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政务服务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区政务服务中心”)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抓手,创新成立政务服务行业链联合党委,探索出一条以“党建链”引领“服务链”的有效路径,让“服到位、零距离”的营商环境品牌更加响亮。
织密“一张网”
变“多头管理”为“一体协同”
面对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跨部门、跨层级协调难题,传统碎片化会商机制存在响应滞后、权责模糊等短板?。涪陵区瞄准这一痛点,于今年10月创新性地由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整合区社保中心、区公安局、区税务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等9家关键涉政务服务单位党组织,成立了政务服务行业链联合党委。
该党委构建起“1+8”的“行业链”党建格局,凝聚了149名党员的力量。“联合党委的成立,相当于为政务服务建立了一个跨部门的‘指挥部’。”涪陵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清华介绍。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联席议事机制,定期研判和解决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从组织层面确保了跨部门事务“有人牵头、有章可循、有效解决”,为政务服务一体化协同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初步实现了从“各管一摊”到“一体作战”的转变。
建强“主阵地”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
有了强有力的组织核心,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效能?涪陵区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两类服务主阵地,推动服务模式从“等你来办”向“主动帮办”升级。
在线下,区政务服务中心优化升级了3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使其不仅具备党建展示、党员活动功能,更成为服务企业的“会客厅”和联合党委的“前沿哨所”。在这里,显著位置设立的“党建引领办”专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尤为引人注目。由各成员单位党员业务骨干轮流值守,专门受理复杂事项和群众急难愁盼,提供“一对一”全流程贴心服务。
同时,以企业服务专区为突破口,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流程再造。该专区被打造为“党建+业务”融合的主战场,科学划分为咨询辅导、受理审核、增值服务等功能区,并嵌入“链上服务”党员专窗。“过去办一件事要跑几个部门窗口,现在在一个专区就有党员专员全程跟进,感觉特别踏实。”刚办完企业开办手续的市民王成感慨道。
据悉,通过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该专区已实现26个部门900余项涉企事项“一窗通办”,企业办事体验发生了质的飞跃。
激活“先锋力”
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
党建工作的活力在于党员,效能发挥关键在于机制。联合党委充分激发149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了三支特色鲜明的党员先锋队,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最需要的地方。
“链式代办”先锋队瞄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复杂事项,提供“一项目一专员”的定制化帮办代办,让数据内部流转,让企业少跑腿;“政策速达”先锋队化身“政策快递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菜单式”宣讲,确保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快速兑现;“暖心护航”先锋队则整合窗口党员和社会力量,常态化提供预约、延时、上门、陪同等便民服务,将7×24小时“全时办”服务承诺落到实处。
为确保联合党委不是“空中楼阁”,涪陵区建立了组织生活“共过”、难点问题“共商”、服务活动“共办”、服务成效“共评”的“四共”工作机制;通过“链上议事厅”共商流程优化,通过“好差评”和“涪务监督码”共评服务质效,形成了党建引领下“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释放“新动能”
变“单体突破”为“全域跃升”
数据显示,企业开办平均时间从改革前的17.87天压缩至8.5天,跑动次数从3.53次减至1次,实现减时间42.19%、减跑动71.7%。“只进一扇门、只对一个窗、办成所有事”正成为涪陵政务服务的常态。
涪陵区以“党建链”赋能“服务链”,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更通过系统性创新,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具有鲜明涪陵特色的实践蓝本。随着改革纵深推进,这条党建引领的政务服务新路径,必将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