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日)上午,杭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有关情况。

  杭州进入新发展阶段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来了!

  《纲要》是杭州进入新发展阶段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提出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部署了十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

  《纲要》提出到2035年,杭州城市综合能级、核心竞争力、国际美誉度大幅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展现。

  力争做到“五个率先”:

  率先以数字变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进入创新型城市前列,建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探索形成有利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率先以城市大脑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构建整体智治体系,法治杭州、平安杭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

  率先以独特文化魅力彰显文化自信,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人的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率先以城乡区域大统筹推进共同富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率先以全域大花园建设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更加优化,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成效显著,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不断厚植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紧紧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持续推进“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头雁风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六个前列”:

  一是综合实力走在前列,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8万元。

  二是数字变革走在前列,城市大脑更加智慧,数字社会建设更加深入,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

  三是城市治理走在前列,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达到90%以上。

  四是文化建设走在前列,2022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建成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4%。

  五是生态环境走在前列,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成效明显,千岛湖、新安江、富春江、苕溪、大运河等重要水系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湿地水城”成为新时代杭州的鲜明特色,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

  六是生活品质走在前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5万元,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8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2%以上,建成人民的幸福城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项重点任务

  《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主要是努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最优人才生态城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融合,完善全域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是引领数字变革潮流,建设新时代数字杭州。主要是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构建一流数字生态。

  三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是聚焦发展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三大先导产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服务经济中心城市。

  四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强大动力源。主要是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五是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构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链接点。主要是高水平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持续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高质量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六是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要是全面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营造活力充沛市场环境,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深化信用杭州建设。

  七是优化市域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全域城区化。主要是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品质颜值,打造“一廊五区四港多点”重大发展平台。

  八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协作新高地。主要是建设协同包容的杭州都市区(圈),服务借力大上海,唱好杭甬“双城记”,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九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是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深化城乡融合改革。

  十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主要是高水平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十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样本。主要是建设“湿地水城”,打造“低碳之城”,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筑牢美丽本底。

  十二是锚定共同富裕方向,建设幸福示范标杆城市。主要是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构建多层次精准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十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杭州。主要是维护政治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平安。

  另外,“四个重大”是《纲要》落实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按照省《纲要》编制方法,将前期梳理的“四个重大”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了30个专题专栏,确保《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落实落细。

  发布会现场还有答记者问,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卫健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从不同角度作解读。

  市发改委

  Q:

  杭州 “十四五”规划《纲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市“十四五”规划在谋划和编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此作为规划的坐标原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谋划编制过程中,坚持问计于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就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市发改委组织开展了“共绘‘十四五’,杭州请您说”意见征集活动,共收到6100余件市民问卷反馈件,市民参与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我们还策划了五期“杭州‘十四五’,我们圆桌会”电视系列讨论节目,邀请专家、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共同讨论“十四五”发展大计。市人大组建了8个调研组,召开了59场座谈会,参加的各级人大代表达700余人次。市政协组织各界别和有关专委会组成22个课题组,近500名委员参加。

  二是在目标指标设置中,坚持民生导向。我市“十四五”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文化发展、生态环境、市域治理、社会民生、安全保障等8个方面,共38个主要指标,其中民生类指标占11个,指标数最多,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人均预期寿命、每千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涵盖了幼托、养老、健康、就业、社保等大民生的方方面面。

  三是在重点任务安排中,坚持民生优先。杭州是全国唯一连续14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的城市。《纲要》在安排重点任务时,突出“就业就医就学”、“一老一少”以及“共同富裕”,把幸福感具体到“上好学、看好病、有房住、享晚年、育幼小”等方面。比如,我们在专栏中设置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十大行动”、“健康杭州促进七大行动”、“共同富裕促进七大工程”等举措。我们还谋划了“推进产业园区开展嵌入式幼儿园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建设幸福示范标杆城市,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

  市交通运输局

  Q:

  “十四五”时期,杭州交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将建设哪些重点项目,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哪些变化?

  A:

  “十四五”时期,杭州交通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杭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围绕建设“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的目标,深入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杭州样板,努力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好先行。

  一是着力打通大动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集中力量打赢“5433”综合交通大会战,全面推进实施“六铁、四高、两枢纽、两环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六铁是指落实杭州铁路枢纽总图,重点建设湖杭铁路、建衢铁路、杭温铁路二期、金建铁路、沪乍杭铁路、铁路萧山机场枢纽及接线工程等6条高铁,形成“一轴两翼六客站”铁路枢纽总体布局。四高是指重点建设沪杭甬高速公路抬升改造工程、杭绍甬高速、杭淳开高速、临建高速等4条高速,形成“两环十二射三连”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高速公路里程达1100公里。两枢纽分别为高标准建设萧山机场枢纽及杭州西站高铁枢纽,提升杭州国际门户枢纽地位。两环线是指全面建成杭州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贯通杭州中环。“十四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预计超过5000亿元。

  二是着力畅通微循环。“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启动实施“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全面打通26条公路断头路和78条城市断头路。进一步深化窄路密网理念,持续推进城市路网、过街设施、景观绿道、停车泊位、四好农村公路、美丽经济廊道等重点任务建设,不断提升路网质量与密度,巩固杭州在慢行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逐步加强道路街区化改造,深化城乡交通网络衔接,持续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为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交通保障。

  三是着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杭州样板。“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全面推进“八大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数字交通试点建设。全面建成京杭运河二通道、下沙作业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内河港,实现与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江海河联运。持续推进空港、陆港(铁路港、公路港)、河港、信息港联动,不断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全面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运输体系。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统筹推进四期规划建设,持续优化常规公交线网,深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全面构建“轨道上的杭州”。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末,杭州综合交通枢纽能级、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交通出行数智化水平将大幅提升,将率先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群众出行品质将明显提升,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市经信局

  Q: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政府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相关内容,请问:下一步杭州将如何持续做强“双引擎”?

  A:

  “十三五”期间,杭州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市经信局会同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双引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数字经济方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对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形成有力支撑。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新制造业计划”顺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大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连续6年稳步提升;数字安防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隐形冠军企业数量等重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

  刚刚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发展导向;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激发“双引擎”澎湃动能,推动工信经济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重点是把握“两个聚焦”:

  一是聚焦高质量,推动数字经济二次攀升和新制造业六倍增。数字经济将围绕“一城五地”的规划蓝图,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际级软件名城创建叠加效应,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规范发展平台经济,持续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实现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0亿元,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新制造业将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以视觉智能、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智能计算等为核心的万千亿产业体系,全面实现“六倍增”目标。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打造2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是聚焦数字赋能,深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挥杭州数字经济和消费互联网的领先优势,从2021年开始,我们将全面实施“新工厂”计划,以发展组织型制造新体系为重点,通过增量突破、存量提升,技术升级、组织创新,率先实践以生产组织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全新布局,努力把平台订单转化为杭州制造总量,积极推进“杭州智造”赋能全省甚至全国,将杭州打造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和组织型制造先行城市。到2025年,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和“智能工厂”150家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1000个以上。

  市科技局

  Q: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决定。今年杭州市“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把“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作为首要任务。请问市科技局领导,市科技局计划如何抓好落实和推进?

  A: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确定的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科技自立自强、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是新时期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的新使命。市科技部门将从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生态着手,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推动各项科技创新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着力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1)持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加快建成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研究院、北航杭州研究院、浙大国际科创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合力建设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江、西湖、湖畔、良渚等一批省实验室,加快构建新型实验体系,增强我市重大战略科技力量,有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合力推进城西大走廊全面创新改革发展,推动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集聚发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为我省、我市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核心承载区;(3)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全域高水平现代化的创新空间格局和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互联网+”创新高地。

  二是着力加强创新队伍、创新主体建设:(1)出台精准招引国内外人才的政策举措,组织有效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杭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引进更多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建设100支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以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持续推进最优人才生态,打造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全球人才蓄水池。(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接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支持企业建设企业研发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主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体系,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是着力加强创新生态建设:(1)成立市“创新委”,加强创新统筹,落实国家、省市科技新政,建设科技大脑,优化市域科技治理体系;(2)改革优化科研投入机制,扩大科研自主权,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发挥市创投(天使)引导基金、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对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支持体系,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与科技创新绩效显著提升相协同。(3)推进专业化、国际化孵化平台、“双创”基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建设开放联动的技术要素市场,健全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打造富有活力的新时代杭州“双创”升级版。

  市建委

  Q:

  刚才“十四五”规划介绍中提到“优化市域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全域城区化”,请问市建委“十四五”期间在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A: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全力支撑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打造高品质、高品位的城市空间。具体来说有四个重点。

  第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综合承载力。一是打造功能完善、科学合理的城市动静态交通体系。亚运会前建成“四纵五横十一延”快速路464公里,到“十四五”末初步构建起与“一核九星”城市空间格局相适应的快速路网体系,支撑云城、三江汇、钱江新城二期等重点功能区块发展。科学布点公共停车场(库),不断提升充电设施建设规模和配置水平,“十四五”期间新增停车泊位40万个,全力缓解“停车难”。二是加强供水排水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供水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满足居民高品质供水需求。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打造之江净水厂、城北净水厂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地埋式污水厂标杆项目,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达到省级标准。三是促进地下空间高质量综合利用,加快钱江世纪城、望江新城、连堡丰城一期等重点区域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打造国土空间立体开发示范区。

  第二,以城市有机更新为重点,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一是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按照综合改一次理念,融入未来社区场景,探索推进连片改造模式。“十四五”期间完成900 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二是加快大城北有机更新,全面补齐市政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建设杭钢工业遗址综保项目等“十大标杆项目”,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平台,建成世界级工业遗存改造样板。三是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绿道,进一步加密绿道网密度,到“十四五”末市域绿道达 5000 公里以上,80%以上市区建成区实现 5 分钟可达绿道网。

  第三,以美丽城乡建设为重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实施“百镇样板、全域美丽”工程,启动跨区域美丽城镇集群化试点,全面推进全市 118 个美丽城镇建设,创建35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二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升级版,进一步提高农村污水治理水平,推广农房装配式建筑,因地制宜推进未来乡村建设。

  第四,以贯彻绿色低碳理念为重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高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推广绿色新型建材,加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应用。二是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区块打造海绵城市新样板。三是实施多级网络衔接的综合管廊系统,促进市政基础设施功能融合,空间绿色集约高效利用。

  通过高水平推进城乡建设工作,力争到“十四五”期末,让城市更加宜居,让城乡更加融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提供强力支撑。

  市卫健委

  Q:

  请问在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卫生健康问题的背景下,围绕着打造健康中国示范区,“十四五”时期,杭州市推动卫生健康现代化方面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

  A:

  刚刚过去“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市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杭州市人均期望寿命增长至82.95岁,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十四五”杭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将乘势而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秉持“大健康、大融合、公益性、保基本、促特色、守底线”工作理念,围绕加快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能级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为主线,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健康浙江新标杆”和“健康中国示范区”。

  一是软硬提升,拉高公共卫生治理标杆。硬件上要加快推进市第二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加速建设P3实验室等公共卫生科创平台。软实力建设上,到“十四五”末,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按不低于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1.75足额配备,卫生健康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按不低于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0.6足额配备。“公共卫生体系适宜程度”位列全国前三。

  二是项目牵引,构筑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市一医院新院区、西溪医院二期建设,谋划建设市一云城院区、市十医院、西湖大学临床研究型医院等高水平医院。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市属医院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附属医院建立全方位紧密型医联体,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共建高层次人才资源平台。按照现代化要求,对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进行体系性重构,在“一核九星”城市发展目标的框架内,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是健康智治,促进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大健康工作框架。打造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建立基于人口大数据的智慧健康治理平台,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生物医药、健康促进和健康服务的新业态。建设产学研转化平台,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能级提升,推动事业跨越发展,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健康样板。

  四是民生为先,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持续促进妇幼健康,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强化老年健康管理,完善智慧护理体系。创新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力争“十四五”末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不低于80%。加强重大疾病、职业病、精神(心理)卫生等综合防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办好民生实事,梳理惠民政策,向杭州市民传递幸福感、新愿景和新期待。

更多精彩,请关注“国脉数字智库”及“数字政府智库”SO

国脉数字智库二维码.png

(官方微信)

数字政府智慧组织

“数字政府智库”SO是面向政府相关组织单元(个体、团体、机构等)的一个大众化、开放式、赋能共益的智慧组织构建与深度协作平台,助力政府组织数字化转型与个体挖潜,引领以人的关系为核心的价值连接与协同创新。

数字政府智库SO二维码.png

微信扫码加入

责任编辑:wuwenfei