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三个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2020年以来,浦东新区按照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城市运行中心为依托打造“城市大脑”,探索“一网统管”的升级版,推进“三个治理”的整合协同。浦东的探索经验,为全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启迪与借鉴。
通过更深的“统”,达至更优的“治”
浦东新区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改革进程中都有独创性的改革举措,但是也存在“点上有创新、面上缺整合”的问题。为此,从2020年起,浦东新区政府着力推进三个治理领域的平台、业务、数据、流程的整合,通过平台和业务的整合推动“统筹推进”,通过数据和流程的再造推进“有机衔接”。“一网统管”的关键在于“统”,浦东新区着力在“统”上做文章,着重发挥统筹、统一和统领功能,通过更深的“统”达至更优的“治”,打造升级版的“一网统管”。
(一)从分散的平台到统一的大平台,推动更大范围的统筹
原来三个治理领域都有独自的平台,然而各个平台之间相互整合度不高,协同度不够,数据共享度有待提升。浦东新区探索将三个治理平台整合到“城市管理运行中心”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形成一个多角色、自组织、强协作的生态系统,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整合数据和业务,政府各个部门在统一的平台上共享数据,统一派单,发挥市场、社会主体的作用,推动协同治理。
同时,通过场景的整合统筹推进平台的整合。原来浦东新区经济治理领域有104个场景,城市管理有50个场景,社会治理有11个场景。政府从用户需求出发,按照“同一类对象管理向一个应用场景集成”的原则进行整合集成,形成了10类57个场景,比如垃圾分类、养老服务、智慧气象、渣土治理、群租治理等场景,这些场景都是从人民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政府部门职能出发,有助于精准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需求。
(二)强调“在线、活用、闭环”,推进更深层次的统一
推进三个领域的数据治理,推进数据的统一和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区大数据中心统一提供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信用和风险评估系统、派单系统等模块化支撑。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努力使数据精准实时,随时可以被调用,做到“在线”;使多源、多维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促进数据“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数据的价值,实现“活用”;在数据支撑和支持下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并且使服务结果反馈到原有数据中,推动数据不断更新,做到数据更新的“闭环”。
同时,将提升治理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作为推进深化三个平台整合的核心路径。围绕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需求,按照经济、社会、城市三方面全面梳理管理要素,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要素管理和配置,明确要素分类、智能发现方式、处置流程和处置标准,打通业务数据交换路径。
(三)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综合改革
动员市场、社会、政府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比如围绕市场主体诉求,建立家门口服务体系企业版,有关部门全面回应企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关切。按照跨层级协同、跨部门协同、内部协同三种类别,再造流程全闭环,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大闭环”,区级政府“中闭环”,街镇(片区)“小闭环”,基层“微闭环”。
同时,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的引入倒逼政府部门进行全面的改革,推动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改革。
从五个方面推动政府的全面再造
(一)理念再造
“三个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改革对政府部门而言带来的是理念的再造,强调不是从政府部门管理和职能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企业和人民的角度出发对治理进行整体谋划和思考,即实现从“政府导向”向“人民导向”的转变。努力打造“平台型政府”,通过平台建设融通政府、市场、社会,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同时,打造城市治理“最强大脑”,构建城市治理的“智慧生命有机体”,探索“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路径,线上努力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线下统筹各方力量。聚焦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和场景共建。
(二)结构再造
“三个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促进政府部门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型,以人民和市场主体需要为基础进行整合,强化整合和协同,减少管理层级。同时,以统一的“城市大脑”为基础,促进各个政府部门的整合以及更大程度的协同。
(三)流程再造
政府部门围绕实现“三个治理”的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的层面,对部门内部职能职责、处室架构、人员配备、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系统、彻底的整合重构,把部门内部流程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流程全部纳入整合重构范围。从人民和市场主体的需要出发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明晰对于人民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应当如何配合,哪些是主要责任部门,哪些承担行政协同责任,民众在哪里可以获得公共服务,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实现政府流程的根本性、制度性重塑,打造“整体性政府”。
(四)效能再造
将能效评价作为推动制度创新和治理效能转化融合的根本动力,构建“战平一体”全流程全环节治理效能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效能进行评价,以效能评价全面评估制度完备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形成城市治理现代化迭代升级的动力机制。
(五)监督再造
通过引入数字化治理方式,使政府行政行为在网上能够留痕留印。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民众知晓行政行为的进程,形成对行政权力的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可以让各个行政部门相互之间掌握彼此工作状态的信息,形成行政部门的内部监督;并且,可以方便地让上级政府部门清楚地掌握行政行为的工作流程和效能情况,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通过上述方面,形成一个多元监督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数字化转型所形成的信息数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有利于避免传统监督的主观性,增强监督的科学性,推进行政监督的系统再造。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数字政府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