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莆田市各级残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政务服务,推动跨部门流程再造、协同机制创新和集成服务升级,实现“残疾人服务一件事”质效双提升。
深化政务改革 实现联动“一次办”
聚焦残疾人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环节多、材料繁”的痛点,加强与人社、医保、民政等部门协调,已成功上线运行“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实现了残疾人服务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的跨越式升级,将涉及残疾人的多项高频服务事项,如残疾人证办理、两项补贴申请、就业帮扶登记等进行“打包”整合,依托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平台等,统一“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申请表,申请人只需“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后台数据便会通过政务服务平台自动流转至各相关部门进行并联审批。此举不仅将原先需要跑动多次、耗时数周的业务流程压缩至“一次办结”,更从源头上减轻了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奔波之苦。
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办理“跑一趟”
按照“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间”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在各县级评定医院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受理窗口,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的“一条龙”便民服务,实现“最多跑一趟”。下发了《莆田市残联关于残疾人证办理推行“市内通办”和实行信息告知承诺制的通知》,把公示流程由审批前调整为审批后,在公示流程上做“做减法”提速增效,缩减了办证时限五个工作日,使办证服务等级提升到五星级(即办件)。强化对残疾人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对符合条件但尚未申领补贴的服务对象进行主动提醒和精准推送,确保各项惠残政策应享尽享。同时,对于有特殊困难、无法亲临现场的重度残疾人,还提供了上门评残、帮办代办服务,将便利直接送到家中,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强化督导体验 实现质效“双提升”
市残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在6-8月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进窗口走流程”现场办事体验活动7场次,通过化身“办事群众”,及时发现“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的难点、堵点、漏点,针对现场督导体验发现办事流程不够规范、一次性告知不够到位、办件量偏低等共性问题,推动协调解决各县区残联、评定医院、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涉及“残疾人服务一件事”问题24个;并引导窗口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推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工作人员实服务”,避免出现“来回跑”“重复跑”“多次跑”等问题,有力有效促进“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更加规范、便民、高效,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服务,推进“效能+省时省心”服务探索,让服务宗旨转化为服务效能,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有效提高“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办件量,第三季度全市办件量1549件,比第二季度比增343.84%。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