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的网络交换机等强项产品继续在市场上保持领先优势,新兴产品市场也开拓很快,用于固网支付的ePOS电话支付终端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40%。同时,海外市场也逐步拓展,为俄罗斯运营商专门定制的首批6000台无线监控产品已顺利出口。”回首今年发展业绩,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奕豪颇感满意。

  凭借在网络交换机等方面自主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福建省首批三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之一的星网锐捷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去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星网锐捷的销售收入仍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今年1-9月,销售收入增长超过30%。

  正是在星网锐捷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电子信息产业在海峡西岸迅速崛起,成为我省产业门类中规模最大、带动面和影响面最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已由30年前的几乎为零上升到近10%,为海西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从发展历程和产业结构来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从侧重制造业(硬件)到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等多业并行的阶段。

  1981年2月,我国电子工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成立。此后,一批合资、独资企业迅速落地成长起来,如成立于1985年、在中国彩电工业发展史创造了20多项“第一”的厦华。

  省信息化局局长卢增荣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两岸关系的松动,我省充分发挥独具的“五缘”优势,抓住机遇,承接了第一波台资产业转移,以冠捷、中华映管等为代表的上千家台资信息产业企业纷纷落户。其中,有些是产业链整体引进,如冠捷及5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显示器产业链,年产值已近500亿元,我省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基地之一。

  德国西门子、日本富士通、美国戴尔、日本JVC等诸多跨国公司也纷纷布局福建,仅上世纪90年代初期,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电子企业即达10多家。与此同时,以万利达、飞毛腿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摸索、打基础,90年代的培育、成长,福建软件业进入新世纪后开始发力,近几年来销售收入平均增速达31%,2008年销售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并涌现出福大自动化、瑞芯、新大陆、网龙、星网锐捷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骨干企业。

  从发展形态上来看,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从“单打独斗”到整合联动、集聚发展的阶段。

  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聚集度越来越高。在区域分布上,福厦沿海成为主要聚集区域,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五个市的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7%;福州、厦门两个市的软件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0%。在产业链上,已基本形成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移动通信产品、数字视听产品三大产业链,年产值占全行业约70%;此外,还形成光电子、智能小家电、计算器等特殊产业链。

  产业集聚带动了作为载体的产业园区的不断壮大。目前,福建省已建成福州(马尾)显示器产业园、福清显示器产业园、厦门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莆田液晶显示产业基地等五个国家级产业园区。2004年,福厦沿海地区被列入全国首批9个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依托于此,福建省基本形成了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福厦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集群、厦门移动通信产品产业集群、厦漳数字视听产业集群、漳州智能小家电产业集群、莆田电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福厦软件产业集群等七大产业集群,涉及骨干企业30多家,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80%。

  从产业贡献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01年整个产业销售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2005年突破2000亿元,2008年突破3000亿元。“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有很大提升。近年来,福建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则是年均增长30%以上。”卢增荣介绍说。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依然保持稳健发展。2008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总收入3100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150亿元,同比增长11%左右;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36.4%。今年,软件及系统集成业尤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1-9月,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0%。

  目前,福建省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七位,软件业位居第九位,信息化水平位居第七位。《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提出,到201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600亿元,年均增长22%;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正迎来跨越式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