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紧紧围绕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优化运行机制、集成政务服务、攻坚项目提速、数字赋能发展为路径,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难点堵点,推动机关效能持续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指数”位居全市第一。
标准化引领,绘就营商环境优化“路线图”
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思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推进。由党员骨干牵头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一线摸实情、找问题,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北仑区2025年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十八条措施》。“十八条”明确涉企法治、政务服务、要素保障、开放自贸四大改革方向,细化54项具体任务,建立清晰的责任体系和时间表。
清单化审批,勇当审批制度改革“先锋队”
各窗口单位、审批部门党组织深入开展“亮身份、树形象、当先锋”活动,大力践行“店小二”服务精神。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材料多、来回跑”等问题,系统推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改革,动态梳理并公布涵盖21个部门的109项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和19个部门的198项告知承诺标准,推动审批模式由“材料齐全再受理”向“条件具备即办理”转变。截至今年9月,全区已通过容缺机制办理业务98件,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业务290件,在民政、卫健、市监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特定事项100%容缺或告知承诺办理。
多元化聚合,锻造高效集成“政务链”
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要求,将国家29项重点“一件事”纳入年度核心工作,印发区级重点任务通知,明确责任链条。积极探索具有北仑特色的“一件事”集成服务,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一件事”实现审批、监管、服务闭环管理,“‘自优行’人员出入境便利化一件事”有力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开展“企业迁移一件事”等体验活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项目化攻坚,打造项目服务“加速度”
针对重点项目需求,创新成立由相关部门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招投标党员专班,率先推出“周末加速招”服务模式。专班党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实行跨部门协同、提前介入指导、全程驻点保障,在不降低服务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近期,全市首例“周末加速招”项目——甬江科创区北仑片区芦家地块配套道路工程顺利完成开评标,大大压缩了项目前期筹备时间,赢得了市场主体高度赞誉。
数字化赋能,构建智慧服务“新引擎”
积极探索政务服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效能提升,创新推出基于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AI政策首席服务官“小北”,在区政府官网和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同步上线。“小北”具备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和“一键申报”功能,有效破解企业“政策找不到、读不懂、不会报”的难题。目前“小北”知识库已集成政策1600余条、服务指南783项,累计服务企业超7000次。同时,开发“AI+仑享厂房”应用,整合390家合规厂房资源信息,实现智能匹配推荐,极大提升了企业找房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