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崇信县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部署要求,通过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发挥三个关键作用、组建三支志愿队伍,持续压缩审批时限、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便利度,打造优质高效营商软环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级体系”夯实营商“服务根基”。一是县级大厅“优服办”。针对企业群众需求精准施策,水电气等“民生事项即时办”,违章处理、户籍登记等“公安业务规范办”,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帮助办”,网上事项“自主快捷网上办”,打印复印、印章刻制等“惠民利企免费办”,医保社保等“民生事项就近办”,税务、不动产登记等“税收业务一站办”,项目审批“跟踪服务全程办”,企业开办“高频事项高效办”,综合许可“一次申请一次办”,每年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9.9%。二是乡镇中心“便捷办”。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改造,统一配齐硬件设施,整合民政、社保等多类业务,设专业窗口与综合窗口,梳理办事指南并与全县同步更新,下放7项高频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间从1天压缩至最多1小时,让基层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好“急难小事”。三是村(社区)站点“贴心办”。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划分功能区域、配备办公设备,联通“视频指挥系统”,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实行干部坐班代办,办理合疗、低保等10余项事项,对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上门代办,实现“一般事项不出村(社区)、复杂事项帮代办”。
“三个作用”激活营商“发展动能”。一是项目建设“先行”。储备项目精准对接、招商落地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深度对接,做到“项目底数、服务方向、企业需求”心中有数。明确项目“办理事项、责任人员、时限节点”,确保“办什么、找谁办、何时结”清晰。建立“县级、部门、企业”三联动机制,县级领导带头包抓18个重大典型项目,推行微笑办、延时办、预约办审批模式,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二是营商环境“攻坚”。实行“一套指南、一名领导、一名专办员、一个专班”“四个一”模式,提供“保姆式”服务。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材料精简率70%,0.5个工作日内办结。整合33个部门376项事项进驻大厅,实现“三集中、三到位”“最多跑一次”,严格执行“窗口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出件”。落实证照工本、印章刻制等“五免费制度”,为近百余家企业免费刻章,减免费用近10万元。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我在现场”活动,推行科级干部坐班,解决办事堵点,推进帮办代办服务。三是作风建设“保障”。执行周一例会制度,组织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学习,定期与党员干部谈话提醒,增强服务为民意识。通过”“四个一”压实工作责任,对进驻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将工作业绩与奖惩挂钩,确保服务不打折扣、落实不走过场。
“三支队伍”打通营商“暖心通道”。一是帮代办服务队,为特殊群体“全程帮、零跑腿”。融合志愿者服务与导办功能,专为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一对一”帮办,协助填写申请材料、提交审批表单、领取办理结果,切实解决特殊群体“不会办、办不了”的难题,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二是上门服务队,为企业群众“送服务、到身边”。抽调5名业务骨干开展常态化上门服务,深入企业解读惠企政策、协助准备项目审批材料,将“大厅服务”延伸为“上门服务”,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能办事”。三是项目专办队,为重点项目“专人盯、加速办”。抽调8名业务骨干专项负责省市县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程跟踪,协调跨部门审批事项,大幅缩减审批时限,有效提升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