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新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与地方性法规衔接?给民企带来了哪些红利?如何真正落地见效……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一:新法框架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部法律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下来,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问题二:新法的里程碑意义在哪里?

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

问题三:新法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哪些红利?

新法以立法刚性为民营经济“固本培元”,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构建起全面的法治保障体系,给民营企业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红利。如在市场准入领域,全力保障民营企业能够公平、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投资方面,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融资层面,着力提升民营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与便利性;科技创新和海外投资经营方面,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组织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引导企业在海外合规经营;权益保护方面,重视保护民企的新型权益,强调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等。

问题四:新法如何与地方性法规衔接?

新法具有明确的上位法地位,是地方立法必须遵循的根本规范依据,国家要推动各地立法机关建立“同步修法+跟踪评估+政策反馈”的闭环制度,地方需对现行法规进行系统性的合法性审查和一致性清理,还应鼓励地方探索差异化创新,通过“国家立法定框架+地方规则填细节”的模式,实现法律统一性与地方特色的有机衔接。

问题五:新法如何更好地推进落实?

几点建议:一是穿透式监督体系。通过第七十一条至第七十四条确立行政追责机制,将违法设置市场壁垒、拖欠账款等行为纳入问责范围,与第五十三条的投诉举报机制、第六十六条的检察监督形成闭环链条,形成“问题发现-政府整改-司法兜底”的闭环。二是标准化执法程序。第五十条确立“最小必要干预”原则,第五十二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通过规范自由裁量权压缩执行偏差空间。三是数字化执行监测。建立政策执行数字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各地执行情况,对异常指标自动预警;同时配套建立执行效果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通过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确保政策落地不走样。四是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在推进落实过程中,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定期开展政策执行满意度调查、建立企业家监督员制度等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来源:国脉智库综合整理,素材来自官网媒体/网络新闻

备注:营商环境热门问答为国脉智库围绕重要政策、行业热点、关注焦点等,依据官方公开资料精心整理的问答类文章,旨在成为用户了解营商环境领域关键信息的可靠助手。该类文章将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与形势变化,不定期进行更新。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营商环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民营经济、产业发展、数字企业等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数据智能评估系统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城市、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