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路上就琢磨着怎么向大夫描述以往的病史,没想到大夫什么都没问,仅刷了一下社保卡就啥都清楚了。”3月30日上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厅内,前来就诊的市民马先生不断感叹社保卡就医“一卡通”的便捷。不光如此,挂号、就诊、结算、查询等全流程就医服务,一张社保卡都能搞定。

 
  个人病情上了云端,当然不用赘舌自叙。济宁市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始于2010年,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民受益”的运作模式,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146个乡镇和4000多个村的卫生信息化专网,建成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
 
  只有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好了,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这座高楼才能平地而起。去年,济宁市卫生计生委利用国家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建设全市基层卫生计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依拖这个项目搭建济宁市人口健康信息化框架。
 
  济宁市基层卫生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在云端部署,各乡镇卫生院无需再单独搭建、维护服务器,直接登录健康云平台即可随时进行系统的使用和操作,能够实现his系统、电子病历、医保即时结算、与省药采平台对接,实现药品即时入库等7项功能。目前完成100余家卫生院的上线工作,80%的乡镇卫生院使用了该系统。
 
  “项目已经达到了国内医疗行业较为先进的水平,切实为基层医生和基层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生活问题,是信息惠民工程中的典范。”去年11月,国家工信部专家组对济宁市基层卫生计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情况现场调研后感叹。
 
  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最大的现实障碍就是没有统一的就诊卡来实现身份识别问题,而没有统一的诊疗卡,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就是一句空话。“就诊一卡通”工程是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牛鼻子工程。目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医附院和兖州区人民医院、兖矿总院已经完成了社保卡作为统一就诊卡的试点工作。2016年底,全市所有的二、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都将使用社保卡作为统一的就诊卡,实现挂号、结算、健康信息查询等功能。
 
  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单纯依靠政府肯定不现实,这就迫切需要引入社会各方资本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目前,济宁医疗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济宁市区域影像中心,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阅片水平和诊疗水平。同时积极发挥银行的金融服务优势,开展银医通惠民项目,借助通讯企业实施“互联网+”、移动健康、健康小屋等新技术服务应用,实现了政府、百姓、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健康云平台的建设是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任务,主要包括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信息三大数据库。社会保障卡(身份证)作为全市统一的就诊卡,身份证号将作为济宁市居民健康数据的唯一身份识别和索引,为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成后,各授权机构可从济宁市健康云平台调取健康数据;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能够调阅患者的过往病史,治疗方案,检查、检验、用药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检查,降低误诊率;居民使用社保卡或身份证,通过自助服务一体机、互联网、移动应用等方式,可直接查询健康档案和诊疗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医疗费用消费明细及个人医疗费报销等情况。
 
  下一步,卫计委将联合公安部门,探索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全员人口信息库,逐步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并联合财政部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在线核算监管等。
 
  当地印发的《关于开展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济政办字〔2016〕54号)显示,到2018年,利用健康云平台建成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涵盖2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100家乡镇卫生院、3000家村卫生室的医疗精准服务同质化服务网络体系。
 
  与此同时,建设区域影像、区域心电、区域临床检验和区域病理等系统,实现检查检验“一单通”,建立电子病历库,避免重复检查用药。建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全市健康云平台,实时监测各医院的门诊人次和排名、单家医院的门诊人次年度变化、某个科室甚至某位医生的门诊人次、各医院药占比等信息,方便医院管理决策参考。定期发布单病种绩效分析报告,对同一病种在各级医院进行院际比较分析。
 
  此外,健康云平台还将包括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系统,有助于强化医保政策导向,科学引导分级诊疗,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查信息与患者诊疗过程的信息整合共享,使各级医疗单位实现转诊信息通畅、路径最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