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市场监管系统打破“重处罚、轻服务”的传统模式,创新构建“体检式监管 服务型执法”新范式,以“把脉问诊”替代“粗暴检查”,用“精准服务”破解“企业难题”,在守护市场秩序与助力企业发展间找到最优平衡点,实现监管执法效能与服务水平“双提升”。
事前“把脉”:为企业筑牢风险防线
“以前怕监管上门,现在盼着‘体检’来!”通辽市现春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当地企业对监管模式转变的认可。为从源头规避经营风险,通辽市市场监管系统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为企业量身定制“健康保障方案”。针对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梳理形成涵盖25大类、575个小项的“体检清单”,通过市、旗、镇三级联动,对企业证照有效性、生产流程合规性等开展“全方位扫描”,确保隐患问题“一次查清、一表列明、一体防范”。在特种设备领域,“行政监察+技术支撑+行业自律”三位一体模式落地见效,专业人员上门“会诊”,推动安全责任扎根生产一线。
智慧手段为监管提速增效。科尔沁区推进“厨房云直播外卖放心点”工程,657家餐饮单位后厨全程“亮”在阳光下,监管人员线上“抽检”、消费者实时监督,食材清洗、菜品制作全流程透明,既守住“舌尖上的安全”,也为外卖商家赢得信任。通辽市还推出“企业点单、服务进企”机制,将31项高频服务事项纳入“清单化”管理,从登记注册到信用维护提供“一对一”帮扶、“点对点”指导。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中心联动89个基层服务站,将维权时间从90天压缩至60天,为企业创新解除后顾之忧。
事中“靶向”:让执法兼具“力度”与“温度”
“多亏了‘柔性执法’,给了我们整改的机会!”一家因标签瑕疵被警示告诫的便利店店主感激道。通辽市制定《市场监管领域容错纠错柔性执法“五张清单”》,对轻微违法行为不搞“一刀切”,通过说服教育、约谈指导等方式引导企业整改;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则以“四个最严”标准严肃查处,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在减轻企业负担上,通辽市精耕细作。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除特殊行业外,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执法”,让企业安心搞生产。跨部门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通辽市现春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算了笔账:“以前要应付多个部门检查,现在一次搞定,省下的时间能多接两笔订单。”
为助力个体工商户“蝶变升级”,通辽市建立“个转企”培育库,推出“审核合一、一窗通办”服务,还联动金融机构推出“个体蒙信贷”。2023年以来349户个体户顺利转型为企业,2059户个体户获得6.7亿元贷款。不少经营者感慨:“转型升级的‘门槛’低了,底气更足了!”
事后“康复”:助力企业走好发展新路
“处罚不是目的,帮助企业规范发展才是关键。”通辽市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该市创新推出“康复式”回访制度,将执法案件分为7类、3个回访等级,对被处罚企业定期“回头看”,协助其找准问题根源、完善管理制度。“执法人员不仅指出问题,还手把手教我们整改,现在公司管理规范多了。”一家曾因合规问题被处罚的企业负责人说道。
此外,通辽市还制定经营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引与清单,按普适性、专适性分类开展指导,帮助企业筑牢“信用防线”,实现“处罚—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从“事前把脉”到“事中靶向”再到“事后康复”,通辽市以“体检式监管 服务型执法”为抓手,绘就市场监管与企业发展“双赢”新图景,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持久动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