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锦州市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以经营主体降本增效为核心,以提升经营主体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聚集市场、政务、法治、人文四个环境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向好向优,为高质量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坚持降本增效,推动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

  持续优化市场准入退出,推广“个转企”直接变更登记,省去原个体工商户注销流程,实现“个转企”登记的提速升级。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周期登记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证照联办”,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公平竞争智慧化辅助审查平台,实现对涉企政策措施和招投标公告的智慧化监测。深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后补助、新认定的瞪羚企业后补助等70项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惠及2200余户企业。推动人才宜居、个人创业政策“直达快享”,发放贴息贷款资金8.4亿余元。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省率先完成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标准3.0的升级改造。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政务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夯实政务服务事项基础。开展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十八统”攻坚行动,市级50个部门对照全省1620个政务服务事项开展标准化梳理,统一制定市、县、乡3级18项主要办理要素实施标准。持续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创新推出委托办理、潮汐办理等11种职能转变方式实现事项“应进必进”,创新建立市纪委监委驻点监督机制、审批部门印章集中管理制度等8项创新举措,精准管控行政审批廉政风险。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新增建设“企业迁移登记”等7个重点事项上线运行。充分释放数字赋能效应,建成数据授权服务管理平台,为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合法合规应用数据提供授权管理服务。目前,平台认证用户数量达到3928人,授信金额达2447.2万元。强化“12345+专线”“12345+网格”等工作机制,创新建立“领导干部热线接听日”“首问首接+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制、疑难诉求多部门会商等机制,进一步提升12345平台诉求办理效能。

  坚持公平公正,推动法治建设良好日益凸显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30个市直部门动态调整了行政裁量权基准,涉及执法事项3067个。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目前全市各部门通过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制定抽查检查计划255个,其中联合任务数量156个。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涉企行政检查,目前,32个市直行政执法部门中已经有28个按要求纳入“互联网+监管”系统。探索实行远程监管、无感监管等非现场监管方式,公安和交通运输2个领域应用了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共计896个,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整治招标采购领域突出问题,全市范围内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治理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等五个方面十八类问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24年我市4家商标代理机构、9名商标执业代理人信用等级被评定为A级;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办理知识产权商标案件11件。

  坚持惠企利民,推动人文关怀氛围愈加浓厚

  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按照属地原则对6家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核查治理。深入开展信用修复“一件事”,明确我市信用修复服务范围、线上办理和线下办理程序等。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信用信息修复637条。开展营商增值服务,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营商增值服务专区”,设立涉企高频事项“二维码展墙”,选派“营商增值服务专员”提供全要素辅导和指导。保障人力资源供给,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市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9.24亿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200万元。实现来辽在辽外籍人员工作许可证与社保卡融合集成,拓宽社会保障卡在各民生领域应用。全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73场,提供岗位需求8.89万人次,帮助各类经营主体解决用工缺口2700个。开展“政企会客厅”活动,邀请驻锦商协会代表、企业家代表召开座谈会,共汇集企业需求建议42条,进一步拓宽政企沟通渠道。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