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 2022年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2年6月29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晓芳

  一、全市营商环境整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营商环境各项政策举措和市人大《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推动首府营商环境大幅改善。2021年,我市在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综合得分为76.70分,排名第二,比自治区平均分67.31分高出9.39分。评估中,有13项指标属于自治区优秀指标;开办企业、纳税、办理破产、获得信贷、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包容普惠创新7项指标荣获自治区金牌指标。2022年,我市继续围绕问题,破阻补弱,对标先进,追赶超越,推动首府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一)树立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

  1.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调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年以来包钢书记先后三次进行批示和会议安排,贺海东市长召开常务会研究了相关工作,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破解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根据工作实际,今年上半年及时调整和优化了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细化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充实了工作专班人员力量。各成员单位也明确了专门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同时,实行常态化调度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27日召开营商环境调度会,听取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实行台账管理动态销号。一是对2021年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报告中反馈我市的97项问题,列出整改清单,限定6月和12月两期完成整改销号,目前已完成12项。二是落实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的181项落实举措,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细化为236项举措,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进行月调度和季度报送。目前,已通过自治区销号任务30项,预计6月底再上报销号任务82项,完成销号任务60%,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3.坚持服务转变作风。一是切实增强做好营商环境服务主动性。上半年,市优化营商环境专班主动对接企业14次,3次实地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反馈问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困。二是聚焦项目开复工,加快项目手续办理。积极解决中梗阻和卡点问题,先后梳理出市本级及各旗县区、开发区、和林格尔新区存在各类堵点难点重点项目114个,累计组织召开全市2022年重点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推进会4次,为107个项目解决了手续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率达94%。三是加大督查督导力度。市优化营商环境专班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开展不定期抽查和督查,对工作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实时跟进督导,对土左旗、和林县等旗县区政务大厅明查暗访5次,有力推动和改进了工作作风。

  (二)立足服务提能,建设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1.“一网办”“一次办”“掌上办”“帮您办”业务深入推进,服务便利度持续改善。“一网通办”方面,事项已提升至669项,全程网办事项590项,掌上办事项431项,完成年度任务89%。“一次办”方面,在全面落实自治区103项“一件事、一次办”基础上,新增了10个事关群众办事的高频事项,其中包括: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推动“交房即交证”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窗口延伸至房企签约中心;完善“出生一件事”、“入学一件事”、“就业一件事”、“退休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成熟套餐;完善“承诺制提前开工”“拿地即开工”“区域评估”“标准地”等改革事项;推动“同城通办”“四城通办”“跨省通办”等多层级区域互联互通。“掌上办”方面,聚焦政务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城市大脑3.0版和手机端“爱青城”APP,拓展“指尖办”事项范围达到431项。“帮您办”方面,扩大“帮您办”工作队伍,强化“帮您办”工作队伍的激励引导,定期公布并表彰服务企业优秀个人和团队。

  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向新签约、新落地企业派驻“企业帮扶管家”,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目前,证照分离新设立企业数量20220户,惠及企业12857户,告知承诺5382件,直接取消审批9929件,审批改为备案15015件,优化准入服务43281件;进一步梳理备案、登记、年检、认定等部门管理措施,精简不必要的环节,压减办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线上办理率达到96%。社会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不超过60个工作日。区域评估评价事项汇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有113个项目使用区域评估成果,为企业节约成本345.7万元;制定《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编制导则》,推动8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运行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现“一网选中介”;推行政务服务大厅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成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回访督查组,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100%;完善“12345”接诉即办平台建设,设立企业热线专席,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

  (三)强化资源配置和政策落实,着力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1.做好市场“准入”“准出”“准赢”工作。在“准入”方面,破除隐形准入壁垒,取消差别待遇和歧视性条款。推行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网办、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电子营业执照同步申领的“零见面办照”。截至目前,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设立登记注册19041户。完善“一表填报”工作机制,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网申请、一次填报,多项联办、0.5日办结服务。在“准出”方面,企业注销“一件事”实现企业清税证明实时传送企业登记业务审批平台,申请注销“清税证明”免提交,使企业“进的来、出的去”。在“准赢”方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累计“不见面”开标项目191个;完成中小企业采购金额2.8亿元,占实际采购金额的74.36%。

  2.加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和我市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延长2022年呼和浩特市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续缴期。积极做好留抵退税,5月份增值税留底退税时间压缩至0.84天,最优实现当天到账。各办税厅建立“一站式”税费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厅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邮寄送达,所有税费事项最多跑一次;大力推广“非接触式”办税,5月份网报申办率达到99.81%;启用“税企远程可视化交互平台”,实现远程帮办和远程风险核查。

  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持续开展履约践诺行动。推动土左旗、经开区等地区及时兑付招商引资奖励资金。二是深入推进全市政务诚信建设。制定《呼和浩特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12345政务便民热线关于政务失信举报实施方案》,设立“政务失信举报专席”,受理“政务失信”问题。三是扩大信用应用场景。推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过程中查询使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扩大信用结果应用。四是修复重塑信用。通过“信用中国协同工作平台”为市场主体累计提供信用修复服务837次,完成信用修复475条。

  4.提升市场监管质效。一是落实常态化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大数据等新型监管模式,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努力做到“无事不扰”。今年,全市共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任务224批次,其中跨部门抽查计划30个批次。二是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嵌入行政事项业务办理系统和执法监管系统,构建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了沙盒监管对象库,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

  (四)坚持宽严相济,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1.坚持包容审慎依法行政,精准掌握执法力度和温度。为市场主体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市检察院设立了知识产权检查办公室,市中院正在筹建知识产权保护法庭,市市场监管局正在申报中国(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

  2.建立办理破产联动机制。印发《破产审判实务流程指引》,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队伍建设,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加快简易破产案件办理进度;持续推进“呼法破产云平台”信息系统的常规使用,建立健全常态化的企业破产府院联动工作机制。

  3.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制定《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强化善意文明执法理念,印发《呼和浩特市关于推进“柔性执法”做好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推动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业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五)坚持双向发力,营造更高水平的开放环境

  1.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指导和林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不断完善“两平台六体系”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加速集聚。目前,综试区累计引入跨境电商企业120家;综保区1-5月份完成进出口额27.87亿元,增长25.8%;今年以来,“青城号”中欧班列实现了常态化稳定运行,累积发行6列(每月1列),运送货物448标箱、货值达835万美元,有力保障了我市外贸供应链的持续稳定。

  2.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结合“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业务改革方案,大力向企业推广汇总征税、电子支付、自报自缴等便企利民措施。赛罕海关5月新增进口汇总征税报关单2票,货值248万元;机场海关清退保证金110笔,共计944.59万元。引导企业通过“互联网+海关”、单一窗口线上办理业务,指导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前四个月赛罕海关签发RCEP项下优惠原产地证书54份,货值505.6万美元。提高跨境贸易海关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多证合一”途径备案比例,目前,赛罕海关通过“多证合一”途径办理报关单位备案294家,占报关单位备案比例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

  个别部门“靠前服务意识”不强,还处在“企业群众需要、我们尽力提供”的阶段,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创新思维不够开阔,习惯于上级部署,跟跑、照搬、借鉴较多,缺乏原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

  (二)办事服务体验还不够好

  部门间信息壁垒依然存在,数据共享应用还不充分,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间信息互联互认程度较低,“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尚未完全消除。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本领恐慌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

  (三)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些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要件多,仍然存在审批时间长、中介费用高、需要提交多套材料等情况。旗县政务服务全程网办占比不高,流程繁琐程序不优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实现“群众少跑路、数据来跑腿”的目标任重道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营商环境,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强引擎”。我们将对标先进,学习至诚至信的服务理念,强化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真心服务、一线服务,消除营商环境“中梗阻”,努力当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引路人”“推车手”“店小二”。

  (一)坚持政策导向,加大在重点领域保供惠企

  全面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和我市稳经济大盘会议精神和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扎实推进稳经济各项措施,确保政策及时、足额、高效惠及市场主体。

  (二)坚持全面优化提升,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继续优化政务服务系统模块功能和审批流程,推进各部门数据共享应用,提升政务服务网办率,确保年底前实现“一网通办”事项提升至750项,“全程网办”事项提升至560项,“掌上办”事项提升至500项。推行政务服务“政银合作”,在有条件的银行网点探索推行政务服务进驻银行智慧柜台。

  (三)坚持市场导向,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守好“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为好”的界限,在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前提下,能够交给市场的,全部交给市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大数据、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等新型智慧监管模式,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四)坚持法治思维,切实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牢牢把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加大各类市场主体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产权司法保护,严惩侵犯产权行为。加强对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对超期未结执行案件进行彻底排查,重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大的群体性案件及涉民生案件,进行集中攻坚,逐步消减历史积案,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指导下,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聚焦短板弱项,突出整改落实,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