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审批流程复杂、监管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深做实“一改两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做到合理“放”、全面“管”、努力“服”,全力涵养助推企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行政审批新气象。

  合理“放”,优化审批环节,营造宽松有度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作为“为企优环境”的重要构成之一,承担着为企业成长输送“阳光”“雨露”和“养分”的重任。芜湖市生态环境局致力于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合理调整下放审批权限,营造宽松有度的政务环境。一是打造高效审批事项。以提高审批效率为目标,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不断精简审批环节与材料,将环评报告书的审批时限从法定6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对37类环评报告表实施告知承诺审批“即来即办”,排污许可证延续审批“1日办”。今年以来,共办结环评审批项目218个、承诺审批项目27个、排污许可延续56个。二是拓宽联合审批领域。联合市卫健委建立联办事项清单,在医疗机构许可事务上,创新实行环评与预评相结合、放射诊疗许可证与辐射安全许可证相结合,做到“两评同审、两证同办”,充分发挥了“1+1>2”的联合简化作用。三是优化分级审批权限。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高质量发展环境管理的若干意见》,探索利用环评审批权限、推行告知承诺制、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自贸区发展。今年以来,自贸区芜湖片区共审批环评项目65个、核发排污许可证24个。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和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将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审批权限和排污许可证受理权限分别下放至对应县市区生态环境分局,让企业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今年截至目前,各分局共审批环评项目251个,核发排污许可证168个。

  全面“管”,公开公平公正,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执法监管严字当头。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现场执法检查,着力整治既无相关手续、又无污染治理设施的“散乱污”企业,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为守法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环评监管以质为先。严格规范环评编制行为,确保环评资质许可取消后,环评质量不下降、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不降低,有效维护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今年已组织3次环评专项检查,对存在违规行为的4家环评单位予以扣分,退回存在重大问题的环评报告3本。三是处罚裁量宽严有度。对标对表《安徽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等文件,明确轻与重不同情形的不同规定,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宽严相济执法,确保合理压减并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同时,结合监督帮扶、约谈等措施,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为创优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努力“服”,主动创新高效,营造人民至上的人文环境。一是主动服务。开展“招商引资如何把好环保关”宣讲、“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解读以及各类环保政策宣传,邀请自贸区芜湖片区环保人员到市局“跟班”学习,全流程参与审批过程,帮助提升审批能力。对全市招商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前介入,主动靠前指导,做好“双招双引”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二是精准服务。制定并印发《芜湖市生态环境系统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过优化审批、规范执法、环保上门服务等措施,着力解决民企在发展中遇到的环保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三是容缺受理。积极探索容缺受理机制,对具备基本条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等审批事项,允许申请人在作出按时补正申请材料的书面承诺后,予以受理并进入审批环节,待材料补齐后作出审批决定,用“时间差”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办事。目前,已容缺受理审批事项19件。四是创新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坚持环评技术评估服务不打烊。通过环评资料“云受理”、通过拟建项目现场视频和图片资料“云踏勘”、视频会议“云审查”等方式,开展线上“云评审”,保障重点项目环评审查工作顺利开展。线上评审,线下落实,仅今年4月全市就开展了4场线上评审会议,不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更节约了评审成本,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