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投资兴业的土壤,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经济政策风向的重要窗口,2021年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更多积极信号。不断优化的营商“软”环境持续提升中国发展“硬”实力,给世界带来稳定预期和重要机遇。

  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红利加速释放,归功于“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各项制度安排落地生根。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同步实施,以法治建设为市场主体发展厚植土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减8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127条,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自贸试验区再次扩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式起航,服贸会和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行中国以真招实策向世界宣示开放决心。

  中国营商环境改善获得了国际认可。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1位,中国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为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落实中办国办文件对《中国企业报》提出的调研和宣传任务要求(中发[2017]25号和中办国办[2018]—4号),《中国企业报》集团组织调研组分头深入地方一线,进行营商环境实地调研,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布了228个营商环境城市调研案例。在此基础上,按照政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和法治环境五个维度,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评价,推选出年度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30佳城市(地级市10佳、县级市20佳)。

  希望能以此为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园区管委会提供可参照对标借鉴的标杆,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有序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与社会氛围,并通过财政、金融、税收、工商管理、人才、就业等政策的引导,推动企业加快自身核心技术研发,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规模,不断提高抢占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夯实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光明前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

  一、2020—2021年企业营商环境优化主要成效与亮点

  报告发现,从市场主体的视角看,2021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存在“减证”“增效”“提质”几个方面的主要成效与亮点:

  1、“减证”工作成效显著,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放宽。平均所需办理许可证数量及时间显著减少。从市场主体的反馈来看,平均所需办理许可证数量与各类许可证办理所需时间均同比下降。

  2、“一网通办”实现率大幅度提升。网上办事大厅的知晓率大幅提高,使用率超过一半,正在进入大规模使用阶段,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压缩一半以上。

  3、减环节压时限,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办成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的比例大幅提高。超七成的市场主体办事实现“一窗办理”,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提升。

  4、规则逐渐公开透明,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公平公正监管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不断加码。各地均颁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确立了“放管服”改革关键环节的基本规范。在监管方面,“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逐步成为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和手段,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取得成效,市场主体活力及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5、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一是促创业,市场主体总量实现翻番。二是保就业,市场主体员工规模逐年扩大。三是稳增长,近半的市场主体业绩变好。四是调结构,服务业市场主体占比显著提升。五是促创新,近半的市场主体有进行创新。

  从市场主体的视角看,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有以下可行性方向:第一,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第二,继续推进信用监管政策落地,建设竞争中性的营商环境。第三,通过“提升政务服务”与“开放市场领域”的组合拳,持续助力市场主体发展。

  二、2020—2021年各地进展及典型案例分析

  在2020年工作的基础上,全国各地对2021年商事制度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各个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课题组从全国各地选取综合表现突出的30个标杆城市作为典型案例,从政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环境、融资环境、法治环境五个维度,重点展示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思路、推进步骤、改革亮点及改革成效等,并选取部分城市探索实施的差异化及针对性措施,供有关城市学习参考借鉴、复制推广并创新推出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改革举措。

  1、政策政务环境。即地区行政事务的发展水平,包括开办企业的便利化、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企业所需承担的税负水平等。

  从调研中可以看到,各地职能部门正在下大力气优化窗口服务,力争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

  在河北唐山,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围绕打造一流审批环境,切实增强了窗口服务工作“争第一、创唯一”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开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塑树8个标杆。与此同时,还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企业开办标准化改革等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动重点环节关键领域取得多项新突破。

  在福建龙岩,为方便群众办事,市委市政府发布实施了“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政府服务规范标准,并创新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审批服务机制,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改进服务评价模式,自2020年以来,全市共梳理了101个“一件事”套餐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开办所有事项最快2小时内“一次办全”。去年,“12345”及e龙岩互动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28.76万件,满意率99.87%。

  在河南新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所有审批时限一律压缩到法定时限50%以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取消了申报和证明材料近2000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不见面审批”占比91.83%,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达到87.48%,实现了企业开办1日办结、最快半日办结,今年新乡市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6万户,比去年年底增长8.63%。

  在山东曲阜,市委市政府不断创新实施企业开办流程再造,相继推出交房即办证、拿地即开工、一天开办企业等创新模式,同时,还认真梳理了投资项目相关审批事项,通过加大前期辅导等形式,自我加压,主动降低办理环节的服务时限,让更多项审批事项走向“即”字号快车道。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县域百强第40名,群众满意度位居山东省第6位。

  在湖南株洲,推行了“领照即开业”改革,并联办理涉税事项、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工商注册实现“1天领照”;针对一些短期内准备和提交材料有困难的企业,在不影响审批主体条件的情况下实行容缺受理;对服务于疫情防控的企业和项目实行秒批办、帮代办,并安排工作人员送证上门??多部门积极推行线上全程办、预约错时办、特事秒批办、容缺承诺办、专人辅导办、主动帮代办等一系列举措,获得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

  2、市场环境。即地区市场化发展水平和程度,包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产品市场化的发育程度。

  在河南鹤壁,积极探索保护市场主体新模式,为全市的重点企业配备了974名服务管家,构建了“管家搞服务、单位当后盾、部门做配合、政府办好事”的服务机制,帮企业谋发展、提信心。针对企业发展信心不足、方向不明等问题,服务管家深入调查研究,为企业讲政策、理思路,帮助企业建立发展规划,树立心无旁骛、聚焦主业的发展理念,带领企业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着力解决人才问题等,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发展信心。

  在广西来宾,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来宾市制定实施了《2020年来宾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将各项改革任务进行清单化分解,狠抓工作落实,并成立优化营商环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企业标准化、特种设备等8支服务小分队,主动为各类市场主体排忧解难、嘘寒问暖、解疑释惑,并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制服务措施,助力企业尽快走上复工复产“行驶车道”和创新发展。

  在湖北潜江,建立完善了“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真正做到合同履约100%、政策兑现100%、失信治理100%。并由潜江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潜江市公安局、潜江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潜江市应急管理局、潜江市消防救援大队五部门联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活动,主要对企业登记事项、公示信息、消防安全、是否存在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事项进行了检查。多部门同时“进一家门,查多项事”,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市场主体一致称赞。

  在山东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进了重点实施双百工程,推出100项“一件事”主题服务和100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并推进商事登记改革,实施4减1送政策。

  3、社会服务环境。即地区公共事务的发展水平,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地区文化开放程度、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在安徽亳州,生态环境局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赴多家企业,就国家“四送一服”及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就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和现场交流,对企业下一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指导,彻底解除企业家心中的疑惑。企业代表表示,企业反映的问题引起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在平台给予了认真回复,目前反映的问题已得到圆满解决。市局再次组织现场帮扶,让企业感到很温暖。

  在陕西延安,利用“提升智慧延安”建设来提升治理效能。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在政务、教育、农业、医疗、企业、社区、生活方面全方位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依托12345智慧政府服务平台,建成“延安城市大脑”,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研判、应急预警和综合调度,群众诉求一号受理,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020年延安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在河南周口,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支持服务“六稳”“六保”,通过优化审批程序、优化监督程序、优化核查登记程序,打造营商环境,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实施环评豁免管理及告知承诺制审批,明确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10大类30小类需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予以环评豁免管理,并力争做到环境执法监督与帮扶两促进,引导指导相结合,极大程度上实现了污染治理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明显提升。

  在湖北咸宁,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医护产业发展,指导相关企业通过实施扩产、转产、新建等方式扩充产能,在对外联系通道不畅期间,发动广东商会协调外购贴条机10台,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邀请省药监局专家来咸宁为金士达、爱科等企业现场指导,提供检验、灭菌等资源的整合方案,开通疫情应急审批绿色通道,指导企业取得医用防护服的生产许可资质。

  在四川攀枝花,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用“线上服务系统+线下服务大厅”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服务。线上,企业可在网上登录攀枝花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查询政策通知、办事指南,填报企业诉求。线下,攀枝花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大厅设立多个服务窗口,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管理咨询、法律顾问、项目资金申报等各类专项服务。目前,已有400余家企业入驻该平台。同时,该平台还涵盖融资服务、财税服务等十二大服务体系平台,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4、融资环境。即影响企业筹资活动的水平,包括是否有宽松的投资环境、手续是否简便、融资难度和成本、有无优惠政策等。

  在河北保定,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简化土地使用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县级组卷时间压缩至2个月以内,市级审查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大力实施非公有制企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计划,进一步改革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机制,畅通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渠道。

  在湖南省张家界,实施“个转企、小升规”专项行动,扶持发展“小新星”企业,推进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打好解难纾困、援企稳岗、减税降费、金融让利等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特别是涉旅企业对冲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深化商事改革,简化市场主体准入条件,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完成,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力争今年市场主体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在浙江衢州,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个又一个领军企业落户衢州。衢州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2020年新落地数字经济服务项目116个,启动与阿里的第四轮战略合作,网易严选、中兴克拉等一批数字经济知名企业和项目也落户衢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排名浙江全省第二。

  在湖北荆门,为解决银企对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湖北荆门市创新打造了“荆E融”,全市23家职能部门、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打破信息壁垒,促进金融交易双方有效对接,解决了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实、信用不足、信任不够、信心不强等问题,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稳定、规范、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汇聚,设立了4000万元种子基金,支持25家民营中小微企业免息信用贷款1040万元;设立1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支持74家民营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08亿元;实现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1.43亿元,财政贴息152万元;设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支持1159户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户获得财政全额贴息信贷资金1568万元;深化政银企交流合作,举办金融支持万盛绿色转型发展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洽谈会,2020年推动政银企合作20次、贷款授信100亿元。

  5、法治环境。即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法律和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政商关系等。

  在江苏常熟,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建立了营商环境“曝光台”,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即知即查、严肃问责,切实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方面,常熟多措并举着力架起政企沟通“连心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立了企业家圆桌会议、微信群联系、信息直报三项制度,企业遇到难题,可直接报送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确保企业呼声第一时间听到、企业需求第一时间满足、企业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今年以来,县纪委县监委则是聚焦主责主业,在全县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走访”活动,围绕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等部署要求,擦亮探头,靠前监督。

  与此同时,长兴县纪委县监委还在去年已设立的213个驻企廉情监测点的基础上,将监测范围扩大到全县市场监督管理登记、注册的规上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共设立驻企廉情监测点近700个,统一为每个监测点制定“三张清单”,即政策清单、责任清单、监督清单,对涉企优惠政策落地“中梗阻”、涉企服务“慵懒散慢”和不担当等突出问题开展监测。对于监督发现的问题,由县纪委县监委统一扎口管理、优先办理、快查快结,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倒逼营商环境改善优化。

  在吉林白城,秉承着亮承诺、强保障、减干扰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理念,不断强化对各部门法定行政职权的社会监督,创新开展了“三亮三监督”活动,白城市39位涉软部门“一把手”通过电视媒体,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主动接受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活动开展后,有效推动了各部门依法依规办事。

  在山西晋城,不断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建立健全了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保持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将双随机抽查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结合,科学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确定双随机抽查的对象和抽查比例、频次,提高问题发现率。

  在陕西渭南,为了完善法治保障,近年来,渭南市聘请了特约监督员收集意见建议。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企业职工等群体中聘请159名特约监督员,协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并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三项机制助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制度,激励广大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在西藏昌都,为加快“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市委市政府树立“乙方思维”,坚持“亲不逾矩、清不远疏”,一方面从服务的角度鼓励党政干部参加企业活动,定期与企业沟通互动,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另一方面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坚决查处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从调研结果看,近年来,各地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愈发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各地行政工作的主要抓手,不少参评城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并制定出台了一大批结合当地实际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政府人员的服务效率也愈来愈高,各地的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市场主体创业热情高涨,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企业数量和质量基础,凸显了营商环境改善的积极促动效应。

  三、各地营商环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各地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斐然,但在各个具体的维度上依然与前沿指标有一定的差距,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依然明显,民众获得感和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优化我国营商环境十分迫切。

  1、部分领域改革不到位,例如,行政效率偏低和行政成本较高的问题尚需要进一步重视。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正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影响了营商环境的整体改善。

  2、区域间差距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总体来看,营商环境改革的下沉度不够,大城市综合营商环境优于中小城市,城市营商环境优于农村,东部城市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显著优于西部等欠发达地区。这种差异不仅具有当期的分化效应,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未来差异。

  3、政策的落实执行力度亟须加强,部分人员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视度不够。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数量众多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文件,但是从执行层面来看,仍然存在上下“两张皮”的问题,很多基层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系统性、复杂性、协同性认识不足,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视为发改部门等某个或者几个部门的工作,互相推诿,给企业和民众办事带来了极大不便。

  四、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前景与展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也是应对严峻复杂形势、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举措。

  此次会议听取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并提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四大举措,要求进一步打通落实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会议指出,去年在极为困难条件下新设市场主体2000多万户,逆势大幅增加并保持较高活跃度,离不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力度,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

  这四大举措内容包括:一要鼓励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对标国际先进先行先试,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非省会城市以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二要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等创新举措,催生更多新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运行。三要促进公平竞争,推进政府项目招投标市场化改革,规范中介服务,加大信贷中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潜规则”的查处力度。四要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放得开又管得住,进一步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推行综合监管、联合执法,对涉及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等领域实现全覆盖重点监管。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均发力营商环境建设,几乎都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力争打造制高点,形成比较优势,切实服务企业,助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发改委正式发布深圳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推出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推动深圳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泉州市印发了《2020年泉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将营商环境攻坚提质行动作为12个专项行动之一,纳入泉州促“六稳”“六保”追赶行动中。德州市审议了《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列为今年立法计划。洛阳市正式印发《洛阳市贯彻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将围绕5项重点任务,实施64项具体措施,切实维护市场主体权益,激发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是水和鱼的关系。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规范市场秩序的裁判员,要围绕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致力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推动,以法治护航,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并围绕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强化营商环境“长板”,实现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着力精简准入审批手续。不断固化疫情期间行之有效的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经验做法,清理变相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违法违规行为。

  2、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着力减少司法干扰,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发展的监管规则。

  3、进一步强化精准服务,着力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掌上可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4、进一步减降成本,着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清理整治乱收费和第三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行为。

  5、进一步强化标杆引领,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继续在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推动地方出台更多新招实招硬招,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是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只要各级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遵循,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对标对表先进地区,切实破除“官本位”思想,增强当好“店小二”的自觉性,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一定能够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能,激发出市场主体更大的发展活力,从而为区域经济,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更强大、更有力的支撑。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8营商.jpg  

数字8.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