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当下“互联网+农业”正悄然改变益阳市农业农村发展方向,且在现代农业进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为确保“互联网+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益阳市须在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

 
  一、益阳市“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益阳市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通过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加强农业物质装备,促进传统农业向新型经营业态转变,夯实了“互联网+农业”发展基础。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
 
  1、供给能力增强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益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随着现代农业水平提升,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50.08万吨,比上年增长1.9%,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和资阳区被授予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茶叶产量7.28万吨,增长13.9%,产量居全省第一;蔬菜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379.2万吨,增长7.8%,在种植业中占到41.6%,连续两年超过粮食,居首位;出栏生猪489.75万头,赫山区、南县、桃江县、安化县成为生猪调出大县;出栏牛20.97万头,增长5.6%,安化县成为湖南省基础母牛扩群项目县;水产品总量39.44万吨,增长8%,总量居全省第三,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益阳市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2015年,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社达2902个,新增733个,带动农户4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家庭农场发展到2679家,新增206家,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天猫、淘宝、微商等平台,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消费需求,拓宽了销售渠道。全市共有1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销售额5.4亿元,占到全部合作社主营业务收入的8%。如桃江县上半山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销售在海拔700余米高山放养的跑猪、山鸡,高品质赢得了顾客和市场。湖南日报在2014年《八一特刊》作了特别报道,湖南卫视用“农产品走入电商时代,乡村跑猪,微信卖到30元一斤”为主题作了专访,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影响力。2015年该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是2014年的1.5倍、2013年的2.4倍。
 
  3、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为“互联网+农业”发展积蓄了势能。益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出台政策措施,突出企业帮扶,提升服务质量,农产品加工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93家,实现销售收入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利润35亿元,增长12%。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3家,过5亿元的21家,已逐步形成粮食、棉麻、茶业、畜牧水产、蔬菜、林业等6大重点产业,为“互联网+农业”发展积蓄了势能。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电商销售收入增幅达20%,比全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高4个百分点。如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黑茶种植、研发、生产、销售及黑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2009年起通过电商模式销售额为2000余万元,到2015年电商销售额过亿元。
 
  4、网络技术进步为“互联网+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近年来,益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宽带网络基本覆盖乡镇、街道,可提供ADSL、光纤、电话拨号等多种接入方式;移动电商初显端倪,以指尖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商具有较强的网店、微店托管及代运营能力。区县(市)中,南县以引进“农村淘宝”为抓手,县财政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普及,同时投入800万元用于村淘项目,建设1200平方米的农村淘宝南县服务中心,已招募67位村淘合伙人并选定67个村淘服务站,目前全县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25%;桃江县自2015年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来,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金1000万元,选定入驻电商产业园的项目22个,正式签约入驻园区电商企业16家,2016年电子商务销售额可望突破10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0%以上;其他地方依靠阿里巴巴、天猫、淘宝、京东和微信第三方平台电子商务,实现了农产品的快速流通,进一步扩大了安化黑茶、桃江竹笋、赫山粮食、资阳休闲熟食、沅江芦笋、南县挂面、大通湖水产等产品市场知名度。
 
  二、“互联网+”对益阳市农业经济的影响
 
  “互联网+”浪潮席卷了各个领域,也改变着农业发展模式,对益阳市农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1、开创了大众参与模式。当下高昂的技术、人才、设备等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而“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等手段,利用大众力量,以高效、低耗的成本实现产销衔接,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如资阳区远鹏生态农场采用基地+农户+电商平台+直营店的产销模式,在2015年公司注册微信购物商城-湖南绿色蔬菜,创建“恰客创”品牌,当年7月份平台推向市场,两个月发展会员7万个,现按众筹推广模式--微代商强势入驻(微代商通过转发链接给自己朋友圈,只要点开链接,就可成为终生客户,且享有2%的返点),进一步拓宽了发展思路。一方面缓解了融资压力。预计2016年会员将突破50万,会员加入需交纳订金1000元,其中500元入股分红;另一方面稳定了消费群体。农场在市区建立10家直营实体店,还配送27家摊位,会员在直销店购买农场生产的有机生态产品价格低于市场零售价30%;三是发展了休闲农业。会员可到基地现场采摘蔬菜、休闲观光。
 
  2、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大通湖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乘互联网“东风”,通过线下农业与线上销售同步发展,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农业引入新概念。如大通湖区兴隆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利用电脑、手机终端实现对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行远程监控,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既省工时,又提效率。以早稻为例,育秧时间可从原来的28天缩减到23天,育苗成活率从70%提高到90%,早稻收割时间可提早一周,有利于晚稻生产;二是服务“三农”信息化。2012年开通的“大通湖现代农业信息网”,加挂了粮油生产、土壤肥料、植保植检、病疫防控等8大农情专家视频会商会诊系统,农民足不出户可通过网络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目前大通湖区行政村实现了网络互联并网,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40%,提升了农业服务信息化水平。三是产品销售网络化。大通湖区以“互联网+泛洞庭湖优质农产品”为依托,通过京东、雁门等电商平台,直销本地大闸蟹、湘莲、鱼干、吊瓜子等30多个特色产品。大通湖农场公司通过京东商城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近600万元;天泓渔业借助“搜农坊”平台,运用“互联网+特产+媒体+渠道”的创新型营销模式,让“大通湖大闸蟹”迅速走向全国。
 
  3、促进了经济融合发展。“互联网+农业”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加速农业产业链延伸、多功能开发、门类范围拓展,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支撑。湖南美食汇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食材企业资源整合、食材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淘宝店铺“都想特色餐饮食材”成为公司专门针对全国酒店采购开设的窗口,是目前网上最大最专业的特色食材供应平台。公司为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与30家有工商证照的同行业联盟合作,通过顺风快递全程冷链配送,由本部统一发货,销售品种400多个;另一方面依托益阳市乡里香土菜食品有限公司和益阳市乡里香种植合作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形式,自办种养基地200亩,发展订单面积4000亩,带动农户400户,并在资阳区茈湖口镇建设了集办公、生产、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农产品加工厂、冷藏库,年加工蔬菜5万吨,开发经营的酱腌菜、豆制品、湖南酒店特色菜系列产品质量稳定、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2015年公司一、二、三产业融合营业收入4100万元,比上年增加600万元,其中网络销售收入1675万元,增加1475万元。
 
  4、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在农村市场除了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急切需要的商品。目前传统农资由于多级分销层层加价,最终到种植户手中的价格远高于出厂价,且由于监管不到位,一旦出现农资质量问题而遭受的损失维权艰难。而“互联网+农业”在保证物美价廉、物流速度、服务水平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优势明显,有望实现农资企业、经销商以及种植户共赢。南县湘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化肥、测土配方为主的农资企业,业务辐射南县、大通湖区,年销化肥10万吨,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公司2014年使用手机平台销售额达100万元;2015年通过省供销系统农资网络平台发展35个销售点,平台价格优惠15%,网络销售额达800万元;2016年依托“哈哈农场”、“新都化工”网络销售平台的农资价格优惠25%,销售对象发展到2000个,网络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网络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既低价购货,又省了运费,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三、益阳市“互联网+农业”面临的挑战
 
  目前“互联网+农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为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平台,但我们也要地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诸多挑战。
 
  1、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农产品“触网”是迈向“互联网+”的第一步,而生产基础是农产品丰收的关键。近年来,益阳市农业生产基础通过多方投入建设,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作出了贡献,但从总体来看,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给“互联网+农业”快速发展带来阻力。一是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当前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落后,自然灾害、疫情频发,加之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导致生产难度增加、生产成本难下;二是规模化难度加大。特别是种植业方面,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有限,对土地承包政策了解不够,尤其是土地流转中存在不规范行为,部分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会丧失经营权,宁愿抛荒也不愿意流转出去,影响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提升;三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有待加强。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存在人员、经费与任务不匹配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有知识、懂技术的青壮劳力外出较多,留下的是以老弱妇小为主,劳动力素质偏低,影响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
 
  2、流通体系亟待完善。近年来,益阳市农村流通市场日趋活跃,农村市场主体呈多元化格局,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构成了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但与“互联网+”需要比较还处于落后的状态。一方面物流体系滞后。农产品通常具有生鲜特性,易损、易腐,对时效和运输过程的控制要求更高,但由于第三方物流配送和信息化普及处在初级阶段,物流公司基本呈零散配置状态,快递投放点不规范,特别是乡镇的物流网点不健全,快递分拣设备落后,基本是依靠人工验视,存在暴力分拣的现象。由于物流体系滞后,导致物流成本偏高,目前平均比长株潭地区高出0.5-0.8元/件;另一方面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光纤宽带网络已连接到乡镇,但是村级覆盖率不到一半,拥有计算机的农民家庭比例更低,80%以上的农民“触网”主要是娱乐和消费,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甚少,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农业”形成了巨大挑战。
 
  3、资金困难制约发展。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其融资需求与传统经营相比有了较大变化,资金缺口不断放大,但由于银行贷款门槛偏高,且手续繁琐,许多经营主体望而却步,制约做大做强。桃江县闽益生态休闲农业园通过“乡村旅游平台”、“ 闽益买菜郎”网络平台的营业收入超过600万元,为适应形势发展,该园正全力打造牛田镇杉树仑村集生态种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网络销售于一体的全程休闲农业园,项目占地1200亩,预计总投入4000万元,已通过科研认证,规划了平面设计图,并在发改部门立项,建成后日可容纳游客1000人,还能安置当地200人就业,将成为桃江县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亮点。但由于项目资金量较大,且又缺少银行贷款需要的抵押物,导致资金链出现缺口,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据农业园负责人介绍,工程虽开工3个月,但仅完成工程量的30%,与预期有较大差距,如果融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会增加投入成本,还会影响项目质量,希望政府能在公路硬化、河道改造以及配套基础设施上给与项目支持,银行在贷款方面有政策倾斜。
 
  4、人才素质有待提高。人才供应与行业发展需求不衔接,是对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才专业化、细分化需求凸显,特别是中高级人才缺乏的问题突出。近年益阳市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五年来先后依托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兵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培养了3000多名技术人员,但自主培养的人员大多数只是从事较为低级的业务工作,缺乏懂农业互联网的高端人才;而企业由于受规模、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导致大量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开发。与此同时,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更是薄弱,亟待培养一批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以及掌握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为农产品经销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
 
  四、加快推进益阳市“互联网+农业”的建议
 
  农业大市是益阳最大的市情,2015年,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达18.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在市州中仅低于邵阳市的21.6%和永州市的21.8%。因此,加速现代农业进程,推动“互联网+农业”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夯实“互联网+农业”发展根基。全市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按照大湖经济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全省现代农业改革试验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抓手,积极争取国家、省涉农资金,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农田改造步伐,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把抓好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把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千方百计保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待遇,确保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及时传到种养户手中;把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问题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机构一方面要与经营主体加强沟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经营主体的担保方式、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农信担保公司,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电子支付应用带头人的授信及贷款支持,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2、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根据益阳市农业农村特点和应用需求,加强涉农部门协作,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以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方面,一方面依托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网络,构建由“一个中心、三个系统”组成的全市“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即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监管与指挥调度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采取贷款贴息、事后奖补、购买服务、财政资金直接扶持等办法,重点支持“互联网+农业”平台建设与运维、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与信息服务、农业电子商务与市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创业以及农业物联网示范与应用等。建立县有科技服务管理员、乡有科技专干、村有科技服务专员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打通专家和农民交流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并有针对性地定期推送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积极引进吸纳互联网高端人才和技术骨干,补充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商等人才缺口,为“互联网+农业”提供人才支撑。
 
  3、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全市要紧紧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要求,一是依托现有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网络,推进火车站、港口物流以及现代物流、红联冷链、益阳海吉星、邮政物流项目的建设步伐,同时健全乡村物流网点,构建扁平化流通体系,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双向畅通;二是促进本地茶叶、竹木、芦笋、柑桔、大闸蟹、淡水鱼等传统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推动农产品交易平台融合发展B2B2C与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三是充分利用安化茶马古道、桃花江竹海、鱼形山旅游片区、周立波故居等旅游景区(点)的品牌优势和人气,通过开拓微信、微博、APP等渠道实现“码上游”、“掌上购”,推进全市宾馆酒店、旅行社、乡村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和大通湖大闸蟹、沅江芦笋、桃江水竹凉席、安化黑茶等一系列享有盛誉土特产的在线服务。
 
  4、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各级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要加强产地源头保护和环境治理,强化农业生产投入品和动物防疫、兽药饲料屠宰等方面监管;二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应用,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共享,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三要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蔬菜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快构建以“菜篮子”产品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四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地管理责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