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自古既得益于黄河滋润,又受制于严重缺水,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千年的水利开发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破解日益艰巨的管理服务难题,宁夏水利厅主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水利,经历了微波通讯、内网运行、数字赋能三个阶段,初步探索形成了系统治水新模式,有力带动水利迈向了现代化,有效提高了全区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十三五”工作成效

  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宁夏水利厅认真贯彻中央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及2016年视察宁夏作出的“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治水要素较全、信息化基础较实、试点条件较好的优势,按照“数据上云、公网传输、专注应用、机制适配”的路径,通过信息化对水利手段工具、方式流程、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创新,在防汛抗旱、供水服务、水资源监管、河湖管理等重要领域建成一批数字典型,有效破解了水利发展难题。连续四年在全国水利网信会上交流经验,2020年水利部支持宁夏率先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并同意开展“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

  (一)主动换理念上云端,有效破解了信息化发展“认识不到位、建管不专业、安全不放心”的难题

  一是坚决把信息化作为水利创新发展的“牛鼻子”。近年来,按照“信息化+制度+人”整体推动的思路,把智慧水利作为现代水利建设的关键,把互联网思维作为考评人员的主要内容,把信息化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上线工作,不断加大干部职工数字素养培育力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作理念、制度、流程、方式全方位转型升级和多维度深层改革,加快治水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的精准把握,有效提高水利管理服务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水平,走出了一条现代水利发展新路。

  二是坚定把专业化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防护网”。2015年,“水利云”率先在政府部门迁入“政务云”,水利信息化系统完成了与宁夏政务网全面对接,全部纳入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了与数字政府网络安全统一标准、一体防护。在自治区网信办、公安厅等专业部门技术支撑下,近年来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三是坚持把社会化作为智慧水利建管的“生力军”。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在三大运营商和阿里云等顶尖IT企业参与下,完成了原有20多种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迁移,从此结束了自购服务器和自我运维的时代,累计节省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费超过1亿元。目前,已使用电信端云主机208台,云数据库73台,存储各类水数据7.1亿条。

  (二)统一搭平台建系统,有效破解了信息化建设“应用孤岛、数据烟囱、协同壁垒”的难题

  一是搭建“水慧通”平台,实现了治水应用“一台统管”。2014年,建成了承载各项水利应用的数字平台,统一提供用户、接口、共享等组件支撑,不买一台服务器、不铺一米光缆,实现了水利部和区市县三级贯通联动,已分级部署水利政务、业务、服务、财务、党务五大类共56项应用,全区72家水利单位1.4万干部职工上线协同工作。

  二是消除“互联网”盲区,实现了治水数据“一网通联”。2016年,依托“宽带宁夏”“乡村新四通”等实施水利互联网“消盲”工程,打通了全区水数据信息高速公路,自此告别了自建光纤的时代,实现了由水利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转变,累计节省网络建设和运维费超过1.5亿元。目前,全区水利系统有线宽带接入电路562条,无线网络连接端点6.8万个,基层所站互联网通达率达到了95%以上。

  三是联通“政务云”系统,实现了治水主体“一体协同”。基于自治区政务云中心、三大运营商通信网络等公共设施,率先建成了“云、网、台、端”水利一体化信息系统,搭建起现代水利数字空间,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高效协同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上接水利部、下联水务局、横通涉水部门,推进了“一个平台多个主体”协同工作,水治理整体高效运行、优质便捷服务格局初步构建。

  (三)大力配机制转方式,有效破解了信息化推进“统筹不力、融合不深、动力不足、投入不够”的难题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政府推动。印发《宁夏智慧水利“十三五”规划》,实施“互联网+水利”三年行动,做到全区水利信息化一盘棋统筹、一张网运行、一体化推进。充分发挥水利厅牵头抓总作用,将水利信息化内容作为立项前置要件,建立了水利信息化建管、安全、运维等6项制度13个规范的制度体系,有效破解了信息化“各管一片、各行其是、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效促动。在提高公共管理方面,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系统实现了洪旱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异地会商、灾害评估”综合功能,水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监控精细化、高效化、数字化,河湖长制平台让实时监管、断面交接制等落到实处。在提高社会服务方面,云泵站、云灌区改造使厅属水管单位自然减员超过10%,组合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探索出供水工程“投建管维服”一体化新模式,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云”解塬上渴》报道“用水利云为千百年的干渴画上了句号”。在推动“放管服”方面,部区市县四级互通、全流程在线办理的656项水利行政审批事项做到了“过程透明、数据跑路、群众省心”,取水行政许可电子证照实现了部省联动、全域发放。

  三是坚持产业支撑,科创驱动。按照“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的模式,联合清华大学、银川市成立了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设立了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以“创新联合体”的方式汇聚政产学研用要素开展治水创新。目前,依托联合研究院“互联网+城乡供水”系统控制技术的城乡高质量供水解决方案和成套设备已在全区推广,水联网现代化灌区的全渠道智能控制技术已在20万亩级和百万亩级灌区试运行成功,数字治水已纳入自治区九大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璐碧垦、耐特菲姆及京蓝、大禹等27家高新企业已在宁建厂或入驻数字治水产业园。

  四是坚持多元投入,项目带动。坚持以工程投资带信息化,以数字产业化撬动社会投资,五年来全区水利信息化投资达9.7亿元。特别是2020年,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聚焦城乡供水、灌区服务、黄河保护治理等重点,谋划了“互联网+城乡供水”、宁夏“黄河云”等20项共320亿元的“十四五”数字治水新基建项目,为加快现代水利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虽然宁夏水利信息化初步实现了云网一体运行、应用一台协同、场景多点突破、方式加快转型,但数字治水还存在思维理念、试点扩面、模式迭代、数据治理、产业培育不足等问题,治水跨业务、跨层级、跨部门高效协同体系还要完善,治水人员、运行环境、涉水业务数字化升级亟需加快。

  二、“十四五”工作打算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中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数字政府和智慧水利建设要求,以数字化撬动治水全方位各领域创新突破,大力推动治水管理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数字互联共享多元共治现代治水体系,融合形成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新形态,有效破解全区发展水瓶颈最大制约,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

  通过智慧水利先行先试,激发数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推动治水组织职能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到2025年全域“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的水联网基本建成,全区水治理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数字治水业态基本形成,云环境公共化、水工作数字化、水治理协同化、水决策科学化、水产业融合化、水服务普惠化基本实现,着力打造数字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水利新基建典型、水利数字化改革示范、水利科创服务改革样板,实现数字治水率先突破。

  (三)重点任务

  坚持治水“人员、应用、制度”三位一体数字化融合升级,加快构建数字治水新格局,协同共建系统治水新形态,实现水治理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

  1.提升全员信息化素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治水数字化转型价值目标,秉持数字化由人驱动、为人服务的原则,全面提高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加大互联网理念培养。持续提升全员数字化思维,充分认识传统工作手段的局限性,有效增强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创治水事业新局面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学习。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把信息化知识作为各级党组织中心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水利人员特别是“关键少数”数字化认知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是加强数字化工作应用。开展治水关键领域和重要业务数字化升级行动,加大技术推广、模式迭代、制度创新力度,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政策制度、标准规范,全力打造集约高效、开放可控、稳定安全治水一体化数字应用体系,有力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

  2.筑牢治水数字化基础。顺应数字化发展大势,依托信息化公共资源,坚持“整合资源、专注应用”的原则,按照“共享最大化、自建最小化”的要求,加快建成全区统一云网数底座和基础支撑体系,构筑现代水利数字空间。一是夯实数字化底座。依托数字政府融合建设“宁夏黄河云”,借助新型电子政务网构建完善治水网络体系,拓展提升“水慧通”平台并迁入“我的宁夏”APP,建成功能完备、技术领先、安全可靠的数字治水公共运行环境。二是加强水数据建设。借助数字政府政务数据建设,最大限度整合共享涉水部门数据,补缺加密水数据采集端点,扩大水数据生产供给,建设数据资源,实施数据共享,深化数据应用,有效满足应用数据需求。三是提高智慧化能力。依托自治区政府自然资源数字公共底图,引入国内先进算力算法,构建治水智能计算模型,加大“水慧通”平台能力输出,不断拓展水数据应用空间。四是强化水网信安全。依托自治区政务云安全体系,落实各方安全责任,实现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用户安全,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3.加快治水工作数字化。以建设数字黄河流域为遵循,大力推进治水与数字耦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治水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重塑改造,驱动治水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行为关系优化再造,通过业务工作数字化和模型化,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及时、实时、精准、智能的水利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水利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一是推进治水管理科学化。借助数字政府决策辅助、“互联网+监管”等应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考核评价、规划计划、财务内控、安全监督、政策法规等数字系统,构建综合集成、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治水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治水工作一屏掌控、一览无余、一贯到底。二是推进治水业务精准化。落实工作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全过程、全主体)管理要求,推进数字治水业务全方位态势感知、大数据分析评价、智能化调配管控。数字水资源管理实现态势感知、精准调控、严肃考评,数字水环境治理实现问题清楚、执行到位、严格考核,数字水生态保护实现现状准确、处理及时、监管有效,数字水灾害防御实现精准识别、高效处置、有效防范,数字水工程建管实现管理数字化、运行自动化、责任终身化。三是治水服务高效化。立足高质量发展,聚焦水效能提升,发挥水要素作用,建立数字治水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升级数字供水一体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数字治水产业服务体系,构建完善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保障服务系统,释放数字赋能治水动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