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展现东河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效,充分发挥全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共同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区政数局深入挖掘全区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做法,汇编形成《东河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本期共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例,聚焦东河区在政务服务领域服务创新实践,通过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服务升级打造出高效便捷、暖心贴心的政务服务新样板,加强东河区经济发展“软实力”。
目录
案例1:东河区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赋能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2:企业“点单”,环境“焕新”——东河区打造需求导向型政务服务新高地
案例1:东河区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赋能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河区2024年被列为“国家级铝业产业示范基地”,传统的政务服务模式已难以精准匹配铝产业链企业从洽谈引入、建设投产到运营发展的全流程、多样化需求。为此,东河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构建贯穿铝产业链企业发展全过程的现代化政务服务新体系。
一、主要做法
东河区聚焦铝产业这一主导产业,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集聚区域,围绕企业在谈、在建、在产“三在”关键阶段,系统梳理服务需求,精准提供政务服务,推动服务模式从“企业找服务”向“服务追着企业跑”转变。
服务前移,打造“零距离”服务前沿阵地。针对企业集聚、业务办理需求集中的特点,东河区推动政务服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全面梳理并公开企业高频办理的121项政务服务事项,明确办理标准、所需材料和时限要求,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发放《服务指南》等方式,确保办事流程公开透明。组建由市、区两级及产业服务专员构成的“三包一”帮办代办团队,18名专员形成“一企多员”专属服务模式,主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政策解读与全程无偿代办服务。2025年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50余次,覆盖相关企业130余家,实现了“企业不出门、办成所有事”,服务满意度达94.6%,有效打通了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清单引领,精准对接“三在”阶段需求。紧扣企业在洽谈引入、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三在”)不同阶段的核心需求,东河区系统梳理出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5类458项政务服务事项,并形成“责任部门+办理标准+时限承诺”的标准化服务清单。此清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办事导航”,也为部门划定了明确的“服务责任田”。通过政务新媒体等企业常用渠道精准推送,确保政策信息主动“找”企业,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聚焦企业项目审批、生产经营等高频事项,创新建立“会商联审”机制,推行“并联审批+一图指引”模式,变“多头跑、反复交”为“一次提交、同步审批、统一反馈”,企业办事时间平均压缩75%,极大提升了产业链运转效率。
链式思维,构建产业协同服务新生态。超越单一事项审批,东河区以产业链的整体需求为核心,整合政务服务资源,联动多方力量,构建协同服务生态。一方面,强化部门协同护航重点项目。整合26个职能部门资源成立“项目落地服务共同体”,并配套“专家智库+帮办代办”双支撑体系。专家团队提前介入项目洽谈和规划阶段,提供专业指导;帮办员全程跟进,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无偿代办服务,确保重点项目“落得稳、建得快”。另一方面,拓展多元赋能破解共性难题。联合金融机构,在政务服务中嵌入“企业开户+融资咨询”一站式服务;联动司法机构,提供“合同审查+纠纷调解”前置服务;汇聚律所、金融机构等专业力量,提供法律、知识产权、信贷等定制化服务包;创新“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模式,让企业静默享受政策红利。2025年累计为200余家产业链企业提供各类服务260余次,形成了“政府主导、机构参与、多元协同”的服务格局。
集成改革,按下“高效办成一件事”加速键。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推动政务服务向集成化、便捷化升级。通过设立综合窗口,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落地了“信用修复”“企业信息变更”“涉企不动产登记”等17个高频“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通过数据共享、表单合一、环节归并,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相关办件量已达9500余件,企业办事环节、时间和材料大幅压减,体验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取得成效
通过上述系统性、集成化的改革创新,东河区在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服务产业链发展方面,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的深刻转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政府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正在东河区加速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东河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经营主体关切,持续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一是深化数字赋能,拓展智慧政务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二是持续对标先进,查找短板弱项,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再深化、再完善。三是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常态化监测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响应企业新需求、新期待。通过不懈努力,全力打造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营商环境,为将东河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铝业产业示范基地”提供持久而强大的支撑。
案例2:企业“点单”, 环境“焕新”——东河区打造需求导向型政务服务新高地
面对辖区超万户存量企业和年增超千家市场主体的旺盛需求,东河区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坐等企业上门”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企业办事中存在的“多头跑、重复交、流程断”等痛点,本质是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感”。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东河区果断转变角色,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于2024年全面启动企业综合服务专区升级建设。此次改革的核心,是紧扣“企业点单、市场需求”这一指挥棒,以“企业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为导向,通过机制创新与数字赋能,着力缩短企业的办事距离、压缩等待时间,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单”的深刻转变,真正让服务围着企业转、要素跟着需求走。
一、主要做法
围绕“企业点单、市场需求”,东河区重塑服务链条,升级服务模式,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新体验。
深化“数据驱动”研判,让服务“预判”更前瞻。依托数据分析工具,东河区对2025年前两个季度市场主体准入与退出数据进行深度研判,精准识别“准入下降与退出下降并存”“个转企动力不足”“行业结构传统化”等关键堵点。例如,新设市场主体总数同比下降1.03%、注册资金下降15.52%,反映出创业意愿整体趋缓;“个转企”全年仅完成14户,流程复杂、成本偏高成为主要阻碍。基于数据洞察,迅速调整服务策略:强化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主导行业的政策辅导,推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线下辅助专区,提升申报成功率;针对电子营业执照普及率偏低(79.39%)的行业,加强宣传推广与操作指导,推动服务从“被动受理”向“主动预判、精准疏解”转型。
搭建“一站式”服务大厅,让企业“点单”更便捷。高标准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专区,集成9大核心功能板块,推动6家涉企审批部门及公用服务单位集中入驻,实现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等高关联业务“一站通办”。通过科学分区、清晰导引和自助设备,打造“进厅即定位、办事不绕行”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让企业根据需求“按图索骥”、便捷“点单”。
强化“数字化”智慧赋能,让服务“配送”更精准。构建“智能导办—精准推送—全链落实”智慧服务机制。推出“智能办事指南二维码”,集成1600余项事项办理细则,实现“扫码即办、一看就懂”。整合三级惠企政策生成覆盖22个产业的“政策二维码”,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通过“云直播+新媒体”等立体化宣讲,确保政策“礼包”精准直达、快速兑现,让企业“点单”后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
构建“全链条”协同机制,让需求“响应”更高效。围绕企业“谈、建、产”全生命周期,建立多维度协同服务机制。系统梳理重点产业链事项,整合涉企核心事项推行并联办理。横向联动银行、司法等机构嵌入专窗服务,纵向整合资源建立“基础免费+增值优享”机制。成立“项目落地服务联合体”,配套“专家智库+帮办代办”双支撑,为企业提供从咨询到投产的全链条、闭环式服务响应。
创新“沉浸式”监督模式,让服务“品质”更过硬。建立健全以企业体验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官”“营商环境体验官”等多种活动,邀请各方代表“沉浸式”体验服务,找准真问题,推动真整改。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诚信建设投诉窗口”,建立兜底负责和全流程闭环处理机制,确保企业“点”的每一个“单”都能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
拓展“多元化”服务场景,让办事“触点”更广泛。积极推动服务向外延伸,打破时空限制。在园区组建专业化帮办团队,提供“一对一”指导。推进“政务+金融”合作,在银行网点设立政务服务专区,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大幅提升涉企主题事项办理效率,争取特色主题“一件事”成为市级试点推广。
夯实“制度化”规范基础,让运行“底盘”更稳固。制定实施帮办代办、容缺受理、首问负责等20余项配套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服务、以规范提效能”的工作格局。设置预审窗口提供“一站式”前端服务,确保企业“点单”流程顺畅、基础牢固。
二、改革成效
协同响应持续深化,“接单”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厘清部门职责、强化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复杂涉企事项的“并联审批、同步办结”范围不断扩大。“项目落地服务联合体”规模有效扩充,专家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对企业复杂“点单”需求的响应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显著提高。
服务网络不断拓展,“配送”范围广泛延伸。“政务+金融”专区成功扩容,更多高频服务事项已便捷入驻银行网点。园区服务改革持续深化,新增的专业化帮办队伍已投入运营,园区事项办理率实现大幅跃升。“点单”式服务的覆盖范围显著扩大,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与可及性进一步增强。
监督反馈有效优化,“用餐”体验切实保障。通过健全“多种体验活动”问题整改台账和销号管理,确保发现问题100%整改到位。“办不成事窗口”和“诚信建设投诉窗口”的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并运用大数据分析预判服务痛点。“政务服务体验官”等队伍持续扩大,多元主体参与监督的格局初步形成,定期形成的服务质量分析报告为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点单”后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稳步提升。
东河区将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努力打造一个真正响应企业呼声、满足市场需求的营商环境,让“企业点单、政府服务”成为区域发展的鲜明标识和核心竞争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