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市财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以风险补偿机制和贷款贴息补贴为基础的“壮大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创新财政支持工具,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贡献财政力量。

  一、坚持增质效,运作机制更加优化。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增管理质效,建立并完善成都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管理制度,丰富贷款扶持产品、增加支持企业种类、扩大合作银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质效。二是汇聚金融资源,增服务质效。市级财政联合区(市)县,通过鼓励担保机构提供跨区域担保业务、资金池为金融机构分险等举措,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动性,逐步形成“财—银”“财—银—担”“财—银—保”等多种合作模式,促进金融机构间有效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做大业务规模,截至目前壮大贷合作金融机构已达到30家。三是强化绩效意识,增资金质效。将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市级统筹资金的受托管理费用与银行贷款余额对应的风险补偿资金市级份额相挂钩,并对合作金融机构实施考核,充分调动相关主体参与积极性,共同推动“壮大贷”提档扩面,截至2021年底,实现市、区(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放大6.7倍。

  二、坚持稳中小,关键主体更加优先。一是注重普惠度,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壮大贷”累计放款3137笔、151.89亿元,在贷余额41.29亿元,惠及758家企业,其中2021年共计为381户企业新发放贷款586笔、42.63亿元,服务企业数量与贷款金额较2020年分别增长14.4%、23.7%。二是注重精准度,服务对象更加聚焦。着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引导“壮大贷”产品持续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发挥资金规模效应,2021年,共计为314户先进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485笔、36.05亿元,占比84.56%;为2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31笔、3.95亿元;为66户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93笔、10亿元。三是注重纾困解难,服务方式更加灵活。为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困难,将暂时困难但有望恢复的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纳入支持名单;在“壮大贷”产品的基础上增设“抗疫贷”产品,成都市级财政资金风险分担比例提高30%—100%,单户企业每年授信最高额度为1000万元。

  三、坚持“降负担”,融资成本更加优惠。一是降门槛成本,提升优惠贷款可及度。积极推动市、区(市)县两级资金池联动,协调相关区(市)县增配资金池额度,推动金融服务下沉,确保融资优惠覆盖更多企业。二是降低操作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时效性。依托“成都工业金融服务援企平台”部署“壮大贷”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完善融资需求精准匹配功能,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功能,企业申报贷款更为便捷,2021年服务各类用户次数超400次,平台注册用户1018个,上线以来累计为474家企业放款1025笔、70.1亿元。三是降融资成本,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将让利贴息措施叠加效益嵌入壮大贷产品设计中,集成银行降息、担保让利和财政贴息三方优惠,市级财政按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金额不高于50%的比例给予贴息补助,单户企业最高可达80万元;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明确利率上浮上限和担保费率上限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愿贷敢贷、推动贷款产品降本扩面,子产品“抗疫贷”最低利率仅3.915%,担保费率最高不超过1%。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11.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