩小范围,最后这个数据就存入了主系统里面。禅城运行了4年以后,这种大数据的体系就构成了,而且很多数据非常有用。以前在开始阶段,我们非常依赖于子系统,因为我要“问问题”,你要“答问题“,问多了以后就有这个数据的答案,用这种方式去把问题一一解决。反过来,子系统一定也会要回过来寻求主系统大数据的支撑。

  现在,禅城已经沉淀了3.5亿条信息,这里面有价值的数据就占有1700万条,这对我们非常有帮助,这就是我们“一门式”中的一个关键。

  接下来我想汇报的是“云平台”。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速度与激情》,里面除了飞车,还有一个天眼系统。根据这个系统,能知道你的任何轨迹,就能用武器直接锁定。我们看完以后,用半年时候把“云平台”做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的“天眼系统”。

  按照以前的方式,我们整个行政机构的条块设置,平时没事,各自管各自,但是应急事件发生的时候,就会暴露出效率慢的问题,而且可能存在选择性报告的问题,这一度让地方政府非常被动。另外就是处理问题。我们怎么决策处理一个事情,可以举一个简单的案例:沙井盖。沙井盖丢了要搞清楚是区负责还是街道负责,还要把当年图纸政策拿出来研究,可能要开无数的会。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一张底图的基础上叠加了所有的人物事。这些内容叠加后,就可以解决决策过程中扯皮的问题,解决效率慢的问题。再比如,执法方面,公安有队伍,城管有队伍,这些队伍是分到各个部门,平时看人很多,但是遇到应急事件,解决问题的人却很少。所以,我们依托叠加了所有人物事的这张图,通过“云平台”发出相关指令,这个指令相当于书记、区长的指令,相关人员必须要按指令到达。

  做“云平台”之前,我们必须做两个大整合:一是把所有的城市部件录入平台,以数据的方式进行整合。比如道路、水电等各种设施整合进来以后上到平台,平台上推送这些数据,通过数据的推送打破数据壁垒和条块分割;二是通过云平台的云计算、大数据手段加快决策效率。每叠加多一次数据,我们就多一次机遇,最后统一出口,调配执行力量,一旦叠加立体丰富以后,城市的大脑就出现了。

  “云平台”出现以后,我们处理应急的问题的速度就快了,同时我们的城市的数据当中,多了静态的数据和实践的数据,跟我们原来的企业经济行为数据结合起来,形成了基本的大数据体系。

  大数据形成之后,我们再一次利用,往基层党建领域上去使用。在禅城的现代治理三角形模型中,三角形的底边和基石是党建。基层的党委形象跟我们党的执政形象息息相关,因为这是群众身边的党员、身边的党组织。我们有了这些数据作为基础以后,通过基层党组织向群众精准推送你需要的服务,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强化了,形象也就立起来了。

  去年年底,我们把这个项目又一次提升。我们今年新的平台项目叫共享社区建设,这个共享社区建设是用区块链的办法来实现的,其出发点一样是问题导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收获,比如说物质、市场、经济方面我们是高速发展的。但是有一条,我感觉和我们小的时候有差别,小时候我们到邻居家里很温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现在进了房子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一般情况下是没问题,特殊情况下很有问题。比如说人心脏病发作,虽然我有最好的医院,但是留给你处理的时间只有5分钟,在这个时间里面解决不了,再好的医院也没有用。现在我们的小孩儿到三岁的时候,买一台自行车给他,到五岁的骑不了三岁的自行车,到十岁又要买十岁能骑的自行车,这就造成一种资源浪费,为此我们就可以在社区里面搭建资源的共享平台,不要造成资源浪费。

  这背后,是通过物质交换和技能的互助实现人与人的信任,找到当年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温暖感。但是什么人才可信呢?我们运用区块链的技术和大数据的结合来推动这个事情,政府为个人“背书”。这样,你可以了解到这个人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犯罪记录,现在我们把党员也加到区块链个人身份信息认证当中,在互相信任的情况下大家都不会吃亏。

  如果我们参与和共享的程度足够,我相信每个家庭的开支可以节省1/3,如果我们能救到一个人的生命,就更值得做。这个平台宣传动员已经开始了。考虑到现在使用社区服务最多的是老人家,我的要求是服务的获得非常必须简单、直接,甚至家人在手机微信上就能用。这个系统计划4月30日正式推出。同样的,共享社区平台,不单是解决社区群众的需求,还会带来很多群众数据的积累。

  如果要出国,要填非常多的表。这个表是什么?就是数据的搜集,有的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做了信息化大数据最繁重的基础工作,它掌握了全球跟它有关系的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指导它的决策。

  而我们在实现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有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数据怎么来?大家都说数据很重要,但数据是如何来?其实数据的获得我们说采集有两种:一种是主动采集方式。我们讲“云平台”的时候,我们的树、桥、路是主动采集的数据,但是涉及到人的时候要注意到合法性,这涉及到隐私问题、权利问题。政府做大数据的时候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是合法性,所以我们采取被动收集方式,你要办事要主动填表,这是被动收集。

  第二个,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有价值的。判断数据是不是有价值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数据是否是动态变化的数据?二是不是精准的数据?

  有些特种部队,并不一定是专门用来打仗的,更重要的任务是去“核对数据”。打仗发动攻击前,必须要有人去“核对数据”。大家看我们的“一门式”,前台不是官员,是服务员,核对你带来的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动态和精准的数据,才具有生命力。

  第三个是大数据的信用效力。我们做“一门式”之前,是先信任后审批。为什么?其实我们老百姓办事找政府,如果我们怀疑你讲的话,办事的门槛会很高,整个执行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我先信任你人是真的,你是你本人,你原来办的事我都有数据。所以数据跑腿的逻辑是先信任、后审批。大数据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个体数据也许会说谎,但大数据不会说谎。

  此外,我再介绍一下我们持续在探索的区块链。我们做完“一门式”以后,省里领导来调研时说,省里面“一门式”能不能一块办了。大家都读书考试,都知道,考到99分不算很难,但是从99分考到了100很难。市民办事,最终不来大厅、真正“零跑腿”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个要确认他这个人是不是真的,第二个是他的材料是不是真的。这两个是真的,才可以让他不来大厅办。这个“IMI”的LOGO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意思是“I AM I”,我是我,每个人的数据代表你自己。我们说现在身份证可以代表你自己,你去租房坐飞机都要身份证,假如你身份证丢了你怎么证明你自己?我们现在的技术,DNA、指纹、虹膜等等生理特征都可以复制,将来由于技术发展更快,怎么证明你是你自己?

  但是,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数据是唯一性的,不可复制的。区块链最大的特征就是不可复制、不可篡改。同时我们追求的是信用社会的到来,摩擦最小、成本最低。这种信用社会的价值很高。我讲真话的时候我可以获得好处,一旦我讲假话就会失去我想要的东西。为什么?因为现代已经形成了信息社会大数据,你是否讲真话人家都知道。由于大数据的实现,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的行为规则,要尽早地“真善美”,说假话在未来社会里面付出的成本会更高。区块链从数字生命开始,是点状应用,我们做的数字社区,就是块状应用。

  另外,我还想再强调一下数据的权属和边界,这是做数据当中必须具备的理念。如果不秉持这个理念,千万不要碰数字这个工作。数字化是双刃剑,它的效率非常高,公平性非常好,但是它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必须搞清楚数据的权属应该归谁。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就会出现大家现在看到的网络骗子,个人的资产会随便被践踏。至于权属问题,我认为有两个需要注意,一端数据要回到个人手上。孙正义说,数字资产会形成人类最大的资产,你的资产必须回到你自己手里;另一端需要连接党委和政府,党委政府需要公权维护社会最大利益。我们做的信息化改革探索当中,党委政府一定要牢牢把握住数据。

  为什么出现区块链最近成为热点?我们2016年做区块链的时候,整个广东还没有多少人能跟我谈区块链。2016年发布信息的时候,很多人问,书记你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这么早做这个事情?我说,我们发现信息安全的问题,我们要保护信息安全。如果我们市民的个人信息要走网络获得服务,我们必须要有安全的盒子锁住他,把安全给到群众,从而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

  最后,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第一,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方法论、世界观、人生观。当时我们说信息化的时候,重点在“化”,在于怎么把传统的东西转化过来?把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信息手段融合提升,跟社会匹配。

  在经济领域我们把整个传统的机械化变成数字化、智能化,从而提升效率和提高服务。在民生领域,信息化带来很多好处,实实在在地让群众有获得感。我们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的“一门式”服务,群众的满意度高达99.96%,平均每件事到柜台就是10分钟以内解决受理。

  第二点体会有关治理。我们一直在想办法把原来的静态的模式变成动态的治理模式。大家看我们的派出所是不是静态?我们的居委会是不是静态?但是我们社会当中人是流动的,社会多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还用静态的治理去管动态的社会,会疲于奔命。我们历史当中,游牧民族的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因为人家的马是动态的。所以社会变了,我们要跟着变,我们才能成功。

  服务型政府和共建共治共享现代治理格局是未来的必然,老百姓是主人翁,老百姓想参与社会治理,我们要有办法实现。因此,我们云平台是开放的,老百姓想参与,推送信息就可以,给他们利用整个政府的资源去解决问题。

  信息化也是“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基础,我们说现代经济体系建构起来,构建的格局、抓手是什么?今年是第五届的“粤治”大会,大家有没有统计过,五届当中评选的优秀案例里面有多少个与信息化有关?每一次中央改革会议,改革当中多少项与信息有关?这些挺值得思考。

  这是我今天的汇报,也是我们禅城四年来的一些探索和体会。非常希望各位专家朋友有空到禅城去指导我们工作,老百姓已经用了多年,感受很好。老百姓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我们我也要持续地努力,问题来了就是我们新的源泉。

  我就汇报这么多。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