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国金融行业飞速发展的年头,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显现出了很多问题。6月4日,IBM从市场趋势和业务创新两大角度解读了目前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驱动力。如何进一步丰富繁荣本土金融市场,规避在高速发展中产生的金融风险,如何与国际接轨,乃至实现全球腾飞,成为摆在中国金融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IBM针对这些课题发布了三大业务重点,即:以新巴塞尔协议为指导的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围绕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私人银行的银行零售业务创新和核心银行应用系统转型。
2008,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金融业
2007年中国金融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这其中包括全国性银行上市基本完成,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融资拉开序幕;上市之后公司治理得到不断改进,业务持续拓展能力加强,平均税后利润增长50%以上,超过市场预期;金融和证券机构相继推出了许多新兴业务,国际化的并购也已起步。
中国金融业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信贷调控将更加严格,同时后期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出口增长会有所放缓,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金融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金融业高级人才稀缺、IT系统滞后的瓶颈效应将逐步显现;在2008年外资银行开始加快布局二线城市,预计到2009年外资银行会真正对国内银行构成竞争的压力。
目前中国金融业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业务重点是包括财富管理、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在内的混业经营,同时,为适应WTO框架内的运营需求进行的转型已经在整个企业的范围内进行,中小银行要在CBRC规定的最后期限前达到资产质量和巴塞尔标准的要求,而大型银行的重点是通过流程优化和转型达到风险管理方面的规定要求,另外,我们还看到几乎所有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进军海外市场,而一些本地银行的重点则是在地理范围上扩展业务。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孔丹劼先生指出: “今天,中国金融业要进一步取得成功,一方面要着眼全球,打好走向世界金融市场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球金融的资源和经验,形成具有优势的中国金融体系。IBM凭借几十年的全球金融行业咨询和服务经验,是中国金融行业最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凭借我们全球的资源优势,协助中国金融业参与到全球的竞争中,同时帮助中国金融机构构建最好的金融网络,将每一个用户连接在一起,最终创建和谐的中国金融环境。”
三大业务重点助力和谐金融
基于对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理解,2008年IBM推出了以新巴塞尔协议为指导的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银行零售业务和核心银行应用系统转型的三大业务重点:
1.以新巴塞尔协议为指导的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风险管理是银行的核心能力,是用来支持银行获得稳定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基础,渗透在从客户及业务拓展到内部效率提升的股东价值创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中国银监会2007年从监管角度对中国银行提出了新资本协议合规要求,这不仅体现了一种监管要求,同时也为国内银行切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契机。
我国目前的市场约束机制也未能完全适应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监管当局直接控制资金价格、业务范围和市场准入机制的做法虽然有助于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却使得金融业的金融效率受到影响,阻碍了本土银行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步伐。我国金融业要想实现全面的风险控制,任重而道远。
具体来看,本土银行普遍缺乏全面的风险概念、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存在缺陷、缺乏明确、具有操作性的风险战略和政策、资产质量包袱沉重、信息系统和风险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基础较差、也缺乏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面对这样的状况,银行应首先明确风险能力建设的战略定位,定位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明确未来风险管理的环境因素例如金融监管环境、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并与未来战略整合,然后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为系统数据提供支持,最后进行整体的推进和监控。
2.银行零售业务创新:随着近年来金融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纷纷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源,其中银行零售业务是最具战略意义的部分。IBM认为,今年由个人信贷、私人银行业务和信用卡业务构成的银行零售业务面临着重大的转折:个人贷款业务遇到瓶颈需要全面提升,私人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信用卡业务则处于快速发展的新生期。
个人信贷:个贷业务已成为本土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和竞争热点。但相对滞后的组织架构、业务操作标准和系统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升级和消费观念改变,给个人贷款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对公信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个人贷款成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战略选择。IBM建议金融机构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工具设计和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来实施。包括建立个贷中心,设立倒三角的虚拟组织形式,有条件下建立事业部制;以客户和风险管理为核心,考虑个贷批量化的特点,实现闭环的业务架构;建设评分卡,有效支持贷款审批和催收等工作;同时建设电子化无纸化的全流程个贷系统。
私人银行业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出现了数量庞大且规模快速增长的高财富净值客户。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表明,预计到2010年,高财富净值客户的数量将达到41.6万人,其财富拥有量将达到20万亿美圆。作为金字塔顶端,他们期望专业金融机构对其高价值身份认同,并提供相匹配的一体化、客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协助其财富得到高增长,并就投资、法律、财务、税务安排、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化的管理建议。
2007年是中国私人银行的元年,私人银行风声水起,在未来10年内,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将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也是外资和本土银行争夺的焦点。然而中国本土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经验少,业务水平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金融市场成熟度、金融产品种类,针对富裕人群的专业化财富管理水平、人才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