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蒙速办·鄂能办”品牌建设,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鄂尔多斯市聚焦企业、项目、个人全生命周期,不断加大集成改革力度、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供给,竭力为经营主体和办事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增强经营主体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推行全周期增值服务 搭建企业发展“快车道”

  创新推出“增值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专区服务+增值服务+信用审批”服务模式,以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在夯实基础涉企服务的同时,聚焦金融、人才、法律、科创等重点领域,编制企业服务清单,构建完善服务体系。市、旗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企业服务专区,企业开办、变更等74项基本服务和金融、人才等43项增值服务集中进驻。推出“政策计算器、政策通”,17项政策实现“精准直达、免申即享”。搭建28个“信用+”服务场景,提供“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提速审批”等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服务联动,实现企业办事由“找部门”向“找服务”转变。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优化线上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持续完善企业服务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倒逼服务提质增效,切实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推进全链条改革创新 跑出审批办理“加速度”

  紧扣项目全链条堵点难点,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集成服务+智能审批+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工改领域“一件事”服务,将4个阶段12个部门24个单办事项,再造为22个工改领域“一件事”,将工业项目相关审批时限从法定的75个工作日压缩至17个工作日,从根本上破解了项目“落地难、开工慢”的历史性难题;首创全区水电气暖网“无感报装”新模式,将新建建筑的报装环节由原来的“报装申请、方案答复、现场踏勘、合同签订”4个环节压缩为“接驳验收”1个环节,既有建筑的报装环节也从“现场踏勘、方案答复、合同签订”3个环节简化为“报装申请、接驳验收”2个环节,办结时间平均减少2-3个工作日;率先在自治区“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开发上线“多证联发”模块,有效整合自然资源、住建、发改、环保等部门的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跨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与申报材料的智能复用,企业无需重复提交纸质材料,推行“AI预审+人工复核”,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组建1500余人的“蓝马甲”服务队,推出61项“承诺制+全代办”事项,为全市188个新建投资项目提供1186项审批事项帮办代办服务。

  升级全方位为民服务 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围绕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的服务环境、服务体系、服务重点,构建“靠前服务+服务延伸+异地办理”服务模式,针对新生儿、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将服务窗口前移,“靠前一步”提供高效服务;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市77个苏木乡镇(街道),996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完成服务阵地建设,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实现从市级到基层政务服务全域化覆盖,企业群众办事“就近办、家门口办”成为常态;255项高频服务进驻170个“政银合作”网点,与便民服务中心、园区服务站形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公安、医保、社保、不动产等326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06项事项实现“全区通办”、547项事项实现呼包鄂乌“四城通办”,群众异地办事更加便捷;汇聚157类345万条电子证照数据,2.12万个事项实现“免证办”;在全自治区率先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实现384项证明材料“免提交”;在全自治区率先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搭建“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政策计算器”,通过“政策拆解+数据赋能”实现精准匹配,推动政策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目前,共汇聚285项政策信息,22项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持续聚焦企业全周期、项目全要素、个人全生命周期需求,推动各增值领域深度融合,以靠前服务的主动性和政策落地的穿透力,不断为区域营商环境“加分”,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